大佬清盤,私募掙扎 遊資怎麼辦?

大佬清盤,私募掙扎 遊資怎麼辦?

今年下半年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都聽到私募清盤的慘劇。

之所以稱之為慘劇,是因為每一隻產品的清盤,相信都有一連串的故事。哪一個基金經理會甘心讓產品清盤呢?

其實很多私募跌到清盤線,附近都是垂死掙扎。比如清盤設置在0.8元,可能基金經理在0.85就小心翼翼,吃喝不香了。

不過,畢竟清盤的就一隻,說明不了什麼。我感覺也並不是像很多媒體說的,就輝煌不再了。其實他不少產品,年化下來還是賺錢的。也許今年回撤多一點。

當然,放在大環境看,今年私募清盤,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我想說的點在於,相對於清盤的私募。那些徘徊在清盤線附近的大量私募其實也很難受。

未來如果有行情,這些私募,也很難放開手腳。這才是最慘的。一句話,不要相信神話,但的確也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的投資理念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其實來自《孫子兵法》,而不是來自祖師爺。《孫子兵法》有一個重要思想是,先勝而後求戰,先求不敗而後求勝。

任何時候,先考慮,最差的情況發生,你怎麼應對。而大部分人的投資理念中,90%的時間,都在思考,選一隻什麼股票,什麼時候買。這隻股票究竟有多好,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有多棒。我們多在追求一個勝字。

今天又有家快解禁的次新股,幾個股東宣佈計劃減持10%幾。昨天談過這個現象,但是我今天忽然有新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就是次新股今年一直炒作不起來。就是因為次新股相對垃圾股,沒有了性價比。以往次新股能在弱勢中,成為爆炒的熱點。主要是因為換手率足夠,沒有解禁股。

但是,次新股有個劣勢是,因為沒有解禁,估值比同類的老股高很多,比如別人20倍,次新股40倍。

很多超跌殼股,不僅跌得夠便宜,還有現在的政策驅動的質押邏輯,大股東也因為股價太低,不想賣,短炒邏輯成立。對於一些超跌老股來說,如果資金鍊不出問題,未來一年賺大錢概率很大,中長期持有邏輯也比較。

而次新股只能短炒,而且毫無邏輯可言,而且中長期則要面臨估值迴歸。

深交所公告,決定銀億股份自11月20日開市起復牌。以前都是上市公司自己申請覆盤,這是交易所讓他覆盤。

這家公司其實沒啥好說的。但是首例被動復牌,在停牌制度上的意義是歷史性的。

在今年優化停復牌制度的大背景下,看來是動真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