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蔡和森紀念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初心與使命

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

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道,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丨蔡和森纪念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初心与使命

蔡和森紀念館序廳內的蔡和森像。

紅網時刻記者 王詩穎 長沙報道

100年前,正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給毛澤東寄去了一封6000多字的長信,在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毛澤東在給他的回信中寫到,“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兩封跨越大洋的信函傳遞著馬克思主義和建黨真理。

1895年,蔡和森在上海出生,4年後,隨父母返鄉,買下來位於現雙峰縣井字鎮楊球村的光甲堂和30畝田土,全家在這裡定居下來。1913年,他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期間,與毛澤東相識,開始了“恰同學少年”的新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丨蔡和森纪念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初心与使命

蔡和森紀念館內景。

1919年,蔡和森、蔡暢、向警予等30多人遠赴法國留學,在蒙達尼男子中學學習的四五個月的時間裡,蔡和森通過法文字典猛看猛譯各種法文版本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通過艱苦辛勤的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收穫,蔡和森很快找到了用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對症之方,明確提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主張。

1920年7月,在留法新民學會會員的蒙達尼會議上,蔡和森明確提出組織共產黨,力求改造新民學會。會後,他在寫給毛澤東和陳獨秀的三封信中準確、科學地闡明瞭共產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最早完整提出“中國共產黨”全稱和比較系統的建黨理論。毛澤東覆信深表贊同。

1921年底,歸國後的蔡和森經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培養更多的革命幹部、傳播新思想,蔡和森、瞿秋白等人創辦了上海大學並撰寫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史《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1922年,黨的機關報《嚮導》在上海創刊。作為主編的蔡和森除了用“和森”署名發表了130篇文章外,還用“本報同人”“記者”等名發表文章宣傳黨的任務、統一戰線方針,倡導工農運動,傳播馬列主義等。

1925年下半年,蔡和森辭去《嚮導》週報主編,前往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執委會的第六次擴大會議。1927年,國內形勢急劇發展,為了加強黨中央的領導力量,共產國際決定蔡和森回國工作。1931年6月,因叛徒出賣,蔡和森被捕,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6歲。

在蔡和森36年的人生中,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自己所提出的“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的科學論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樹立了一面不倒的旗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楷模。80年代,雙峰縣委、縣政府多次舉辦蔡和森同志紀念活動,修建了蔡和森同志紀念館,現在已經成為宣傳蔡和森光輝事蹟的主要場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丨蔡和森纪念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初心与使命

在蔡和森廣場中央,矗立著“蔡和森同志光輝一家”群雕塑像。

如今蔡和森紀念館前的蔡和森廣場中央,矗立著“蔡和森同志光輝一家”群雕塑像,紀念館主要收藏蔡和森、蔡暢從青少年時代勤奮學習到為中國革命奮鬥終身的文物、實物、照片、著作等。2013年3月5日,蔡和森、蔡暢故居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88年開館以來,共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800多萬人次,是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氣巍然並世尊!”蔡和森以自己的智慧、行動,照亮了迷霧中的舊中國,他熱烈呼喚的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