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天125場,超級新聞發佈會中的新冠疫情聯防聯控

“從正月初三到今天立夏,這一路始終有你們的相伴,我們共同見證了從形勢嚴峻的寒冬,到疫區花開的春天。”

5月5日下午,十餘年來最長“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以下簡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第100場新聞發佈會(司局級),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的講話令人動容。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5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100場新聞發佈會(司局級)後,記者與嘉賓、工作人員合影。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就在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月29日召開會議指出,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次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部署突出重點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那幾天,全國“兩會”召開時間確定了,全國最後4個維持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的地區——京津冀和湖北也陸續降低了響應級別。

新京報記者統計,從1月22日起到5月5日的105天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共召開125場新聞發佈會。具體工作由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辦公廳公開辦、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司等單位負責。其中,25場的嘉賓是省部級,不定期召開;100場的發佈嘉賓是司局級,自1月27日以來每天召開。

在這從嚴寒到花開的105天裡,來自國務院近50個部委辦局及研究機構、醫院、社區等單位的462人次,分成125批走上發佈臺,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學、民生兜底保障等諸多領域,回答了1400多個問題,可謂是“超級新聞發佈會”。

整個疫情防控期間,不但中國10多億人觀看、關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全球還有2000多家媒體平臺採用了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的信息。

超級發佈會:

從嚴冬到立夏,105天解答1400多個問題

新冠病毒和SARS有什麼區別?中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防止擴散?……今年1月22日,在中央面向全國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兩天後,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等就新冠疫情的核心問題,解答中外媒體疑問。

這些權威解答迅速通過電視或網絡直播、新聞網站和客戶端、報紙廣播等各類媒體,傳達到全國公眾乃至全世界人們的眼前。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處研究員馮錄召,走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臺,開啟了首場司局級發佈會。隨後,這一新聞發佈平臺每天一次,從大年初三一直開到了5月5日的立夏節氣,恰好100期。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就《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的通知》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據瞭解,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由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和政務公開辦會同國務院新聞辦對外新聞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宣傳司統籌、組織。

新京報記者統計,從1月22日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共舉行25場省部級新聞發佈會,來自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交通運輸部等30多個部門的92人次出席,其中省部級官員40多人次。

從1月22日以來的105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累計召開125場新聞發佈會,462人次走上發佈臺,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學、民生兜底保障等諸多領域,一共回答了1400多個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發佈次數均已超過兩位數。

觀察這125場新聞發佈會,內容的階段性特徵明顯:一二月側重疫情防控、醫療救治、醫療和生活物資保障等方面,三四月以來,復工復產復市復學、防境外輸入、防本土反彈則成為主流,疫苗科研攻關主題則伴隨始終。

普及防控知識,細說“疫苗”“無症狀感染”

當前,全國現有確診病例已連續十餘天下降,但每天新增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仍在兩位數,現有9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處在醫學觀察中。

在5月3日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提醒,近14天有10個省份報告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提示疫情反彈甚至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要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在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防控工作。

早在2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曾介紹,沒有肺炎表現的無症狀感染者仍然具有傳染性,在傳播能力上會比重病人的弱一些。在診斷分型中加入這一類型,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傳染源。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2月5日,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在4月1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針對新近印發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規範要求各地對無症狀感染者採取嚴格的醫學管控措施。無症狀感染者應當集中醫學觀察14天,在14天隔離期滿後,經過2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才能解除集中醫學觀察。對解除集中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應當繼續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隨訪。

要徹底戰勝新冠病毒,僅僅靠防控是不夠的,還需要依靠“終極武器”——疫苗。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00場司局級新聞發佈會中,有8場發佈會聚焦科研攻關,平均每月兩次,發佈會由科技部領銜,其間60餘位次專家科普回答了百餘個公眾關注的問題,減少了社會的恐慌情緒。

在4月1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說,為更大限度提升疫苗研發的成功率,我國佈局了五條技術路線,目前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已經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不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在4月23日的發佈會上還是提醒公眾,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和上市之前,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舊以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為主,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公眾應該戴好口罩、勤洗手。

直面民生熱點,回應高考延期、糧食搶購

此次疫情期間,幾次針對熱點問題的新聞發佈令人印象深刻。

“多年糧食豐收、庫存較為充裕,今年夏糧豐收有望、春播進展順利,口糧完全自給、國際影響有限,米麵隨買隨有不必囤積搶購。 ”在4月4日的發佈會上,針對記者提出的糧食搶購問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用四句話回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國際糧食價格確實有所上漲,當前從全球供應總量來看不存在短缺問題,目前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費,國際對國內糧食市場影響有限。一系列回應,給擔心糧食短缺的人們服下了“定心丸”。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在100次發佈會中,農業農村部參加了13次,是曝光率僅次於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部門。針對豬肉價格問題,4月28日下午,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目前“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就春耕備耕、農村環境整治等問題登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臺,介紹情況,解疑釋惑。

教育話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針對高考時間、復學時機的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及時給予解答。今年2月12日,面對高考是否要推遲的疑問,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把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將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審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方案。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3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低風險地區教育開學復課舉行發佈會。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會上發言。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三月份,多個省份公佈了中小學的開學復課時間,3月31日下午,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了復學的“三不條件”:“我們除了做好原來的三個開學原則,也就是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開學,在學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開學,校園和師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開學。現在又特別強調要嚴防境外輸入可能帶來的風險。”這次發佈會上,還針對海外留學人員安全、畢業生就業等問題做出了回應。

推動復工復產,口罩增產、社保費減免緩

應對此次疫情初期,口罩短缺成為制約防控的一大問題。在2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透露,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達1480.6萬隻,比前一日環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達67%。雖然當前口罩產量呈現持續上升勢頭,他仍提醒,“醫用N95口罩重點保障一線、保障醫務人員的需要,而一般的防護,儘量不擠佔寶貴的醫用資源”。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2月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就口罩產能問題作回應。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隨著復工復產政策的強力推行,口罩產能不但可以滿足國內需要,還能供應出口。在4月5日舉辦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從3月1日到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其中,口罩約38.6億隻,價值77.2億元,此外還有3752萬件防護服、241萬臺紅外測溫儀等。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需齊頭並進。據瞭解,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所有發佈會中,有四分之一的內容涉及復工復產、民生兜底等政策。

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兩天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以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醫保費和緩繳住房公積金為主題進行解讀和回應。

“階段性減免社保繳費是應對疫情的特殊措施,是我國社會保障歷史上的第一次,是為了盡最大可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介紹,政策明確了免、減、緩三項措施,初步估算可使企業少繳費約5000億元。

面孔

院士、醫生,還有快遞小哥

防控新冠疫情,醫生、科學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新京報記者統計,在100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中,有59人次醫護人員出席。

其中,1月27日至4月28日,共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等27人次一線醫護人員走上新聞發佈臺,回應熱點問題。4月29日至5月5日的7天時間,共有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32名防控專家、醫護人員登上發佈臺,講述抗擊疫情的經歷和故事,並向公眾普及防控知識。

兩院院士中,共有10人次曾出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中科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科院院士、幹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家周琪,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製品與生物藥學專家王軍志位列其中。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3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中國疾控中心也是一個專家輸出大戶,從中心主任高福到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馮錄召、張流波、施曉明、李濤等多名研究員曾出席發佈會,講解疫情知識。

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和新冠病毒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大批院士、專家和一線醫護人員走上新聞發佈臺,有助於公眾更多地瞭解病毒的防控、減少恐慌情緒。

新聞發佈臺上,除了院士和醫生,還有快遞小哥。3月9日,中通快遞北京廠窪路網點的快遞員李傑出現在發佈會現場,呼籲儘早允許進社區送快遞。隨後,全國多地陸續放開快遞進社區。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3月9日,中通快遞北京廠窪路網點快遞員李傑在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此外,北京石景山區八角中里社區黨委書記李美紅、河北保定阜平縣龍泉關鎮平石頭村第一書記趙振興等,作為城鄉社區防控的代表,也都曾登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新聞發佈臺。

金句

“不會因為醫療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

作為一種新出現的兇險疾病,重症新冠肺炎的治療花費不菲。得了新冠肺炎,會不會治不起病?

對此,在3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介紹,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保障政策,明確確診患者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兜底,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截至3月2日,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資金已經達到1087.5億元,現在看來醫療費用的保障是比較充足的,

人民群眾不會因為醫療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3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財政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符金陵的表態,成為一個金句,化解了人們“治不起病”的焦慮。

在長達百餘天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這樣的“金句”還有一些。

中國沒有也不會限制醫療物資出口。

在4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針對中國要限制或停止關鍵醫療物資出口的說法,商務部外貿司一級巡視員江帆回應說,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願意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為有關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加倍地回饋國際社會。

我想給湖北省的農產品在線‘帶一下貨’,介紹一下湖北省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和銀牌項目。

在4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給湖北“帶貨”。

105天125场,超级新闻发布会中的新冠疫情联防联控

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電子商務促進消費和助力經濟提質升級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在發佈會上為湖北“帶貨”。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近年隨著直播的發展,“帶貨”形成熱潮,疫後的湖北要發展,更需要擴大商品銷路。邊作棟介紹了金牌項目秭歸臍橙,以及黃岡蘄艾、孝感紅桃等10個銀牌項目,“歡迎大家在各大電商平臺選購這些產品,這也是對湖北地區的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的支持”。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攝影記者 吳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