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No.1

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屬於閃米特語族西南語支北阿拉伯語中生存著的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最初是古代居住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原始阿拉伯人——閃米特貝都因人的語言。據考,阿拉伯一詞arab在古希伯來語中意為“沙漠居民”,指的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遊牧部落。由於地理因素,半島上形成了兩大方言群:半島南端的叫南阿拉伯方言群:主要包括麥因方言、賽伯伊方言、希木葉爾方言。哈德拉毛方言等。半島北方希賈茲地區的就叫做北阿拉伯方言群:包括馬耳他語和北阿拉伯語。北阿拉伯語又分為消亡了的阿拉伯語與生存著的阿拉伯語。


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語是現今阿拉伯世界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所謂阿拉伯世界是指如今22個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包括西亞十二國: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卡塔特、科威特、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阿曼和巴勒斯坦,非洲十國: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吉布提、索馬里、蘇丹、毛里塔尼亞和科摩羅。


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阿拉伯國家示意圖


一般來說阿拉伯語有28個字母,且均為輔音,沒有元音字母。元音則用特殊的標記符號表示,阿拉伯語有三個短元音,三個長元音和兩個二合元音組成。三個短元音分別用三個符號:開口符(ـَ )、合口符(ـُ)和齊齒符(ـِ)來表示,用國際音標分別表示為:[ɑ]、[u]、[i]。三個長元音則是將三個短元音的發音時間拉長而得到,書寫是將三個短元音與三個柔弱字母進行組合組合,即開口長音(ـَ ا)、合口長音(ـُ و)和齊齒長音(ـِ ي),用國際音標表示為:[a:]、[i:]、[u:]。而兩個二合元音則是由開口短音與兩個柔弱字母進行組合得來,即ـَ ي 和ـَ و,國際音標表示為[ei]、[au]。阿拉伯語語音的特點是其輔音與元音均不能獨立存在,更不能單獨表達意義。阿拉伯語的詞彙均以輔音開始,以輔音和元音組合而成的形式存在。


阿拉伯語是一門典型的屈折語言,其詞幹的屈折變化是語言的主要特徵之一,

而這種屈折變化又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派生化和模式化成為了阿拉伯語中相輔相成的兩種獨特的詞彙現象。前者使詞增多,後者給予適當限制。阿拉伯語詞絕大多數通過派生構成,派生又離不開詞式,即採用一定的模式。模式化並不僵化,反而使派生更符合規範。

如謝秩榮在《阿拉伯語修辭新探》中所說,這種極強的派生性賦予阿拉伯語幾乎無限的造詞能力。詞的派生主要通過在詞幹上增加字母或變換元音來實現。它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主要詞類之間相互派生、相互生衍,最終幾乎把無限的詞語集中在非常有限的詞型之中。相同詞型的詞語,除了詞幹字母有區別外,其他增加的派生字母和元音都相同。


No.2

標準阿拉伯語


據劉開古的《阿拉伯語發展史》介紹,標準阿拉伯語主要由當時半島上古萊仕部落的方言發展而來。公元5世紀中葉以前,古萊仕方言只是本部落範圍內的語言,這一時期的古萊仕方言無文字可考。自公元5世紀中葉,古萊仕人在他們部落首領古薩伊領導下,強盛起來,他們戰勝了原先侵佔麥加的也門赫扎阿部落,成為了麥加的主人。

麥加逐漸取代了過去也門的地位,成了半島南北商業的通道和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


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古代麥加克爾白電影形象


由於商業發達,經濟繁榮促進了居住在半島上的各部落的交往和接觸,也促進了這些部落同半島以北的肥沃新月地區的交往,使得各地方言互相交流、接觸。古萊仕方言在這種語言的接觸中逐漸融合了半島北部諸如泰米姆、艾賽德、胡扎伊勒等部落語言和南方部落語言,成為半島通用的相當成熟的語言。由於麥加地處希賈茲境內,故古萊仕方言又被稱為希賈茲方言。這一時期的

古萊仕方言經過不斷融合和提煉,已經發展成為標準阿拉伯語的基礎,成為阿拉伯各部落通用的文學語言,記載下標準阿拉伯語史上最重要的考古文獻——伊斯蘭教以前時代的阿拉伯古典詩歌與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自公元7世紀上半葉起,阿拉伯人以傳播伊斯蘭教為名由半島向外擴張。標準阿拉伯語藉助《古蘭經》的威力也傳播到了這些地區,融合了當地語言,成為西亞北非廣大地區的通用語言。後來,由於疆土的擴大,分散在各地的古蘭經背誦者對某些章節的念法發生了分歧,而他們手頭又沒有成文的《古蘭經》可資對照。為了不讓這種情況再發生,奧斯曼•本•阿凡責成宰德同3個受人尊敬的古萊仕人在哈福賽保存的那本抄本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校訂。校訂後,同時抄寫了7部,除一部保存在麥地那外,其餘的分送到麥加、大馬士革、庫法、巴士拉、巴林和也門,由各地的背誦者當眾宣讀。同時,奧斯曼還下令將其他的手寫或鐫刻下來的經文一律焚燬。


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公元8到13世紀初,是阿拉伯語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阿拉伯語成為半島、伊拉克、敘利亞、埃及以及北非和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官方語言。


在阿拉伯世界中稱《古蘭經》的語言為الفصحى(al-fuṣḥa),意為清晰、明暢的語言,也稱之為標準阿拉伯語。西方語言學家又將標準阿拉伯語分為古典阿拉伯語(Classical Arabic)與現代標準阿拉伯語(Modern Standard Arabic)。部分西方語言學家認為標準阿拉伯語長期以來變化不大,所以將標準阿拉伯語也稱之為古典阿拉伯語,這一點與阿拉伯世界的觀點比較一致。另一部分語言學家認為書寫《古蘭經》的阿拉伯語、引用經典的阿拉伯語以及古代文本的阿拉伯語是古典阿拉伯語,而現代使用在公眾場合演講等的阿拉伯語則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根據阿拉伯語語言學家Reem Bassiouney在《阿拉伯社會語言學》(Arabic Sociolinguistics)一書中所列舉的古典阿拉伯語與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主要區別有:

(1)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句法更為簡單;

(2)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在詞彙上與古典阿拉伯語有所區別;

(3)由於受從其他語言翻譯或者雙語的影響,標準阿拉伯語在文體上發生了變化。因本文所研究的時代背景為當下,所以標準阿拉伯語在本文中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


No.3

阿拉伯語方言


根據自然語言所遵循的語言法則:只要講一種語言的人在民族來源、生理自然構造、發音器官及所處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感覺領悟能力不同;只要一輩人與上一輩人在這些方面都自然地產生差別,那麼這種語言在詞彙、語音、表意、語法等方面就會因時代及所操語言的人的不同而變得不同,進而分化成與以往不一樣的且互不相同的語言,並且這種差別逐漸拉大,以至於分化成一種與源語言徹底分離的語言。


這種語言說的一個樣,寫出來又是另一個樣


當標準阿拉伯語藉著《古蘭經》與阿拉伯人對外擴張的東風傳到西亞、北非時,不可避免地與當地語言發生摩擦、碰撞,進而融合,久而久之,由於地理上的差異、民族成分的越來越複雜,標準阿拉伯語便出現了分化,地區不同,語言便有了區別,逐漸形成了各地自己的方言,而這些阿拉伯語方言往往只是口頭語,不用來書寫。在阿拉伯人中,大概偏西方的人將自己的方言稱之為

الدارجة,意為“流傳開、流行的語言”;而在偏東部的阿拉伯世界則稱之為العامية,意為“人民大眾的、普通的語言”


根據各地區阿拉伯語方言的相似度及地理遠近程度,一般將阿拉伯語方言區劃分為六大塊,分別為:阿拉伯半島阿拉伯語、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語、黎凡特阿拉伯語、埃及阿拉伯語、馬格里布阿拉伯語和蘇丹阿拉伯語。本文以黎凡特阿拉伯語中的黎巴嫩貝魯特方言為主要參考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