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黑土地,北大荒,在嫩江支流绰尔河右岸,有一个小地方——保安沼。这里,是内蒙古监狱事业的起航地之一。特殊的使命、艰苦的环境,孕育出了“忠诚、奉献、坚守、担当”的保安沼精神,也正是得益于远离城市喧嚣、霓虹纷扰,造就了保安沼人朴实无华、乐于平淡但不甘于平凡的性格。1963年6月3日,丁为民同志出生在保安沼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喝着绰尔河水在冰天雪地中长大的他,厚道实在,勤奋上进,肯吃苦、不服输,一如保安沼荒滩草甸上不知名的小草,感恩于大地母亲的无私滋养,冰雪中扎根,沃土中发芽,迎风生长,向阳开花。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情系黑土地,

质朴人生写华章。

1981年5月,丁为民同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保安沼农牧场的一名工人。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建筑学科的喜爱,他在上班四个月后考上了齐齐哈尔职业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与通风专业学习。1984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技术室工人并在1985年11月转警。从此,丁为民同志的人生与保安沼监狱的建设发展融为一体,保安沼监狱每一片用地的规划、每一栋建筑的崛起都与他的辛勤付出密切相关。1986年,他因对工作一丝不苟,为基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他在对工人技术培训中因教学有方被评为优秀教务工作一等奖。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业绩,多次受到嘉奖、记功等表彰。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情系黑土地,

他把事情当成了事业干。

监狱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技术性强,对业务能力要求高,要想胜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丁为民同志在发挥专业特长、做好参谋助手的同时,十分注重学习。他挤出时间来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关注政府政策规定及行业大事,把握导向,掌握市场,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远离城市的保安沼监狱建设起点低、基础设施差,每年的基建任务很重,而专职人员仅有丁为民同志一人。从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招投标,到现场管理、验收、结算审核、竣工备案等一系列繁杂琐碎的具体工作几乎都压到了他的肩上。这些工作量大事多,而且必须精益求精、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面对信任和重托,丁为民同志没有二话,咬牙克服,硬是凭着钻劲、韧劲和不服输的劲,把“硬骨头”啃了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经由丁为民同志负责的维修改造工程有近百项,基建工程有几十余项,硬化、绿化面积达几万平米。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情系黑土地,

他把工作当成了自家事。

在丁为民同志的心目中,从迈进大门的那一天起,单位就有了家的感觉。在需要取舍时,他总能顾大局、识大体,把工作扛在肩、家事放一边。他总是坚守在生产一线,与施工队同进同出、一起奋战,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他的带动下,无论多苦多累,参与施工作业的监狱民警职工都毫无怨言。在2004年的监狱创建工作中,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缺口,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工期急,丁为民同志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每天都在挥汗如雨的施工现场中度过,脸晒黑了,皮晒脱了,然而树绿了、路平了,建筑美了,布局合理了,安全有保障了。2005年,保安沼监狱被司法部授予“现代化文明监狱”称号,与丁为民同志的努力付出密切相关。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情系黑土地,

他把困难当成了试金石。

同事眼中,丁为民话虽不多,但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决不退缩。2010年,时值阴雨连绵季节,监舍楼改扩建工程开始施工,工程起点较高,管理难度特别大。可他没有半分的怨言,毅然决然地打起背包投入新的战斗。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他要随时迎接各种检查,同时还要负责监管现场的安全质量。为此,他精心安排,细心组织,任人而用并且身先士卒,建设标准化施工项目、规范化项目管理、落实施工标准化工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施工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时至今日,当业内人士观摩保安沼监狱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都认为布局合理、大气,符合监狱实际工作需要,是新时代监狱建设可以参考借鉴的“样板工程”。

平淡见伟大 为民的一生(一)

从1981年18岁穿上警服到2020年57岁倒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封闭执勤岗位上,还有3年就将退休安享晚年的他,甚至都无法和挚爱亲朋道别,在为之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切的岗位上匆匆离去,用39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平淡中见伟大、什么是为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