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在後宮之中,充滿著腥風血雨,一點也不亞於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即便是在相對文明開化的宋朝,士大夫不因上書言事而被殺,後宮中卻依然是步步驚心,處處殺機。宋高宗趙構晚年的兩位寵妃,就是其中的犧牲品的,她們的遭遇,讓人唏噓不已。

這兩位女子,史書沒有記載她們的名字,只知道一個姓李,一個姓王。宋高宗得到皇位的過程非常意外,他本來是毫無希望的普通皇子,卻作為靖康之變的漏網之魚得以建立南宋政權。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這位皇帝被後世瘋狂吐槽,他的父母兄弟都成為了金人的俘虜,卻一心安於半壁江山,不願意收復故土。他不僅被金人嚇破了膽,而且還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沒有生下兒女,只能收養了宗室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儘管如此,這一點都不妨礙趙構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他十分貪念美色,尤其是在臨安定都之後,南宋站穩了腳跟,他就源源不斷地選取美女入宮。哪怕是將皇位讓給養子趙伯琮之後,他對於選取美女服侍自己這件事一點都沒有放鬆。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也就是在宋高宗趙構的晚年,李氏和王氏幾乎同時入宮。因為年輕,按當時的婚配習俗和皇宮規定,應該在十七歲左右,因為貌美,她們得到了身為太上皇趙構的寵愛。《宋史》中明確記載:

李氏、王氏俱明豔,淳熙末,上皇愛之。

明豔動人的兩位女子,得到的也就僅僅是才人的封號。在她們之上,還有長長的嬪妃等級等待攀登。但是,趙構在當時已經是古稀老人了,留給兩位女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且,很快有人就對她們產生了嫉恨之心。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這就趙構的皇后吳氏,一位陪伴了趙構走完終生的女子。她是在靖康之變前後嫁給趙構的,一開始,出身武學世家的吳氏身份低微,只是王府的侍妾而已。直到宋高宗一路逃跑,她穿著戎裝守護在身邊,既是女保鏢,又是嬪妃。

因為她給予了趙構莫大的安全感,甚至幾次在危急時刻幫助皇帝逃過劫難,所以被封為了才人,這和後來李才人、王才人的封號是一模一樣的。但吳才人與後面兩個女子不同的是,她的空間很大。一開始趙構將被俘虜到金國的王妃邢氏遙封為皇后,邢氏的死訊傳來之後,她就被趙構封為了皇后。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此後,吳皇后一直坐穩了六宮之首的寶座,隨著宋高宗的禪位,她也被稱為太上皇后。吳氏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一位陪伴皇帝走完金婚的皇后。

大概也就因為如此,吳皇后對於這兩個女子的到來,非常憤怒。在此之前,趙構同樣喜愛美女,吳皇后卻並不以為意。對於李才人和王才人的態度惡劣,大概出於兩個原因。

一是在此之前,趙構還承擔生育皇子的重任,作為皇后,自己沒有生育也不能排斥別的妃嬪生育,這是為人妻必須要做到的。但此時趙構已經七十多了,而且皇位也交出去了,還如此留戀其她女子,自然讓吳皇后不快。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二是吳皇后此時的年紀也不小了,多年的顛沛流離,多年的勾心鬥角,肯定也讓她身心俱疲。既然丈夫已經不是皇帝了,她更希望能夠攜手共老,共同看太陽慢慢下山。很顯然,趙構的好色,讓吳皇后晚年的願望也落空了。

說實話,這完全是趙構本人所造成的,與這兩個女子並沒有關係。但吳皇后沒法埋怨皇帝,只能將憤怒發洩在兩位才人身上。趙構在世時,她們尚且平安,趙構駕崩後,兩人就倒了大黴。

太上皇生前最寵愛的兩位美女,皇帝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追隨而去

此時,吳皇后一見到李才人和王才人,就憤憤不平,甚至指著兩人隨口謾罵,內容不堪入耳。這件事讓宋孝宗知道了,內心忐忑不安。他是孝子,吳皇后是他的第二個養母。因此,宋孝宗派人找到李、王二人,並且提出瞭解決辦法:許自便。

這三個字平平淡淡,實際上就是命令他們自盡。這對可憐的嬪妃,根本就沒有犯錯,只是在不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不正確的地方,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就落得過早凋謝的命運,實在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