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作為一個吃貨,會吃,僅僅只是吃貨的初級階段,不瞭解一些美食背後的文化背景、歷史由來,竊以為不算是一個高級的吃貨。

所謂讀書使人進步,小編作為一個吃貨,同時作為一個閱讀愛好者,幾年時間裡也算是讀過不少描寫美食的書籍,以書單形式,每期向大家推薦五本。

1、《隨園食單》

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談吃,躲不過袁枚袁大才子。《隨園食單》這本書幾乎所有大的出版社都出版過,在美食圈的知名度可想而知,不讀都不好意顯擺自己對吃有研究。

書中記有袁枚吃過的幾乎所有美食,還有他向別人學習的做法。所謂文人好吃,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2、《寒夜客來》

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逯耀東先生的作品。這本書已經超越了傳統美食文章的範疇。逯耀東是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晚年致力於推廣美食文化。

這本書,有茶有酒,有高堂美食,也有街邊小吃。並且不僅僅停留於美食表面,更在於深挖背後的歷史、文化。書中《中國第一本食譜》講的是崔浩所著《崔氏食經》為引子,探討魏晉時期社會形態、經濟形態、民族融合等等,內容豐富。

讀完此書,對於美食,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3、汪曾祺散文

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汪曾祺先生關於美食的散文基本都為後人集結出版,沒有固定名稱。

談吃,躲不過汪老這個頂級“吃貨”。讀他的美食散文,親切、平和,如沐春風,沒有如今某些美食作者的矯揉造作、賣弄文采,完全就是一個吃遍祖國大江南北的老人泡一杯茶,跟你慢慢講述這些年他的吃貨經歷。

不論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手把羊肉,還是寒風凜冽的研究所裡的烤土豆,亦或是學生時代的火烤青椒,汪老這種經歷了歲月洗禮的平靜,這種不論多大年紀都對美食抱有最高的期待與熱情,不論任何條件下都能想著法兒的做美食、吃美食,實在是我等吃貨學習之榜樣。

4、《吃主兒》

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作者王敦煌,“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先生之子,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王世襄先生一家日常的飲食生活。王世襄先生的父親民國時就職於外交部條約司,母親則為大戶人家之女,家境優渥。書中既有北京傳統小吃,也有家中食饌,既有中餐,又有西餐,見證了北京城飲食變化發展。

5、《雅舍談吃》

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書籍(一)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也是在閱讀美食書籍過程中不可錯過的。書中文章普遍較短,但是卻記述了很多老北京的風味名吃,爆肚兒、炒肝兒、豆汁兒,等等,作為老饕的梁實秋先生,不論中餐西餐,不論大餐快餐,梁實秋的見解都是獨到的。看完之後,還有意猶未盡之感。

本文排名不分先後,皆為小編以為美食散文之上者,值得花點時間細細品味。有時候吃不到,但咱還可以看,畢竟,腦子裡想想也覺得挺過癮。

以後不定期更新。

文章最後投放了廣告,希望大家點擊支持一下,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