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對泣》成語典故

牛衣對泣

《牛衣對泣》成語典故

把平日裡用亂麻編織的席子給丈夫蓋在身上

【出處】

《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後章仕宦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

【譯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常用此語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牛衣:牛畜禦寒遮雨的覆蓋物。

【故事】

西漢時候,在山東泰安這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名叫王章。王章為人很聰明,性格耿直,他的妻子更是通情達理,非常賢惠,經常鼓勵丈夫發憤讀書,為國家效力。有一年,王章和妻子一起住在京都長安讀書求學,日子雖說很清苦,但夫妻恩愛,生活也還快樂。王章學問長進挺快,妻子心裡當然很高興。

一天夜裡,王章突然病了,起病迅急,渾身發燒,家裡衣物被褥很不齊全,沒有什麼東西給王章蓋上,妻子只得把平日裡用亂麻編織的席子給丈夫蓋在身上。這樣的麻席子是用來給牛披蓋的,農戶稱它為“牛衣”。可是因為家境貧寒,只能給丈夫蓋牛衣,妻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她暗暗地流下了眼淚。

王章病得昏昏沉沉,想到自己的病一定很重,家裡又無錢治病,很可能會病死的。他越想越悲哀,越想越難過禁不住嗚嗚咽咽地哭泣起來。

王章的妻子心情更是悽楚萬分。可她想:哭泣有什麼用呢?應該勸他鼓起勇氣,打起精神來,病才會好,功名才會取得呀!所以她排開憂愁,狠了狠心,嚴厲地批評丈夫:“夫婿啊,現在在朝廷做官的人,論才能有幾個能比得上你呢?得了一點病就這樣失魂落魄,像女人一樣哭哭啼啼,這是多麼卑怯呀!有志向的人,應該精神振奮,百折不屈啊!

妻子的激勵產生了效果,王章病好之後更加發憤,才學愈加深厚,不久便被朝廷召為官吏。他最初做諫議大夫,後來又做中郎將,並且當上了京兆尹。

王章做官以敢於給皇帝提意見顯名,他常常不避皇親國戚,誰做錯了事,犯了章法,他就揭發誰,即使是自己的好友、恩師也不例外。可是他卻為此遭到排擠、誣陷。

他的妻子看到這種狀況,就勸丈夫說:“夫婿,你已經做上京兆尹的高官了,官職難道還嫌小嗎?人應該知足,你為什麼不想一想披著牛衣在夜裡哭泣的日子呢?”

王章說:“這是兩回事嘛,你們女人知道什麼!”

王章仍然我行我素,又去告發專權亂政重臣王鳳。王鳳大將軍是皇帝的親戚,怎麼動得了呢?結果他給己招來了禍事,被捕下獄,最後丟了性命。王章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犯了哪條罪過。王章死後,他的妻子和家屬被攆到廣西合浦,以採珍珠度日,生活反倒清靜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