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止於理想

  打小愛看書,剛認字沒幾個,就看小人書上癮,覺得比大人們講故事更有意思。上到小學,胃口就大了,除了課本、小人書,對各種報刊雜誌書籍如飢似渴,逮住就不放。大千世界對我敞開了大門。樹立了拯救一切的遠大理想。

讀書不止於理想

  可是上初中就走了彎路,迷上瓊瑤、三毛、金庸、古龍,偷偷地讀,偷偷地沉醉在有關愛情和英雄的幻想裡。學習退步了,還逃過學;遠大理想也退化成為當一個英雄。——不過並不怎麼後悔。

讀書不止於理想

  家裡不富裕,因為蓋房一度債臺高築,父母親省吃儉用供我們幾個孩子上學。可是我訂閱報刊雜誌從來沒有間斷過,從《少年報》、《兒童文學》到《語文報》、《故事會》、《科學畫報》,甚至《中華氣功》、《飛碟探索》,有用的沒用的,只要我要求,他們都一一滿足。那在當時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從老師和同學的眼神裡我讀到過質疑。但是出於對書籍的渴望,使我管不了那些,也沒有顧及家裡的拮拘。——所以從精神的角度講,我一直很富有。

  因為這種富有,我始終在清貧的境況下充滿了樂觀和追求。我也久記著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過的這句話:“生活中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平凡的世界》裡還有一句話:“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時時發生。”每當我不如意苦悶時就會玩味它們,就能夠從苦澀裡品出甘甜,從黑暗裡看到光明。

讀書不止於理想

  讀到《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中畢業的時候。那時我的興趣已經傾向於文學、哲學和社會科學。同時人生理想也隨之更為具體,那就是上大學,然後留校,然後多讀書,然後……。因為那應該是距離人類思想頂峰最近的殿堂,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但是計劃並沒實現,實際上我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參加了工作,當時家裡困難,為了落實一份正式穩定的工作,便捨棄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沒有上大學成為我人生一大遺憾。

  面對現實,我還是理智地說服自己:條條大路通羅馬。於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工作。讀書的習慣依然保持,除了文哲和社會科學,開始對財經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不僅因為財經本來就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且因為身處其間,需要幹一行愛一行。——看來還是現實改變人更多。

  至此,不再純粹是從興趣閱讀,閱讀方式也有所變化,開始以報紙和網絡為主,變得碎片化、快餐化。除了《中國經營報》和《21世界經濟報道》,各門戶網站的財經頻道成為我閱讀的中心。偶爾也讀一些更“高級”一點的大塊頭書。比如宋鴻兵老師的《貨幣戰爭》。

讀書不止於理想

一張百元美鈔的印刷費只要兩分錢,美國正是通過這一張張印出來的鈔票來狂吃世界/ 圖片來源DREAMST

  《貨幣戰爭》講述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核心的西方資本集團如何在近幾個世紀裡通過控制貨幣金融來操縱世界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發展的故事,直指近現代金融內幕,令我醍醐灌頂、視野大開。如今以其觀點觀察大國之間的金融博奕非常符合邏輯。這部書一度在全國熱銷,在我們公司也流傳很廣,大概可以認為它是像我這樣的一代金融從業人員的啟蒙教材吧。

  在大家的印象中,我總是在看書,“書生”成為我的一個標籤。其實“書生”,包含不屑的意味。按社會的標準來講是不成功。這是我讀書失敗的地方。回顧曾經遠大的理想,更是漸漸遠成難以企及的夢想。對此,我只好輕輕一笑。

  回看人生道路,雖然平凡,卻未甘於平庸,一直在為了理想認真奮鬥,足跡鮮明,有一份充實。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正視現實,學會了正確生活,作為一個具體的人逐漸成熟起來。至此還想再次引用那一句話“生活中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讀書不止於理想

人生如大海無垠,始終準備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