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中国农业博物馆(附:全国农业展览馆农博园)

博物馆名称: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票价:免费参观

到访时间:2019年6月7号,2019年6月9号




在头条号的第三篇博物馆游记开始了——中国农业博物馆,这篇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时候,得到了农博公众号的支持,创造了当时的阅读量奇迹,不知道在这里会反响如何,姑且期待一下吧!(某种程度上或许和地博有点像——比如说专题性都很强,部分展品题材接近等等……)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非常气派的主楼1号馆,两边已经布置了天安门同款标语 不过,当天没有展会,所以没开)

事后才知道,这个布景是为了《我和我的祖国》而设计,我去拜访那天,正好赶上《我国我的祖国·相遇》的拍摄现场,这个场景在电影中出现了一秒,看的我那叫一个激动!

首先是名字。提到中国农业博物馆,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如果说起来它的大名“全国农业展览馆”(根据官网的说法,农展馆和农博应该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呢?它的辉煌履历从其诞生那一刻就开始了!50年代,农展馆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地铁10号线有站,旁边的东三环有“农展桥”,南边有“农展馆南路”。在这里,每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展销会,甚至招聘会不断,比如每年有1039交通广播办的购车节、老北京年货大集等等。可以说在大门口虽然同时写着农展馆和农博的名字,但作为展览机构的它,名气远远大于作为博物馆的它。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桑蚕丝绸文化展,后面我会写到)

再看它的规模,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大!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整个农展馆是一个园区——或者说你把它看作一个小区、一个工厂、一个大学这样的感觉都可以。出现在众多海报图里那个中西合璧风格的主楼是它的1号馆,整个农展馆里带编号的馆有十几个,带编号的楼有几十个。无论是大门口还是门票上,都很贴心的画了参观路线图,其实都在提醒你——来逛农博是需要一定的体力的!果然,博物馆的两组室内展览区域——2、4号馆的中华农业文明陈列馆;7、8、9、10的青少科普、土壤、农具、彩陶四馆之间步行要1公里左右,这直接导致了我6月7号去的时候因为没有计算准时间从而只逛了一半的农博!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门票上的地图)

这还没完,主楼建筑群后面有一个后湖,主馆附近还有几个主题鲜明,遍布着雕塑的园子。如果按照公园的标准来要求,“农展馆公园”虽然未必比得上奥森、朝阳这样的超级大园,但丝毫不逊色于很多城市公园,在农博的官网,数次将其称作“农博园”,姑且沿用。这就很容易的让人联想到它的主题,农业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博也真心是一片广阔天地啊!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后湖,风景不错)

所以,准备好了么?那就开始吧!(友情提示:几个分馆里都没有洗手间!洗手间在院子里,干净整洁,但毕竟距离不算近,劝大家正式参观前先方便好了!)




2号、4号馆——《中华农业文明》基本陈列

如果你来农博的时间有限,只想走马观花、甚至蜻蜓点水的看看。那就来这两个馆吧!这两个馆可以视作农博的基本盘,全景式展示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史。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2号馆前的农博简介,《中华农业文明》基本陈列可以视作农博的基本盘)

上图,其实我觉得农博和农行的logo有点像。

如果时间实在紧迫,还想再缩减参观范围,那就2号馆吧!2号为古代农业部分,展品的时间线可以从诸多彩陶诞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差不多做到了对古代农业面面俱到的普及性的介绍,比如说历史课本里大家学到过的曲辕犁、二牛抬杠等等的。也有很多有趣的展品,比如面目严肃的东汉的陶俑,堪比表情包的动物俑等等,来博物馆的乐趣之一就在于自寻亮点。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2号馆大厅,五色土,以及及神农、大禹等一系列传说中的人物)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汉代执箕执锸俑)

这件堪称农博的镇馆之宝,出土于四川彭山。体现了汉代存在有农民集武装农耕于一体的历史现象,国博有个同款的。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汉代出土的陶俑,看,烤鱼!)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反映了牲畜养殖的文物,汉代陶器,狗子的表情简直就是表情包了)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明星农具,中学课本的老朋友——曲辕犁)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经典的农具——镰刀)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锄头们,这气势,不输给铁王座吧!)

前一段之所以2号馆说“面面俱到”,是因为农业作为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包含的元素本来就很多,耕作、畜牧、水利、纺织等等,馆里都有涉及。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纺织工具)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真丝织棉裤,南北朝时期,出土于青海)

这就要说农博另一个特点了,实物和模型的结合。实物自然是不少的,无论是千年的文物还是一线的农具都可以找到;模型的话,大蜡像、小模型组成的各种场景在这里比比皆是,场景还原颇为逼真,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么个道理,放几张图大家看。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修建都江堰)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徐光启指导农业)

4号馆为近现代农业部分,也是2号馆内容在时间线的延续。给人最深的体会就是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脉络,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展品,这里不多写了,看放图说话吧。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4号馆大厅,毛主席和农民在一起)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中华农学会标牌,民国时期)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近代早期农学先驱群像)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民国时期的压棉籽机)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黄河沿线作物标本)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现代农业机械模型)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育种作物标本)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上九天——太空育种返回舱)


7号馆、8号馆、9号馆、10号馆——专题陈列

和后面的7、8、9、10——青少、土壤、农具、彩陶馆四个专题展览比,2、4号馆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展示历史脉络的那种博物馆,面积容量上远远大于后面这几个小馆,但不代表其他几个馆就没得看。分别说说吧:

7号馆:青少年农业科普馆。这里整体的风格是绿色的,很青春活力的感觉,这里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馆”,里面有一些诸如拼图之类的互动设施,看起来应该是给孩子准备的,所以我只是匆匆看了一眼。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以绿色为基调,显示出青春的活力,馆内有很多互动内容)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彩色的农作物照片,很养眼)


8号馆,中国土壤标本陈列馆。这里应该是科学知识性最强的一个馆了,土地和农业的关系毋容置疑,但这个馆的题材独特性,展品丰富性,知识系统系都不错,要我说哪怕单独成立一个博物馆都没问题,颇有一种“小地质博物馆”的既视感。

(先回顾一下地质博物馆的游记)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土壤馆进门的雕塑,又见五色土)

一般说起来,咱们知道北京中山公园有五色土,知道东北黑土地、南方红土地什么的,这个馆里,上来先给来了个解题,“土”和“壤”的区别——“土”是自然形成的,“壤”是人类耕种改良才形成的。顺着这条线,从土壤的形成开始,展示了全国各地的上百种不同颜色、质地、特性、种类的土壤标本(对!标本!实实在在的土壤,就那么一个小格子一个小格子的摆在那里,还有互动区,可以摸的那种)。这样每种土壤的形成、特点、用途、优缺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有害土壤的改良,馆里都会以文字说明。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肥沃的黑土)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冷钙土、寒漠土、寒冻土——类似这样的标本有上百个)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感受土壤划过指尖的质感:可以触摸的土壤标本——沙土、壤土、粘土)

这些内容信息量巨大,一次参观想要记住几乎不太可能,但你换个角度看,别看就这么一个小馆,你在这里转了一圈,就几乎可以算是走遍中国了!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彩色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布图)

9号馆:中国传统农具陈列馆。同样主题非常鲜明、一目了然的一个馆。布展者通过田野调查等的方式,收集到了上百种田间农具,按照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称量不同的类别展示,类似的内容2号馆里也有一些,但这里的更直观,更清晰!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农具厅大门:曲辕犁镇守)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农具天团:播种移栽工具)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农具天团:灌溉工具)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农具天团:称重工具)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农具厅里丰富的农具纵览)

10号馆: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2号馆有部分彩陶,这里展示的更集中。很佩服捐赠彩陶的田先生,能够这么用心的收集了几十年的彩陶,再捐赠给博物馆给大众观看,厉害!当然了,除了田先生的捐赠,也有一些馆藏文物,不少都是来自马家窑文化的新时期时期彩陶,也有一些诸如齐家文化的出土文物。可以从几个角度看:通过彩陶了解远古时期的祭祀、烹饪、渔猎、贮藏等多个层面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或者欣赏几千年前彩陶形状、纹路那种原始、精美而无可取代的艺术。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彩陶捐赠者的心声,让人敬佩)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马家窑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彩陶而天下闻名)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漂亮的纹路——菱形纹)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彩陶中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采集与种植)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彩陶中展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太阳崇拜)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除了马家窑彩陶,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文物,如齐家文化)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寺洼文化彩陶)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沙井文化彩陶)


农博园——精彩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

室外部分也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说9号馆,你以为就是室内那么简单了,它的后面就有一座“磨盘花园”,安放了不少磨盘为代表的农具,例如: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9号馆后面的室外农具展示区,我将其称为“磨盘花园”)

1号大馆两侧,分别放了两组雕塑,主题是古代和现代农事,例如下面几个: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1号馆后面的颐和园同款铜牛)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传统农业主题雕塑——田间劳动场景)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现代农业主题雕塑——高科技的运用)

还记前面提到的那个巨大的后湖么?这里水草、鱼、水鸟的品种都很丰富,小桥、步道设施齐全。周围远眺,小区、高楼大厦都能看到不少,这一点和它的“街坊”团结湖公园有点像。我去的时候遇到了意外惊喜,6月9日,恰逢一只被称作“长脖老等”的苍鹭站立湖中央,吸引力不少拍摄镜头。后湖的一侧,有一个以24节气为题材的日晷,还有很多有趣的角落,可以等大家自己慢慢发掘了……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小桥、步道、树木、蓝天、白云……,农展馆的后湖的风景不会让你失望的)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一只苍鹭淡定的站在湖中央)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二十四节气圭,有我的本命节气,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个,猜对没奖)

农博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以至于这篇游记,当作博物馆游记或者公园游记,我看都可以。农业是第一产业,中国从传统来说,农业的地位之重无需多言,几千年的耕织是一幅画卷、是一篇史诗,所以,个人觉得用这样“内外结合”、“连看带逛”的方式建设中国农业博物馆是非常恰当的。如果赶上一个周末的好天气,这里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去处。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博物馆+公园丨千秋耕织天下计,馆园风貌一体齐

(广场两侧对称的雕塑,气势十足而又有年代感,放到结尾,算是点一下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