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陸軍第20師直屬高炮營三連組建於1970年,與高炮四連同駐在八號泉師部溝口的山頂上。我們連組建當年完成了在銀川機場反空降實兵演習,1971年又在蘭州軍區甘肅古浪高炮靶場完成對轟炸機拖靶實彈射擊任務。1972年,連隊從炮火連天的高炮實彈射擊的硝煙中走出來,受命到賀蘭山塔塔溝營建施工,修建師醫院營房。連隊指導員蔣存福認真組織動員,號召大家務必轉好從軍事訓練到營建施工的思想彎子,其實用不著動員,有些兵的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早在1970年全師部只有兩名女兵的時候,有一天的上午,高三連的高炮訓練場上忽然來了一位颯爽英姿、落落大方的女兵,後來我們知道她叫徐蘭英,是從石炭井師醫院來到八號泉高三連看望她的同學——一名來自甘肅臨夏的戰士的。連隊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見過生人了,特別是女兵到了連隊,大家頓時群情振奮,連首長操炮口令喊得響亮,戰士們操炮動作越發整齊,營門的哨兵站得筆直,司務長扭頭回地窩子裡換了單帽,通知炊事班加菜。徐蘭英也不含糊,跳下工事就幫我們一起移動炮位,她俯下身子,用肩膀抗著輪胎用力推炮,她還到炊事班幫廚切土豆,到班裡搶著洗衣服,還為我們介紹學習毛主席著作和當兵的心得體會,令我們欽佩不已。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塔塔溝工地上的女兵

1970年底,師醫院來了一批女兵,高三連有的戰士便開始生病住院了。在住院期間他們表現極好,學習雷鋒大做好人好事,殷勤地幫助女兵打水、掃地、擰床單,不長時間對醫院的幹部戰士居然普遍能叫上名字,而且有幾位女兵更為熟悉,可以無拘無束地談話。

塔塔溝師醫院新址也在賀蘭山腹地的一條大山溝裡,距師部八號泉那條大山溝不太遠,隔著一個大山樑,但需繞到溝口再往裡進去。當時,塔塔溝師醫院營房幾乎全部是高三連施工建設的(包括大工砌牆,小工和灰搬磚等),只是到主體工程時,石嘴山礦務局基建營派出10名工人作技術指導。

高三連從八號泉溝口山頂駐地開進塔塔溝,開始營建施工備料,每天早出晚歸來回都由軍用大卡車接送。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師醫院抽調部分人員配合施工,其中女兵居多,主要負責看管供應基建材料。當時,師醫院駐在石炭井礦務局的一座樓裡,到塔塔溝工地來回也是軍用大卡車接送。高三連和師醫院都感到這樣費時費事,乾脆雙方就在塔塔溝工地分別搭帳篷、挖地窩子宿營。後來,房子蓋好一棟,就入住一棟,高三連住毛坯房,裝修好的房子陸續交給師醫院,用作門診、病房和手術室。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師醫院二所女兵,從左到右,前排郭喜榮、宋芸、劉燕;後排薛承紅、馮道芳、劉紅麗

塔塔溝每天有師醫院不少女兵,鶯燕呢喃,令高三連的兵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凡有女兵在場,高三連的兵個個是好漢,開山炸石的炮越放越響,脊背上背的石塊一個比一個大。出現啞炮時個個是英雄,你爭我搶去排除,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放炮時雷管和導火索連接必須小心翼翼,而有的同志在女兵面前硬是逞能用牙咬,每天竟咬合200多枚。那時的塔塔溝空曠荒涼,山坡上零星的點綴著一簇簇蒼勁的矮樹叢,春天裡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有女兵去時,高三連的兵會主動幫忙,有時為了採到更好的野花,甚至不惜冒險攀登懸崖峭壁。

夏日晚飯後,太陽落山,塔塔溝的暮色分外迷人,晴朗的夜空月牙如鉤,星光燦爛,四周山色青黛,山谷溪流淙淙,沙棗的濃郁花香沁人心脾,戰士們在溪水裡洗涮一天的粉塵汗水,女兵們端盆提桶來浣洗衣服,山溝裡笛音嫋嫋,歌聲飛揚,歡聲笑語,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活力。直到夜幕降臨,值班排長一聲哨響:“開班務會啦!”戰士們才蹣跚著向各班的地窩子走去。

施工期間,師醫院院長周素勤、政委任殿勳對高三連關心備至,在堅持正常的醫療業務的同時,抽出人手為我們提供保障和服務。盛夏暑天,女兵們不間斷地往工地送來開水綠豆湯,冬夜酷寒,挑燈夜戰挖深井,她們用醫用酒精兌上水給我們驅寒。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蘆旭(左)與戰友參加高炮訓練

師醫院還組織了演唱組,排練節目慰問我們。記得師醫院助理員王振堂自編的一段快板,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的是師醫院女兵星期天到炊事班幫廚的事。記得有幾句臺詞是:“徐秀珍,快用鉤子把爐通!劉國榮,你到廚房去剝蔥!白秀英,紮好圍裙切肉丁!程海英,水池裡麵碗洗淨!齊心協力都攢勁,嘁哩喀嚓手莫停!”王振堂轉業後曾任石嘴山市衛生局長和計生委主任,唉!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懷念!

師醫院的幹部戰士還和我們一起召開鬥私批修講用會,開展憶苦思甜小評論,合辦革命大批判專欄。那時候我們年齡都不大,心目中真誠地感到女兵的崇高、聖潔,與女兵說話不敢抬頭看人,然而大家都樂意為女兵做點什麼,凡是女兵支使高三連的兵,都會得到積極響應。“喂,把這桶水幫我提到上面去!”,“嘿,把箱子搬到手術室!”發號施令都是理直氣壯。當然,醫院病號食堂吃肉包子,有女兵也會拿幾個過來。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王振堂(右)與曹益民在北京十三陵合影

連隊蔣指導員病倒了,在地窩子裡住院,女兵們常常過來探望,饒有興致地聽蔣指導員如數家珍地把連隊戰士的優點特點逐個娓娓道來。時間長了,高三連的活寶們緊密聯繫實際,為眼前的女兵們每人送了一個名如其人的外號,現在想起這些外號來,仍然使人忍俊不禁。更糟糕的是當時高三連二班養了三條大黑狗,威武雄壯,為塔塔溝孤寂的環境增添了生氣和活力,它們和熟悉的女兵關係很好,可是隻要有不太熟悉的女兵進了露天廁所,不一會兒三條狗就會跟著衝進廁所,發出兇猛的狂吠,嚇得如廁的女兵常常是花容失色,哇哇大叫,踉蹌地從廁所跑出來。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高三連和石嘴山礦務局基建營修建師醫院營房時進行高炮民兵訓練

在修建醫院主體工程時,石嘴山礦務局基建營派來工人師傅指導我們,施工進度加快,後勤供料緊張,在醫院的水泥倉庫裡有不少散在地上的水泥,醫院負責保管的女兵堅決要求我們先把散水泥用了,否則就不能用整包的。用散水泥肯定費時費事,為了趕進度,高三連一位班長便帶了幾個兵,拉著平板車來到倉庫,對著整垛的水泥包下令:“搬!”於是,幾個兵衝上水泥垛,如狼似虎地搬了起來,保管員女兵奮不顧身阻擋,竟被推倒在一邊,整包的水泥拉走了,女兵氣得哭了。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蘆旭在2017年連雲港市離退休老幹部慶祝十九大文藝匯演擔任主持人

在這裡代表當年魯莽無邪的年輕戰友們誠摯致歉!

1972年冬天,師醫院營房落成,全部從石炭井搬遷了過來,賀蘭山飄起雪花,塔塔溝成了白色世界,高三連離開了塔塔溝。

大家仍然惦記著,醫院的房子暖和嗎?火牆熱不熱?防煤氣的風斗安裝得正確嗎?……

幾十年後,高三連到訪賀蘭山的老兵也會到塔塔溝看看,儘管那裡只剩下當年師醫院大門的幾節臺階,其餘幾乎什麼都沒剩下,但是,大家還是留戀著這裡,因為這裡有他們當年灑下的汗水、淚水和歡樂。

每年春天,塔塔溝山坡上一簇簇粉紅色的小花都在開放——那是戰士的青春和生命……

高炮三連與塔塔溝師醫院

作者蘆旭

作者小傳 蘆旭,江蘇連雲港人,1951年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歷任陸軍第二十師高炮營三連戰士、班長,營部指揮排長,師司令部直政科幹事,寧夏軍區政治部宣傳處幹事,南京軍區守備三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副科長,江蘇省軍區炮兵團政治處主任,南京軍區守備一團政委,江蘇省軍區炮兵團政委,連雲港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上校軍銜。1985年隨部赴老山前線參戰,榮立三等功。轉業後任連雲港市質監局副局長、調研員。現任連雲港市關工委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