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不是長久之計,你有“睡”後收入嗎?

打工不是長久之計,你有“睡”後收入嗎?

1、打工不是長久之計

作為大學畢業生,不僅要有職場拼搏的毅力,還要有機會的辨別力,去辨別一件事情是否可以去做、是否值得去做。

埋頭苦幹很難成才,遇到知遇之人,那是萬幸,否則,則可能是深淵。

大學畢業工作,經過幾年的拼搏,會發現,現實不是那麼簡單,隨著你年齡的增大,開支會越來越多,焦慮感越來越強,“35歲職場魔咒”越來越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有很大疑問。

試問私企外企,能幹到40歲的有幾個,能幹到退休的有幾個?

一切都是因為沒錢。

即便是職業生涯很不錯,靠著眼光和收入攢了兩套房,到了40歲,在私企身體也不過是被壓榨的還剩一點“藥渣”而已,很多人身體已經廢了,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不是在販賣焦慮,只是實話太難聽。

某喜歡招聘“一貧如洗、胸有大志”青年學生的通信大廠,每年跳樓、猝死十幾個以上,被平庸之後,不懂得外面世界的生存技巧,離開曾經熱愛奮鬥過的公司,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絕望跳樓!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持續作戰、持續輸出、持續加班,不會有時間接觸外面的社會,與監牢無疑,一不注意,猝死!廠子再給扣個“原始家庭”原因。

不過,在這樣的IT大廠工作幾年,身體被壓榨的也跟藥渣差不多了。

2、創業更是九死一生

各種過年回家見聞的帖子,都在描述(吹噓)老家同學開公司做生意各種風生水起,生活好不愜意,令在大城市孤獨打拼的年輕人心癢癢,也想試一把,或許成功了呢。

這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偏差”,同學聚會,混的好的更願意去,然後,“都成功了”!

創業,甚至是借錢創業,對於不會混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更是九死一生,小編就吃過實體經濟創業的虧,不是表面想象的那麼簡單。

為了就業而去創業,那是傻!

就業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創業可能連個收入都沒有。

君不見北京馬路邊飯館、超市每隔幾個月換一批,“你方唱罷我登場”。

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創業更是九死一生!

怎麼辦?

3、跳出圈子

有個著名案例,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的《我在底層的生活》寫過她的底層生活體驗,實際是,不依靠外力,她是跳不出底層的圈子的。

如果艾倫瑞克使用卡貸,總體成本控制在年化8%,她手裡有1000美元(作為利息),那麼可以撬動12500美元一年,“一年時間+12500美元”,她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提高自己,擺脫底層生活,跳出底層的圈子!

即便是她手裡一毛錢沒有,也可以通過信用槓桿撬動信用資金,擺脫底層生活,跳出底層的圈子!

她需要的僅僅是解決目前生活困境的必要資金和提升時間。

卡和貸,是沒有“六個錢包”、收入不拔尖的屌絲的彎道超車必經之路。

4、睡後收入

在拼搏的過程中,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把自己鎖在職業生涯的監牢中。

能不能在職業生涯的奮鬥過程中,除了工作的8小時(IT行業996很普遍),睡覺的時候也能賺錢,這就是“睡後收入”或者稱為“被動收入”。

沒錯,最簡單的還是房產!它可以帶來“睡後收入”。

沒有“六個錢包”,就讓銀行成為你的錢包。

信用卡年化7.2%左右,信用貸參差不齊,實際年化要控制在10%以內,民間借貸一般都是月息1分(12%年化)起,然而我們多軍堅持要把卡貸總體年化利率控制到8%以內。

撬動100萬(年化成本是8萬),其中60萬作為首付可以再撬動120萬房貸,每個月工資還房貸和生活,剩餘40萬作為備用資金,這40萬備用資金就可以堅持40萬/8=5年現金流不斷。

現金流不斷,這是多軍的底線。

先別討論後五年房價會如何,那是空軍和多軍的另一個話題,爭辯純粹是浪費口舌。

5年,180萬的房子,房價上漲25%,你就夠本,睡後收入是0,過去5年,翻翻歷史,即便是小縣城,就知道發生了什麼。

5年前,如果你閉著眼睛買一套二線省會房產,翻翻是必然的,也就是增值180萬,“睡後收入”是180萬減去資金成本40萬,即140萬,每年到手“睡後收入”是140萬/5=28萬。

純到手收入!

然而,當你花5年實際攢夠首付,會發現和5年前買房子的人,可能買在一個小區甚至同戶型,如果稅後收入沒有N倍(N>=3)的壓倒性優勢,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了。

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可以給點個贊,也可以幫忙轉發,對更多的人有所幫助,謝謝。

轉子撬動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