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上下五千年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載著歷史的使命,收藏著綿延上下五千年、濃縮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珍貴藏品。文物厚重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實在豐富多彩,在我們經歷了持續的文化探尋和追溯之後,才彷彿觸及了冰山一角。中國國家博物館期望運用新設計再現中國文化的內涵,將華夏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並讓更多人瞭解。基於此理念,木馬文創開始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挖掘工作,試圖用現代和國際共同語言詮釋歷史經典。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海量文化IP

從紅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華第一龍、殷商晚期形制雄偉的後母戊鼎、鑄有武王徵商銘文的利簋,到詼諧傳神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體現盛唐氣象的三彩駱駝載樂俑,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紛呈的瓷器、書畫、古籍善本,海量的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綿延不斷、薪火相傳。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家的文化客廳,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美麗的窗口。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有100餘萬件。這個數字雖讓我們的設計師為海量的文化探索感到無比興奮,但同時考慮到梳理數量如此龐大的品類並且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對象進行定義和再設計,將又是一大挑戰。因此我們提出了兩條思路來分類和過濾我們所要選擇並開發產品的文物:其一是從大眾熟知的歷史主線脈絡中截取某些著名的文物作品;其二是從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或民眾認知度高的作品中篩選。通過這兩種方法,我們很快地梳理出需要進一步開發價值的近百件作品。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化內核

歷史的描摹並不簡單,設計師在調研時卻體會到了賞物的樂趣。在提取設計元素之前,要將文物自身的文化脈絡理清,明其紋理,知其技藝,悟其含義。欣賞每個文物作品線條的走向和細節的把控,這一切都是饒有趣味的,讓設計師們覺得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難以簡化甚至丟棄。但只停留在表象上,就只是“明其紋理”;更進一步,思考其形態如何生成,即“知其技藝”;但若想真正抓住作品的文化內核,要聯結當時的歷史情境,體悟作品的性格與靈魂,才能“悟其含義”。只有做到第三層,才有資格去做設計。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創衍生品設計,設計師力求生機酣暢,力求高古、凝重、樸厚的美感,形象不可過於簡化,要時刻尊重歷史的美學標杆,但在技法上可以尋求多種可能性;元素提取必經得起反覆推敲揣摩,配色講究沉穩老練,即使大膽用明色,也講求色彩的秩序,少見輕佻。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IP提取

《 四羊青銅方尊 》

造型雄奇,匠心獨運。頸部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上飾四條高浮雕式盤龍,羊前身飾長冠鳥紋,圈足飾夔龍紋。

《 婦好青銅鴞尊 》

器身口內壁鑄銘文“婦好”。整器為一站立鴞形,器蓋置於鴞首後部,鴞昂首,歧冠高聳,“臣”字狀目,小耳,鉤喙,胸略凸前,雙翅併攏,兩爪粗壯,四趾抓地,寬尾下垂。器通體以雲雷紋為地,器蓋飾饕餮紋,前端有一立鳥,尖喙,歧冠,鳥後飾一龍,拱身卷尾。冠面外側飾羽翎紋,冠面內側、頸部兩側飾夔龍紋。喙與前胸各飾一蟬紋。兩翼前端各盤曲一條長蛇,身飾菱形紋。尾部飾有一鴞,圓眼,尖喙,雙足內屈,兩翼平展,做飛翔狀。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花鳥人物螺鈿銅鏡 》

球鈕,鏡背嵌螺鈿圓像,二老人坐於花下,飲酒作樂。花間有鳥飛翔,蔭下有一貓。右側一女侍立,前方有鶴蹁躚起舞。此鏡裝飾工細,人物面目服飾歷歷可見,如一幅繪畫,是寶貴的藝術品。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穿梭上下五千年 | 中國國家博物館

近期閱讀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