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國慶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很巧妙地將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分別發生的7個歷史大事件與7組普通老百姓所經歷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相互結合,給觀眾們顯示了在祖國大歷史事件背後的那些普通人的高光時刻。

對於7位參與制作的導演來說,他們有的是從情懷出發,著重描繪了普通人在共和國的建設背後的貢獻與堅守;有的是從情感出發,演繹了普通百姓的悲歡離合與歡笑淚水;有的是從情義出發,展示了在這些大歷史事件背後的責任與執著。其實7個故事的根本點都是從平凡的人物開始,他們也分別代表了這70年間社會在飛速發展之下老百姓們的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可以說這是一部飽含深情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好作品。

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迴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它是一部將國家精準扶貧運動與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歷史時間相互融合的故事,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7個故事中跨度、難度、維度最大,也最難表現的。

故事的片名為《白晝流星》,但是在故事中何為“白晝流星”,它最為普遍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解,可能就是從一個草原的傳說開始變成了一對貧苦少年對於夢想的追求。在這部故事中最直接的視角是陳飛宇與劉昊然飾演的兩個玩世不恭,剛剛從少管所釋放的兩個貧困潦倒的男孩子了。他們倆以一身乞丐般的造型登場,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的姿態,整天遊手好閒甚至是有著偷盜搶劫的犯罪行為。不難看出,這兩位少年就是現實社會中在中國偏遠落後地區中貧困孩子的縮影,他們是草原上牧民家的孩子,雖然兩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但是他們的精神面貌與當地的貧困條件都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力。而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老李,是一位耿直、善良、平易近人的扶貧幹部,他在當地有著相當高的威望,他與這對少年流浪兄弟之間的短暫相處和言語溝通充滿了上一輩人對於晚輩的提攜與關照。

《白晝流星》很巧妙的把原本十分現實的精準扶貧的故事背景與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落的歷史事件相互關聯,讓草原上的“白晝流星”的寓言有了現實性的展現。當這對少年看到偉大的航天英雄乘坐著返回艙從外太空順利著陸的時候,他們恍如隔世般的震驚了,他們被這個歷史瞬間深深的折服了,他們慶幸自己見證了這眼前一切真實又夢幻的歷史瞬間,在內心中充滿了震驚與衝擊。而這樣的衝擊正是老李有心的安排,讓兩個孩子明白只有努力認清現實,努力發展家鄉,才是真的白晝流星。

在這部故事中,不管是老李與兩位少年策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之上,還是表現航天飛船著陸好似流星般的完整片段,抑或是最後兩位少年明白了老李良苦用心後的展,在陳凱歌導演的鏡頭中都充滿了浪漫的詩意色彩,導演用唯美的鏡頭語言來講述沉重與現實的精準扶貧的國家政策,用夢一般營造的氛圍來喚醒少年對於家鄉的認知與對於夢想的渴望,這正是凱歌導演一貫擅長的講述方式,這也是這個故事給觀眾最為直接的明暗兩條線索最具衝擊力的地方,將航天英雄的“返回家鄉”與兩位少年的“留在家鄉”做很好的銜接與轉合,可謂用心良苦。

與其他幾個故事令人動容的情感點不同,《白晝流星》的情感宣洩點不是《相遇》那樣直接的淚點,也不是《前夜》那樣莊嚴的肅穆,更不是《迴歸》中肩負的使命感,它是一種讓人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潤物細無聲式的情感沉浸,你會明白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偉大意義與少年希望與夢想的終極目標是現實性的結合,你會感受得到扶貧幹部老李的良苦用心與對少年的栽培與傳承,既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又現實果敢,相當走心。不管是是否瞭解精準扶貧的政策,不管是是否瞭解航天英雄的故事,只要你也曾經有自己心目中的白晝流星的幻想,也曾少年風發追逐過夢想,你真的都應該去影院感受一下當最華麗的夢想與最現實的現狀結合後帶來的強大沖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