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我們來看看大明是怎麼對待國家功臣的,戚家軍全軍斬首。這是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的事情。當時,戚家軍為主力的南軍參加了抗倭援朝戰役,表現依然非常優異,而且軍紀非常好,當地人民都稱讚南軍軍規軍紀最好。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但是,南軍也就是備倭浙軍卻長期得不到軍餉,本身他們都是募兵一年工資18兩白銀,遠赴國外作戰,肯定是要提高一些的,當時的經略軍務宋應昌就答應給大軍發雙薪,大家當然很高興,上了戰場就拼命打仗,嚴守軍紀,表示很不錯。

《朝鮮宣祖實錄》評價南兵:“南兵不顧生死,一向直前,吳惟忠之功最高。”但是,南軍很快就發現事情不對勁,平壤戰役以後,啥獎賞也沒有。宋應昌東向首輔大人表示:“平壤首級大功未賞,各軍志意似不如前,是人事不在我,幸相公留意焉”。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不光答應的雙薪沒有,就是基本工資都長期拖欠不發。要知道,明朝一有戰事就徵發浙兵支援,以至於後來戚家軍的發源地義烏人口銳減,民生凋敝,“烏武勇之名甲於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虜,盡召烏兵”。

現在,大家賣命上戰場,獎金獎勵沒有,就連基本工資都長期拖欠。南軍就在這一年10月,一起請願,要求薊鎮督撫發放拖欠很久的工資和獎金。最後,大明認為這是兵變,是叛逆行為,薊鎮總兵官王保要求所有回國的戚家軍都到操場集合。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所有士兵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以為要補發工資,結果卻是全軍問斬。《朝鮮宣祖實錄》:建昌營調南兵三千留養,以備倭之緩急。而十月間,以離家日久,錢糧不給,含忿謀作亂。事覺,殺三千三百餘口。

3300多戚家軍從戰場屢立戰功回國以後,因為拖欠工資,朝廷不僅不發錢,還將戚家軍全軍斬首。史稱“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其實,後來,參加與努爾哈赤的浙江部隊,已經不是戚家軍正統血脈。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從嘉靖皇帝1559年開始一直到1595年,36年時間,戚家軍參加戰鬥數百次,剿滅倭寇,抗擊蒙古,赴朝抗倭,縱橫東亞。斬首近20萬,是當時國內最強專業化軍人。戚繼光調集南軍北上,其實也是為了以此為榜樣,重塑大明軍隊。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殺人者王保還一路加官進爵,一直到了左都督位置。明朝這種對待功臣的方式,也導致了23年以後,努爾哈赤造反的時候,大明北方邊鎮不堪一擊。因為,萬曆23年殺的這3300人,不僅僅是士兵,他們也是希望,他們當中的上百名低級軍官,正是未來10年,20年以後,明朝北方邊鎮的核心骨幹軍官。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這上百名低級軍官熟悉火器,瞭解抵禦騎兵,善於訓練,嚴格紀律,而且精通步兵,有大量實戰經驗,這些人十年,二十年以後,就是上百名合格的總兵,副將,參將,以他們為核心,可以率領和訓練出更多的精銳部隊。而在萬曆23年,1595年,大明自己殺死了自己的未來,這個時候,在東北,努爾哈赤已經統一建州女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