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鞏義被稱為“財才之地”,第一個財指的是財富,就是有河洛鉅富之稱的康百萬莊園,第二個才指的是才華。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公元712年,在河南鞏縣站街鎮南窯灣村 筆架山下的一處窯洞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男嬰的誕生讓這戶杜姓人家分外喜慶,不過高興之餘,他們誰也不會想到,若干年後,這個男嬰的名字會和他的詩句一起融入歷史的長河,彪炳千秋。 杜甫舊居背依筆架山,前面是廣闊的沃野,東泗河由此注入洛水,可謂是山清水秀,風景宜人。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杜甫的青少年時期,都是在這裡度過的。宜人的風景加上厚重的河洛文化滋養出詩人超乎常人的文學靈性。同時,杜甫出身名門,家庭的薰陶在詩人的成長過程中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記。祖父杜審言一直都是杜甫的人生榜樣,而杜甫也從來不避諱對爺爺的崇拜。家學淵博,再加上杜甫自幼好學早慧,使得杜甫從小便顯現出了出眾的文學才能。

這是杜甫故里園區的一尊雕像,看上去詩人憂心重重、愁苦不堪。一如他的詩句沉鬱憂憤。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杜甫青少年時期,大唐國力尚未衰減,杜甫亦是衣食無憂,那時候他的生活也無憂無慮。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這是杜甫快樂的童年。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這是杜甫二十歲時,遊歷齊趙的青年時光。可是美好的生活總是那麼的短暫。緊接著,十年長安的求仕之路,一點點消磨了詩人曾經的銳氣和豪氣。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心懷家國,想要建功立業,卻遭遇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 此時的杜甫可謂是無奈至極。“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是杜甫長安十年的生活寫照。即使如此,命運似乎並沒有停止對杜甫的考驗。緊接著,安史之亂爆發,和廣大無辜的百姓一樣,杜甫也被捲入這場浩劫之中。戰爭讓整個國家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場戰爭,也讓杜甫逐漸蛻變成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誦讀杜甫的詩句,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正是他這種句句泣血的寫實手法,也讓他的詩歌被後世稱為“詩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悲天憫人,心懷天下的情懷也讓杜甫本人被後世尊為“詩聖”。

鞏義映像:“財才之地”

來源: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這裡是河南》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