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表面上對階級固化的批判,背後暗含現實的諷刺

就在兩個月前,第九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如約在洛杉磯的杜比劇院舉行。讓人驚奇的是,其中一部韓國電影竟然斬獲四個"之最":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外語片獎。這其中最佳影片獎自從奧斯卡金像獎創立以來便由英文電影壟斷,《寄生蟲》開先河的打破了這種壟斷,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非英文最佳影片獎得主。足以表明這部電影有多麼高的藝術造詣。

藝術源於生活。

寄生蟲:表面上對階級固化的批判,背後暗含現實的諷刺

《寄生獸》展現了窮人金家是如何一步步通過陰謀"寄生"在富貴的樸家。電影中有兩個地方很耐人尋味:

其一是關於為什麼樸家那麼善良,作品中的回答是:因為有錢而善良,而不是因為善良而有錢。生於鐘鳴鼎食之家,自然不懂得民間疾苦,富人對孩子的要求當然也是極為苛刻,但是從性格上來說,富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比較自信;相比於貧者,孩子可能從小就很懂事,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在這輕描淡寫中,背後有多少辛酸是無人知曉的。

其二,便是電影裡那種"窮人的味道",因為金家"寄生"於樸家後,便擔任著樸家的家教、保姆、司機等角色,在日常相處中,樸家人總會對金家做出聞到什麼噁心東西的表情。最終,也是因為這種歧視,使得慘案接連發生。歧視使得清貧者產生自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開始抗議,以至於一時衝動或是方法不當導致悲劇發生。

《寄生蟲》為何得到推崇?

在於其寫實,將韓國的階級固化、財閥獨大暴露於陽光之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個是太陽,而另一個則是人性。

韓國是個極具矛盾的國家。韓國雖是小國,但人均GDP卻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韓國民眾卻從未感到幸福,近年來韓國民眾抗議遊行不斷。韓國前首相朴槿惠鋃鐺入獄、財閥壓榨民眾,基層群體紛紛加入邪教。

韓國人的一生可以用三個詞代表:出生、死亡、三星。也許三星在我國就是個品牌,但是在韓國,三星卻能富可敵國。以18年為例,當年三星營業額3000億美元,而整個韓國年均GDP是1.62萬億美元,這麼算下來三星以一己之力貢獻了韓國總經濟的兩成。這在中國是不敢向的,阿里和騰訊算是中國電子行業的領頭羊,就這樣這兩家公司的營業額加起來也不足我國GDP的1%。

而像三星這樣的大公司韓國還有不少,如果將韓國排名前六的財閥營業額加起來,其數值相當於韓國總GDP的七成之多,如此一來,定論韓國是被財閥支配的就不足為奇。

寄生蟲:表面上對階級固化的批判,背後暗含現實的諷刺

由此,財閥便可為富不仁。

以韓國最大的物流集團韓進為例,便可知曉紙醉金迷、麻木不仁是什麼狀態。

韓進的創立也是一部勵志史詩。韓進的創始人趙重薰由快遞小哥起家,穩紮穩打建立了韓進集團。趙重薰很會做生意,但是他的子孫後代上就太差勁了。趙重薰死後,長子趙亮鎬接管了集團旗下資產最盛的大韓航空公司。趙亮鎬是個相對謙遜的人,但是他的家人卻都如狼似虎、惡貫滿盈:

2014年長女趙顯娥乘自家的飛機航班由美國飛回韓國,起飛之前僅僅因為空姐沒有把提供的堅果包裝袋打開便勃然大怒,當眾開始辱罵、毆打空姐。並且任性的要求所有機組人員下跪給自己道歉。在得到所有機組人員的道歉後,她還沒有善罷甘休,強制要求飛機停飛,此舉造成紐約機場航道堵塞,幾乎所有的飛機都因為她而晚點。

因為美韓兩國民眾憤怒,趙亮鎬親自在媒體前謝罪,趙顯娥因為違反韓國航空法規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趙顯娥沒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任何代價。

寄生蟲:表面上對階級固化的批判,背後暗含現實的諷刺

在趙家大小姐處於輿論風口浪尖時,二小姐趙顯旼非但不引以為戒,還公然宣揚為大姐報仇。如此囂張的氣焰,自然引起公眾不滿。在民眾和媒體的雙重"人肉"下,趙顯旼的黑歷史被一一曝光。

早在18年的一次會議上,趙顯旼因為不滿代理商提出的方案。在會上就對代理商公然大罵,甚至拿起水杯潑了對方一臉水。迫於輿論的壓力,董事長趙亮鎬無奈再度謝罪。當警方開始著手調查這件事時,被凌辱的一方竟然放棄起訴這位大小姐。金錢之下,你我都是玩物。

雖然當事人放棄了起訴,但是輿論好似多米諾骨牌一發不可收拾。這之後公眾又把會長夫人李明姬揪了出來。

李明姬出生於權貴世家,他的父親是韓國交通部前副部長。交通部部長的女兒和運輸界龍頭大佬的兒子結合,頗有些氏族聯姻的韻味。韓國的階級就是這樣被固化的。

按照常理,李明姬衣食無憂,受教育程度又高,應該是個知書達理之人。看看她的兩個女兒的所作所為,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古語不欺後人。

李明姬在霸凌員工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趙家的保姆爆料,李明姬經常無緣無故的發怒,並隨手將手邊的東西扔向她,其中最為驚險的是,李明姬向她扔過剪刀。

趙家的園丁也想記者反映,有好幾次他在庭院修建樹枝,李明姬悄悄接近,並劇烈晃動他腳下的梯子。

爆料趙家惡行的事件持續醞釀,趙亮鎬迫於壓力也是頻頻道歉。為了集團的聲譽,趙亮鎬被董事會強行卸任董事長一職。此後不久,趙亮鎬便懷恨離世。

本以為董事長被換、大韓航空頻頻被曝光會影響集團的收益。在事件發生之初確實如此,但是趙亮鎬下臺的當天,股市竟然大漲。韓國人民通過這種方式宣誓這內心的不滿,這對整個趙家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諷刺。

大韓航空的趙氏只是韓國大財閥霸凌員工的一個縮影,既然世界這麼不公道為什麼不起來反抗、退出惡貫滿盈的大公司呢?

很可悲,窮苦人家孩子的命運早已註定,拼命考上知名學府,然後進這些大公司,每天承受著上司的霸凌,拿著別人求之不得的薪水,在外人羨慕的目光中日復一日。

韓國和我們國家一樣很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且目前的成績遠超我國。

韓國人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佔60%以上,這個數字在我們國家不過20%。

他們為止奮鬥一生的目標是進大財團工作,於是學歷成為了硬性要求。

寄生蟲:表面上對階級固化的批判,背後暗含現實的諷刺

這一切促成了比我國還要嚴峻的高考形式,韓國的高考更是被人們稱為"地獄式高考"。韓國學子寒窗苦讀只為擠進SKY大學的行列(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而這些韓國頂尖學府每年的錄取率不到2%,於是每年又有30%的應屆生選擇復讀。

這些高校畢業生畢業後絞盡腦汁也要爭取大財團稀少的工作崗位,比起光鮮的外表來說,談人格的侮辱過於奢華。就這樣每年仍有不少畢業生被面試刷下,在他們眼中於其在家啃老也不會從事修理工、小公司職員這些"下等工作"。

總是有些人認為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其實在許多光鮮的外表下,已是出賣靈魂的行屍走肉。我們的近鄰韓國便是最為生動的例子,雖然大財閥使得這個國家幾乎一躍而起,但在這背後是無形的剝削,尊嚴的販賣。

《寄生蟲》十分貼切韓國的現實,全局圍繞著"諷刺"這一內核。許多韓國人認為這部電影能改變韓國當前的社會風氣,在其上映之初便得到熱捧、票房大賣,全球票房最後定格在2.56億美元,投資人迎來的大豐收。

殊不知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站在舞臺正中央的卻是位不起眼的老太太。

她就是這部影片的最大投資人李美敬,她的祖父是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電影中諷刺的貧富差距在現實社會中越拉越大。

如此看來《寄生蟲》戲裡戲外滿滿的都是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