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我關注隕石,始於2012年,那年夏天我撿到一個棕色玄武岩水衝石蛋,以為是一個隕石,費心費力地查閱了很多資料,才知道是地球玄武岩,從那時起,我學過的隕石知識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我第一次接觸隕石,是在山東藏家手中買到的地瓜象形隕石,隨後收到甘肅隕石藏家張靜波老師贈送的一箱甘肅和政隕石標本。有資深隕石藏家考證,甘肅和新疆都是富隕區,屬於同一個隕落帶。張靜波老師贈送的隕石標本品類基本齊全,屬於傳統經典隕石,各種隕石特徵展示充分,讓我得以直觀地把握隕石的鑑別要領,進步神速。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對於隕石的鑑別,有些網上的文章說得神乎其神,其實掌握恰當的標本,抓住隕石的實質特徵,舉一反三,鑑別隕石也就沒有那麼高深。比如《天降福祿》是去年買到的一個天然畫面石鐵隕石,賣家說是橄欖隕石,因為那時初結識隕石,我也一直當作橄欖隕石。後來隨著隕石知識的深入,我發現這是一個石英質隕石,隕石中的稀有品種。 《靜水無波》是一個月前買到的石鐵隕石,我在賣家的圖片上看到與《天降福祿》的隕石特徵有相似之處,大膽買下,貨到之後果真如我所料,兩個隕石特徵完全相同,應該來自同一地區,屬於同一隕落事件。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收藏,要放寬視野,多關注他人的成果,但又不能迷信,要有鑑別地吸取他人經驗。去年秋天,在張靜波老師那購買手串,老師送了三塊小隕石,其中有兩個石鐵隕石,有一個不知品類,我以為是人造鉛塊,但其邊緣有已經氧化的橄欖石包裡體,還有微磁性,證明確是天外來物。後來在隕石達人的公眾號文章中發現一個合金鉛隕石圖片,確認我這個鉛塊也是合金鉛隕石,而且目前為止僅存世兩件。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我從來都是自己學習,思考,對別人的言論不隨風盲從。這其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去年夏天有人拉我進隕石群,這個群就象一個君主國,群主因為有一個國際知名隕石,頗為自傲,把入群的星友都視為他的徒子徒孫。恰在這時,我用在和政隕石上學到的知識,鑑別出我買的兩個鐵隕石是真品,把我的心得發到朋友圈上。群主看到後,說有人翅膀硬了,不尿他了。我知道這話是在暗指我,嚇的趕緊從群裡退出來。有了這個教訓,有石友向我推薦隕石名家,我都躲的遠遠的,免得我再成了別人的徒子徒孫。 我做事向來特立獨行,不為他人左右,我今天的收穫,都是我自己的學習所得,無關他人,無關風月。 做人也好,收藏也好,都要有獨立的品行,只有不迷失自己,才能行走於天下。


收藏,是一場學與思的旅行

劉文祥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