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並稱重慶主城“四山”。“四山”縱貫主城南北,被視為“山城重慶的脊樑”“天然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主城“四山”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並將其作為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力推動違建整治、生態修復、環境提升等工作的同步快速實施。

如今,“四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環境品質越來越高,逐漸成為重慶主城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市民花園”,一幅“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諧美麗畫卷躍然眼前。

重慶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4月24日,北碚區縉雲山生態環道示範段,市民在開滿鮮花的步道上散步 記者 萬難攝

違建整治,還群眾一個公共生態空間

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縉雲山早晚霞雲奼紫嫣紅,因此而得名。

縉雲山是重慶主城區的重要“肺葉”,也是長江上游地區寶貴的物種基因庫。因種種原因,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縉雲山曾一度出現違建突出、農家樂無序發展蠶食林地等問題,讓縉雲山的自然生態不堪重負。決不能讓縉雲山生態遭到破壞!2018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下,縉雲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正式啟動,按照“1個月完成調查摸底,3個月制定分類處置意見,6個月集中整治,1年時間編制總體規劃、研究政策、推動發展”的工作要求,我市開始全力推進整改工作。

政令既出,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其中,整治任務最重的北碚區,抽調了500多名幹部、聘請4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37個工作小組,開啟了綜合整治的第一步——全面排查整治違法建築。

60多歲的李星華、李星庸兄弟倆居住在縉雲山後山大屋基,2012年,因為危舊房改造政策,他們得以重建新房。然而,重建時,相關部門批准建設不到100平方米,但他家卻通過增高樓層一共建了三樓一底900多平方米。

作為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最大的違法建築,李星華起初想著只把違章部分拆除,人工拆了9天,沒有多大進展。“鎮裡的同志上門做工作,希望我能帶頭加快進度。”第十天,李星華喊來了鎮裡統一調度的挖掘機,當天就將自家房子全部拆掉。

據市林業局介紹,目前,縉雲山保護區內各級各方面認定的340處違法建築,整改完成333處,累計拆違8萬多平方米。

我市還以縉雲山綜合整治為契機,同步啟動了主城“四山”範圍違法建築整治拆除,各區縣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對轄區內違規建築等進行調查核實,建立問題清單,按照“一案一策”全面整改,逐項銷號。截至去年底,沙坪壩區拆除中梁山區域內違建974宗,83.84萬平方米;江北區重拳整治明月山區域“四亂”突出問題,拆除違建別墅等建築4500平方米;南岸區強力推進銅鑼山區域違建別墅、南山民宿違建、“火鍋一條街”違建等專項整治行動,整治各類違建586宗,面積達56.26萬平方米……

“‘四山’違建亂象已得到全面整治,違退綠進,真正還了群眾一個公共生態空間,讓廣大市民能共享生態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違法建設整治指揮部辦公室一負責人說道。

重慶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南山與重慶主城 (本報資料圖片) 通訊員 郭旭攝

生態修復,城市綠肺名副其實

主城“四山”生態區位獨特,是我市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重要基石。為此,在《實施方案》中,我市將恢復其“自然”生態功能作為首要任務,著力推動“四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廢棄礦坑積水成湖,一轉眼變身重慶“馬爾代夫”——隨著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一些市民開始琢磨去哪玩,不少人把目光瞄向了巴南區紅爐村的一個廢棄礦坑。

這處礦坑,因雨水長期聚集形成了湖泊,由於地質結構特殊,水面呈藍綠色,所以,被人戲稱為重慶的“馬爾代夫”,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玩耍。

“雖然水面很漂亮,但由於以前是礦山,所以周邊生態環境很差。”巴南區一負責人說,礦山礦坑其實就是“四山”的“傷疤”,巴南“四山”管制範圍內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的面積有180公頃,這些礦山和礦坑區域大多泥土砂石裸露,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為了修復好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2019年,巴南區投入1799萬元,設立9個工程修復項目對關閉礦山進行生態修復,目前已完成生態修復面積約32公頃。

其中,紅爐礦坑就採取“採坑回填+邊坡整治+生態園林打造”的方式進行了綜合整治,共修復山體1130畝,整治核心部分土地900畝,栽植了李子32600株、香桃13000株,杭白菊園20萬株。

“我們希望在完成山體修復治理的同時,能帶動當地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該負責人說道。

除了治理礦坑這一“四山”的典型“傷疤”外,我市還實施了“四山”地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逐步增加森林覆蓋率,優化林分結構,豐富林相季相色相,提升森林質量。

渝北區在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為有效兼顧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2019年,該區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啟動實施了“雙十萬”工程,即新建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使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推動了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截至目前,“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已初見成效,主城九區已累計完成營造林76萬畝,“四山”共計退出礦業權68宗,重點對中梁山、銅鑼山片區範圍內的205處塌陷坑實施回填整理,完成礦山治理修復面積約652公頃。

重慶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4月25日,位於銅鑼山的渝北礦山公園經過幾年時間的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目前礦坑整治修復已經完工,部分綠化景觀、護欄、道路建設等還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記者 巨建兵攝


環境提質,打造休閒宜人的市民花園

江北鐵山坪森林公園是銅鑼山脈的一部分,長期以來,鐵山坪著力打造的幽谷鑼鳴、花田覓香、草野星空等“鐵山十景”聞名在外,使其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近期,鐵山坪又有了新的看點。

“我們新建了4個觀景挑臺、兒童遊樂園、植物迷宮、臨崖步道及峽江文化廣場,使公園核心景觀鐵山十景之首的‘銅鑼朝天’景點全面建成,打造出了一個集觀景眺望、休閒遊樂、文化體驗的特色景點。”江北區一負責人介紹,公園還新建了桃李園、杜鵑園等一批新景觀,為遊客增添了賞花觀景、婚紗攝影、露營休閒、運動健身等休閒體驗,有力改善了公園的空間環境。特別是500畝杜鵑園景觀建成開放,栽植各類杜鵑品種50個200萬餘株,成功打造杜鵑花海景觀,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了“花田覓香”浪漫主題。

重慶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江北區五寶鎮明月山,護林員正在巡山(本報資料圖片) 記者 齊嵐森攝

實際上,自我市啟動“四山”保護提升工程以來,“四山”提質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中。

巴南在銅鑼山和居民區的結合部,依據山腳平緩帶,因地制宜新建了各類公園,共計9萬餘平方米,鋪設步道3000餘米,栽種高大喬木700多棵,大面積補栽播撒灌木草花,有力地改善了周邊環境。

南岸區則大力加強南山、明月山的文化保護和傳承。一方面摸清南山、明月山歷史人文家底,梳理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化文物資源,完成南山、明月山歷史建築認定和歷史文化街區劃定等資源普查評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對南山、明月山宗教寺院、名人舊居公館、外國機構歷史遺蹟的保護,實施南山一黃山傳統風貌區、黃桷埡及塗山傳統風貌區保護利用修繕工程。利用重慶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有效串聯和對接散落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統一規劃和打造南山—黃山、黃葛古道至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的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帶。

目前,南岸區正加緊推進南山城市山地公園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優化生態管控邊界、推動生態移民搬遷、生態修復實現經濟價值、打造20條特色山城步道、串聯歷史文化資源、構建特色交通體系、共創綠色發展示範等設想,不久的將來,市民將再多一處登山遊憩的絕佳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