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的困惑:控制不住玩手機,自制力差的魔咒怎麼破?

01

週一的時候,我收到一個學生的提問,她是高三學生,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家學習,但是總感覺自己的意志力比較薄弱,學習的效果並不理想,她感到很苦惱。

我看到這個留言,我回復她:“問題收到,容我想想。”

其實,對於自制力,我並不是一直有著諸多成功經驗的人。

你看,週一收到的問題,我拖到週五才回答,而且還是晚上10點後才有空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在和意志力的對抗當中,我常常敗下陣來,甚至有時候也會想到破罐子破摔,隨它去吧。

但是隻要我們還需要工作,還有自己的目標要追求,我們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與自己的懶惰做鬥爭,強迫或者鼓勵自己採取行動,而是消極等待,自我放棄。

行為心理學家、《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里說,缺乏自制力本質上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們低估了未來,這讓我們不願意為了未來而犧牲一些當下的收益。

例如當下如果好好學習,未來也許能獲得更好的成績,但是這並不足以讓我們犧牲當下玩手機的時間,因為我們覺得現在玩玩手機,輕鬆輕鬆好像對未來也沒什麼大的影響,我們想象不到,可能因為現在懈怠了,考試成績少了幾分而導致自己去了較差的學校,從而失去了一次絕佳的改變未來命運的機會。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克服當下的誘惑。


高考生的困惑:控制不住玩手機,自制力差的魔咒怎麼破?


02

怎樣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呢?我覺得有以下4個策略可以使用。

第一,使用習慣驅動策略,而不是意志力驅動策略。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要早起,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麼呢?

即使你設置了三個鬧鐘,你也可能把它按掉,然後繼續睡覺。因為我們在靠自己的意志力和睡懶覺做鬥爭,因此常常失敗。

但是如果我們把早起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不需要通過與意志力的戰鬥就形成自然而然的行動,到點了就告訴自己,我應該起來了,而不是想著我為什麼現在要起床,起床之後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這樣的話,就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你什麼都不要想,早上6點就是你起床的時間。

現在到點了,你應該起床了,就這樣。

以前這樣操作的時候,我也挺痛苦,但是後來形成了習慣就好多了,甚至到了5:58的時候,生物鐘就會自動把我叫醒。


高考生的困惑:控制不住玩手機,自制力差的魔咒怎麼破?


03

第二,小啟動策略。

為什麼我們常常想學習,最終卻拿起了手機?就是因為我們坐在書桌前,一想到今天上午要學習三個小時,意志力一下子就崩潰了。

太累了!這麼長時間的學習非常辛苦,乾脆還是先給自己玩一會兒的時間吧,看幾個小視頻,再吃幾塊餅乾,或者從椅子挪到沙發上,更舒服。就這樣,一不小心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

看著自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於是我們又迅速的陷入了內疚的情緒當中,自己怎麼可以這麼偷懶?這麼懶惰,怎麼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其他同學都在拼命學習,我這樣墮落,豈不是很快就要被他們超越了?

就這樣,我們在不斷糾結中又浪費了一小時,結果一上午就過去了。

有時候,我們是自己把自己嚇住了。我一直提倡,千萬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

例如,當你坐在書桌前學習的時候,你告訴自己:我只要學習15分鐘就行了,我不需要花兩小時做一張英語卷子,我只需要花15分鐘認真的完成一篇閱讀理解,在保證速度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提高準確率。這就是我的任務。

接下來,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一道閱讀理解題上,其他的所有事情都忽略掉,進入自己的心流狀態。

當然,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過了這樣的小啟動熱身以後,你會發現,搞定一個閱讀理解之後,我們還有一點餘力,可以繼續做一道完形填空,甚至可以寫一篇小作文。這時,我們應該告訴自己賺了,15分鐘以外的學習時間都是我們額外的收益。

別人常說鍛鍊身體太難了,堅持不下來,怎麼辦?

有個人告訴自己,每天只做一個俯臥撐,就算完成了健身的任務,對,你沒有看錯,就是一個俯臥撐。這個很難嗎?太簡單了,你不需要做任何的心理建設,直接去做就行了,幾秒鐘就完成了整個動作,就這樣,你可以在自己的目標完成卡上給健身項目打一個勾。

如果你有餘力多做幾個,那麼就是超標完成任務,你應該給自己點一個大大的贊。


高考生的困惑:控制不住玩手機,自制力差的魔咒怎麼破?


04

第3個策略是預留失敗空間策略。

即使我們把目標定的再小,也會因為一些懶惰的原因、特殊情況的打斷,導致我們無法完成任務。

例如我們告訴自己,每天要完成一篇閱讀理解,連續30天,然而在我們闖關的任務過程中,某一天你確實比較忙,忘記了做題,或者是因為處理一些緊急的事情,顧不上來完成,於是我們就感覺到自己的30天打卡任務被破壞了,它不完美了,因此後面還剩的10來天,乾脆我也不學了,破罐子破摔。

其實這樣的策略是非常錯誤的,我們要允許自己在闖關的過程當中有失敗的空間。例如,我們給自己制定30天的打卡任務,你告訴自己只要完成25天,就算是100分。我們給自己預留一些空間,專門用來失敗,就不會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不會過多消耗自己的心智。

05​

第4個策略是跟隨策略。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腦子一片空白,也聽不進任何的建議,那麼你就採取跟隨策略。

跟隨策略就是懶得做決定,只跟著自己心中的榜樣走,完完全全地模仿他們,這樣的話,即使你依葫蘆畫瓢,沒有完全學會,至少也有個七八分相似。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夠,又缺少一定的解決方案,那麼就看看班級或者認識的同學當中誰的自制力最好,誰的學習安排最有規律,你直接仿照他的日程安排,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即可。

總結一下,解決自制力差的策略是:

(1)習慣驅動策略

(2)小啟動策略

(3)預留失敗空間策略

(4)跟隨策略

請記住,當年你欠給教學樓和圖書館的時間,畢業後都是要加倍償還的。

別總怪自己自制力差,我們需要面對現實,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