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從一開播就追到現在。先簡單談談觀感。

盤尼西林出乎意料的好。90後做得出英倫風味的老搖滾,不作秀,不炫技,代入感足夠強,雨夜曼徹斯特的迷離氣氛透過屏幕也沒有減弱穿透力。歌詞是否完全符合語法並不重要(事實上大部分觀眾也注意不到,高曉松賣弄過頭了),歌詞中的寓意和故事架構確實帶著60年代深刻的印記,底層敘事,嬉皮風格,未知指向,把這首歌丟在一堆60年代的老歌裡,要分辨會有一定難度。翻唱賽他們的NEW BOY唱出了張亞東的眼淚,觸景生情的成分居多,不過要讓一個老製作人無縫代入,樂隊的演繹能力也就擺在那裡了。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海龜先生是神一樣的存在。實力超群是一方面,關鍵在於超然的態度。主唱和主創李紅旗是個基督徒,這在搖滾界應該算做奇葩的存在吧(據說他現在的生活內容主要就是讀書排練、表演、上教會),顯然宗教信仰的影響深入他的演繹和詞曲創作,以至於你就算不知道他的信仰背景,也能從墨鏡後面讀出一絲悲憫的味道。樂隊整體的表現華麗,技藝嫻熟,配合默契,翻唱吳青峰的歌時將歌中明亮和陰暗、動靜與起伏、盛放與收斂、跳躍與整齊等層面表達得淋漓盡致,想象力和空間感膨脹,值得反覆聆聽。實力接近的幾支樂隊裡,相比MR.WOOHOO,海龜更為肅穆;相比九連真人,多一份沉穩;相比新褲子,多一些從容不迫;相比旅行團,思想和表達更為成熟。

他們最後未必奪冠,但已然是我心目中的冠軍。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新褲子不容易。主唱彭磊在翻唱賽PK時,嘀咕說對方樂隊某樂手有倆孩子,得讓對方留下,言外之意是多點曝光率好多賺點錢,“現在養孩子真心不省錢”。後來一想,自己有倆孩子,整個樂隊加起來有仨孩子,比對方還多一個,那就不能手下留情了,“我們得留下”。

當年我們還是不管不顧的年輕人,做音樂就是為了要酷;如今我們成了拼命活著的中年人,賽場上看起來很酷,其實背後有許多的無奈。那場比拼新褲子大比分贏了對手。現場不少搖滾人都說彭磊很久沒這麼唱了,意思大概是說他很久都沒這麼玩命唱了吧?

中年人的辛酸,也只有“拼命”兩字可以表達了吧。

嗯,且讓我去哭一會。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其他的。Click#15一開始也是驚豔的,技術也好,第一場表演、修補吉他和節省排練費用的細節都很打動人。可惜最後與面孔PK的時候,排練太過,嗓子擠住了,高不上去又松不下來,失去了黑人靈魂樂的初心,相對面孔老大哥們的放鬆和井然有序,輸了也不冤。小眾音樂,願他們擁有一批死忠粉,能夠在精神和物質上相互養活彼此吧。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九連真人一直讓我聯想到臺灣的交工樂隊。不僅編排相似、風格相近、都用方言,而且農村青年被大城市挫敗後返鄉的憤懣的少年心氣也是近似的,因此帶來的驚喜並不十分明顯。他們的生猛震撼全場,而語言的隔閡和主題的狹窄又阻礙了別人對他們進一步的親近。說到這裡真的很想看看五條人出現在這個賽場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啊。他們的生猛某種程度上猶有過之,而主題涉獵之廣,社會“套路”之深,恐怕遠在九連真人之上。

五條人下一季會來嗎?沒有意外大概率會的。像他們這樣的樂隊,一年巡演的收入,大抵就是一個基本生活費,大富大貴是不太可能的。哪怕像刺蝟這樣成名已久的“老牌樂隊”,簽了正經的公司,生活也不容易。物質的困窘應該是中國樂隊普遍遇到的老大難問題,像痛仰這種頭部樂隊當年也是窮苦過來的,何況像他們這樣的大戶又能有多少呢?Click#15要向前輩爭取一個機會,問題在於前輩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好看?

搖滾和音樂從來就不等於貧窮,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優秀的音樂人從來就不應該受窮,而應該像任何學術有專攻的人一樣得到尊重以及體面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樂隊的夏天》把優秀樂隊推向前臺,給他們曝光,讓他們表演,讓他們的身價水漲船高,讓他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機會,阿彌陀佛,善莫大焉。

樂隊憑本事掙錢,製作方靠人氣掙錢,Win-Win,有啥不好呢?

樂隊的夏天來了嗎?

假如你說的是商業上的燥熱。

那麼,應該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