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近日收到一個甘肅出土文物,水晶雕制的貔貅造型筆插。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筆插是文房用具,插毛筆用,最早由宋代景德鎮窯創制,當時景德鎮窯曾燒製青白釉印花纏枝蓮紋筆插。陶瓷筆插在明清時期大量燒製。明正德至萬曆年間流行鼓式筆插,後來直口筆筒大量出現,這種筆插便很少見。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至清代筆插又大量製作,形式多樣,但插筆口普遍減少數量為三至四個,以景德鎮製品為多見,民窯也大量製作,常見青花、五彩和粉彩器。清代還流行石制筆插,銅製筆插,玉製筆插,清代筆插大多數都帶有水盂,有的還帶有香薰,一物兩用,更為便當。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我收藏的水晶貔貅筆插出土於甘肅地區,因為是前一位藏家收購於市場地攤,具體出土地點和製作年代不詳。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貔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神獸,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造型為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很多中國人佩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此典故。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這個水晶筆插是獨孔筆插,插筆口在貔貅的背部正中。這個貔貅造型奇異,雕的是魚頭形象,而非常見的龍頭。在這裡,製作者以魚頭代龍頭,包含了中國民間的魚龍變化傳說故事,也就是說在中國民間魚龍相通,可見製作者傳統文化底蘊的深厚。

甘肅出土文物. 水晶貔貅筆插

水晶在中國古代稱為水精,被視為珍貴寶石。在中國古代的玉石器傳世品中,玉器多見,水晶和瑪瑙製品少見,這是因為水晶和瑪瑙的硬度為七度,限於古代的雕琢技藝,留傳下來的水晶和瑪瑙製品少見,這個水晶貔貅筆插造型靈動,雕琢技藝精湛,是不可多得的中國古代文房用品中的上品。

水晶貔貅筆插為作者收藏,其它藏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文祥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