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烂片”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前段时间,王晶受邀作为主嘉宾登上了《吐槽大会》,对自己被称为“烂片之王”也做了一些回应,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拍烂片赚钱啊!

拿《澳门风云》系列来举个例子吧,豆瓣评分分别是5.6、5.5、4.0,可谓是一部一滑。但票房呢?分别是5.2亿、9.57亿、11.17亿,可谓是一部一个大台阶。我若是王晶,也得继续拍45678啊,谁跟钱有仇啊?

我们看到一部烂片,往往要怪演员,怪导演,怪编剧,怪这个怪那个,却从来没有怪过我们自己。什么?我们只是观众而已,难道也有错吗?当然有了,而且还大大的有!

如果是在饥荒年代,那肯定是给我米饭,我就吃米饭,给我包子,我就吃包子,给我吃土,我也就只能吃土了。可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就反过来了,肯定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而不是我们有什么,顾客就买什么。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影市场,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以前过亿的都被称为“大片”,如今不过十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著名导演。


“烂片”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总计970部,其中有6部过十亿,13部过五亿,《战狼2》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56.83亿。这在十年前,根本是不敢想象的:2007 的票房冠军《集结号》只有 2.49亿。数据不会撒谎,电影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圈钱。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谁也不会撒口的。电影人谁也不是傻子,这么多年的票房数据,早已让他们摸透了观众的脾气,知道观众爱看什么,知道观众会为什么电影买票。明白了这一点,剩下的就是投其所好了。

我们继续拿澳门风云来举例子好了(对不起了王晶导演……),很多人都奇怪,第一部已经很烂了,为什么还会拍更烂的二和三,更诡异的是票房还节节攀高?不得不说王晶是很懂得观众的心理了,知道大家爱看热闹,爱看明星荟萃,只要明星多就好,观众才不管他是“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只要能兴高采烈的指着屏幕说“哎,周润发”、“快看,张家辉”、“刘嘉玲出来了”……

正如王晶所说“我既然能拍刘德华,为什么要拍我的老姑父呢?”投资人是要赚钱的呀,怎么会陪着你拍文艺片找情怀呢?“叫好不叫座”这五个字,恰恰是所有文艺片和大多数商业片所陷入的窘境,同样是王晶所导演的《追龙》,于去年的国庆档上映,虽然口碑很好,却“仅仅”获得了5.75亿的票房,勉勉强强超过早于追龙三年多上映的《澳门风云1》,呵呵……王晶完全有能力拍好片,可他和他的投资人,是要赚钱的呀!不拍烂片你们不买票呀!

《十二公民》豆瓣8.3,票房1391万;

《暴裂无声》豆瓣8.2,票房5400万;

《解救吾先生》豆瓣7.8,票房1.95亿;

……

以上三部,起码还有几个明星或者老戏骨,解救吾先生更是有刘德华加盟,不过票房还是看不过去。而那些没有明星的,或者是文艺片票房就更惨淡了。


“烂片”这个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所以,也别再骂导演了,别再骂演员了,别再骂编剧了,先从我们自身找原因吧,喜欢看什么,这不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吗?如果澳门风云1的票房只有几千万,我不相信还会有2和3;如果我们不为烂片买单,我不相信电影工作人员不会绞尽脑汁出一部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