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培訓機構該如何減少損失?

誤工、關店、裁員,此次疫情給很多中小微機構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方面是營收斷崖式下跌,另一方面是每天的人力、場租、財務成本。不可抗力對企業經營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就是打破企業發展的一切合理模型,擊穿個體抗風險的緩衝帶。

機構經營者必須要做好開源節流,開源指的是準備充足的現金,方式無非是:股東再投、老師眾籌、銀行貸款、親朋好友等,這裡不展開講,今天重點講的是節流,非常時期,教育培訓機構怎麼降低成本、節省開支,把每一分錢用到刀刃上。

首先給大家扒一扒吃掉教育培訓學校利潤的五個黑洞。

黑洞一:

追求業績增長,忽視利潤增長

在日常的調研諮詢工作中,發現眾多的培訓學校負責人,往往非常在意學校有多大規模,教育設備有多麼先進,有多少名師、可是瞭解到利潤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時,卻連連搖頭,某家培訓學校甚至想請某明星做品牌代言,並在電視臺投放品牌形象。

這就是有一些企業,抱著對銷量的無限追求,大肆廣告投入,結果資金鍊都被打斷,偃旗息鼓。這種只看節節攀升的銷量,不關注利潤的做法往往做得很大,最後卻轟然倒下……

黑洞二:

服務缺失帶走利潤

許多企業的優質服務僅僅是一個幌子,一旦打電話找到服務人員,他們馬上答覆不清楚、不知道,這事情和我沒關係,尤其是在教培行業尤為嚴重。家長要求退費,打電話給前臺,前臺不清楚,讓找諮詢部,而諮詢部的電話又沒人接聽,家長一氣之下到學校鬧事,這不僅嚇走了前來諮詢的家長,而且還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名聲。

一些學校的員工可能是缺少相應的培訓和督導,有的員工甚至認為做服務工作是低人一等的工作,這樣的心態和觀念,導致學校大量的客戶因服務不周而流失,營業額和利潤下滑也就成為必然了。

黑洞三:

員工敷衍了事吃掉利潤

員工作風拖沓,精神不振,這在許多培訓學校中也可以看到,比如某培訓學校,每個部門的員工互相扯皮,辦事效率非常低,該學校還與員工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這個看似不錯的合同,還增加了幾個附加條件:一旦中途辭職,三年內不準從事教育行業方面的工作,同時要追究法律責任。

一些員工也就養成了和稀泥的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家長打電話,沒人管,市場人員不願意出去跑業務,因為許多該報的費用遲遲不給報,因為這樣的原因,大量的客戶流失,該城市市場已經拱手相讓給後起之秀。

但是這樣管理不善,內耗造成的損失將波及到市場與合作伙伴,帶來的影響將對培訓學校健康持續發展帶來障礙。

黑洞四:

隨意發動價格戰,燒掉利潤

市場經濟發動價格戰,廣告戰、促銷戰是司空見慣的商業行為,但是不少學校把戰術的行為演變成日常的行為,長期的進行廣告轟炸、價格跳水,一旦廣告播出頻次稍微減少一些,終端的貨就出現滯銷,一旦促銷期結束,馬上後幾個月門可羅雀。

於是繼續上述行為,帶動銷量的提升,學校陷入到了這樣一種惡性循環的圈子裡無法自拔,每次看到財務報表那些居高不下的廣告費和銷售費用,以及那越來越少的利潤,甚至虧損無所適從。

疫情期間,培訓機構該如何減少損失?

學校陷入到了盲目的攀比和模仿跟隨中,迷失了方向,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天天疲於奔命,陷入到同質化的紅海中,這樣還能堅持多久呢?

  黑洞五:

  庫存積壓,吞噬利潤

  許多學校銷售和利潤狀況都不錯,但因為招生有明顯的淡旺季,帶來大量的庫存,如教師和教室的閒置,佔用了大量的資金,無法投入到再生產中。產需之間、產品本身是否適銷對路,都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

  凡此種種,培訓機構的利潤越來越少,寒冬到來之際,更是雪上加霜,學校面臨空前的考驗和煎熬,無厚實的積累過冬,如何挺過寒冬,企業根本核心是盈利,追求其他都是本末倒置,對於一些中小教育機構來說怎麼降低成本,挺過這段非常時期呢?

  1、壓縮運營成本

  如果想提高機構利潤,就必須適當壓縮運營成本。小到紙筆、打印紙、垃圾袋,大到水電消耗,這些雜七雜八的開銷都屬於運營成本範疇,我們在日常的校區運營中,要控制好這些方面的開支。

  2、做預算

  對於機構的日常消耗用品要提前做好預算,比如:每週只有一天進行採購,每月提前發放本月消耗品(紙筆、垃圾袋等),節省時間和人力。

  3、砍架構

  有的校長辦機構追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卻忽略了不必要的職位會大大增加機構的開支。

  特別是中小機構,職位設置要保證人人都能創造價值。比如:不要設置不必要的副職和儲備幹部,低於10人的小機構可以先設置助理崗位,達到崗位要求之後再設置主管,一般不設置專門的運營崗位(保潔、門衛等)。

  4、砍固定資產

  中小機構辦學要減少不必要的硬件設置投入,而在家長學生能看得到的地方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捨得花錢,其他不是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節省開支。

  5、砍“劣質用戶”

  機構的“劣質用戶”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機構支出,無形中增大機構成本。所以,機構要允許存在3%-5%的淘汰率,特別是中小機構,淘汰掉讓機構消耗太多精力的學生,可以在無形中節約成本。

  6、砍活動開支

  雖然說校區活動必不可少,但是活動不能天天做,每個學期的活動都要做預算,特別是跟教學無關、跟轉介紹、招生無關的活動,一定要慎重展開,不要做徒勞無功且浪費資源的事情。

  7、砍平均化

  機構日常運營管理當中,要加入競爭機制,獎勵優秀者,不能存在平均主義。要知道,“吃大鍋飯”的教訓就是人人都缺乏動力,不能人盡其用,也不能讓員工為機構創造更多的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