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莎士比亞曾在書寫《哈姆萊特》時抒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生存著的存在者是因為什麼?無存的不存在者是因為什麼?

迪士尼動畫《尋夢環遊記》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為世人作一個解答。《尋夢環遊記》以墨西哥亡靈節為故事的背景,融入墨西哥文化,整部動畫充斥著墨西哥這個色彩分明城市厚重色調的油畫式。動畫開頭以剪紙的動作來講述故事發生的背景,剪紙是墨西哥的傳統藝術,他們在節日之時在大街上掛滿剪紙,以盈滿熱情歡樂的氛圍;米格的小狗,墨西哥的無毛犬,能伴隨著人從陽世到另一個地方,充滿神秘與溫暖;開篇不久,引人眼部不適的骷髏在墨西哥已是尋常,這是他們國家的骷髏文化;電影開篇便是米格這個男孩為音樂夢想與家人爭執而為證明自己又著急於吉他被奶奶摔壞的情況下,觸碰了歌神庫拉斯吉他的那一瞬秒變畫風。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骷髏成片的出現,同時伴隨的是一片暖橙的光,從何處來?死者腳踏墨西哥萬壽菊通過亡靈橋而與存於人世的家人朋友團聚。且說到萬壽菊,菊花一被提起,便帶提起兩個國家,中國與日本。在中國,尚有周敦頤之“菊,花之隱逸者也”一詩以一顯菊的清高自潔,亦有“叢菊兩開他日淚”所顯現的悲情;而在日本,在這個國家的動畫中則多存在“菊”的意象,即是肅殺蕭條與悽清之感。真人與動畫共融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中,阿麗塔在最後一線生機中拉住已被截成一半的男主時被薰染的極其到位。反觀這部動畫,絲毫沒有一絲沉重,萬壽菊溫暖的光,飽滿圓潤的花瓣亦是沖淡了觀影者對突然出現的定勢害怕的骷髏的恐懼感。死者往回人世不見悲哀與戾氣,而活人處於墓地,也未見悲哀。在亡靈節,一家人攜手準備與亡靈相見,為了感受那知道一定回來的人與他們的愛。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並不可怕,在影片《尋夢環遊記》中描繪的亡靈城熱鬧而且有人性的溫暖,更有以亡靈角度所看到生者看不到的事物,講述生者未有的經歷。這麼一看,死,彷彿如重生一般。如此解釋無錯,但動畫偏在這溫暖的觀念要充斥滿人們心中之時來一個反轉。亡靈流浪漢維克托來到一位亡靈老友床前與他聊天,在應老友的要求談完一曲之後老友便去世,老友便由骷髏化做一縷橙光消逝而去。這是真正的逝去,在墨西哥,人們把死亡分為三種,第一種死亡是在人間的肉體死亡;第二種死亡,是在人間的下葬;第三種死亡,是在人間已無人記掛,被人真正的遺忘。這是令人震撼的,何時想過死去後被記掛亦是存在的意義。這想過逝去便就成了往事,便該放下,放不下的,就是過不去。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可是《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逝去的只是以不同形式而存在於世上而已。在中國人眼中,肉體逝去後便是極度的痛苦,總會有關於這方面的故事傳說流傳,難免渲染蕭恐的色彩。墨西哥的亡靈與一個追夢的男孩,用故事演繹一種永恆的愛。何以存在,何以不再恐懼,愛。

存在從沒有根本定義,人們總會說偉人永存心中。是的不錯,可這世上更多的是有價值,為周身忙碌的相對平庸的人,他們的存在始終有意義,他們也始終有人牽腸掛肚。生存於世並不是永恆,毀滅也不等於永遠消失。願用愛與樂觀直麵人們心中耿耿於懷卻總是不敢直面的死亡,那是一種永恆,愛。

《尋夢環遊記》—用愛與樂觀直面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