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朗誦: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Close-Up Of Flowering Plants On Tree



5月5日或6日立夏,是象徵夏季開始的節氣。“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古人認為,春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夏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地氣張而天氣盈。夏季是天之氣與地之氣互動關係最好的時候。


朗誦: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一幅煙雨荷花圖,清幽寧靜,朦朦朧朧


如果說春季是天之氣與地之氣的初戀,那麼夏季便是它們之間的熱戀。


《禮記》描述的立夏物候,是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在因夏而鳴、而出、而生、而秀的物候次第中,古人以順應而不衝犯的禮敬之心,樂享著天地賜予的“麥秀風搖,稻秀雨澆”的繁盛田園。立夏時節,恰是草們、苗們的青年節。


朗誦: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蓮花  宋.文同  金紅開似鏡,半綠卷如杯。  誰為迴風力,清香滿面來。


有時候人們覺得春天很短,正如郁達夫的感觸:“春來也無信,春去也無蹤,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內,春光就會得同飛馬似的溜過。屋內的爐子,剛拆去不久,說不定你就馬上得去叫蓋涼棚的才行。”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南方初夏時令,北方依然是暮春時光。雖然古人並未以精確量化的方式劃定春季、夏季的時長,但三春、九夏之說足以體現春之短、夏之長。“採茶歌裡春光老,煮繭香中夏景長。”“茶歌才了又田歌,節物真成一鳥過”,令人感慨,從茶歌到田歌的變換之間,便已春夏交替。


朗誦: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立夏之後,是“祝融司令繼芳春”,天氣漸趨炎熱,體現著一個“火”字。此處的司令,不是領兵打仗的頭,而是管理時令。祝融乃火神,它開始掌管時令了。人們或樂於夏,或苦於夏,皆因這個“火”字。“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無須畏懼,以隨緣之心體驗自然,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自是各有其美。“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


“無厭於日,使志無怒。”夏季,我們不厭惡陽光,修一個“養”字,多一些修養,過一個無怒之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