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電視連續劇《天道》主演王志文曾經說過: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這句話,其實它包括前後兩個 半句話。

前半句話: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後半句話: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這裡闡述一下本人的觀點供大家理解做參考。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認清自己才能活出自己

一、人不開悟,枉成年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從小到大,從不懂事到懂事,從不開竅到開竅的過程。

我們常常某某人不成熟、不懂事、不開竅,其實就是指開悟的過程。

每個人其實有三種真實的自己:

  • (1)、別人眼裡的你自己:別人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
  • (2)、自己心中的你自己:自己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 (3)、現實中的你自己:現實世界裡真實的自己(也許平凡,也許平庸,唯有實踐才能證明)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每個人有三個自己


  • 1、何為開悟?

開悟=開啟智慧+悟明道理


  • 2.何為智慧?

智慧就是一個人面對是與非之間的抉擇和取與舍之間的定奪。智慧需要靠悟才能獲得。

知識可以通過書本獲得,然而智慧=知識+實踐+經驗。

有知識的人,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會有讓他開悟的知識。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知識是學出來的,智慧是悟出來的


  • 3、為什麼有很多的讀過書的高學歷的窮人?這些人為什麼會是賺不到的窮人呢?


因為這類人只是知道而已,卻做不到。所以他們被稱為有文化的窮人。

可是有些人,看似學歷不高,但是他們卻很會賺錢,所以他們懂得如何賺到錢,因而變得非常富有。

  •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知道多少而給予你多少,它是因為你做到多少才會給予你多少。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有知識的窮人很多,有智慧的人不多


二、人要對自己有清楚瞭解,認識自己的關鍵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認清你自己


  •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認識你自己。

但是,想要認識你自己,卻很難。因為人們常常要麼高估了自己,要麼低估了自己。

  • 唯有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瞭解自己的人。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唯有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瞭解自己的人。


人類的認知需要經過四個層次: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遇到事情不知道自己無知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遇到事情發現自己無知
  3. 知道自己知道: 通過學習和練習知道自己能夠完成和勝任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經驗,學會了融會貫通的手法和規律

所以,一個人在沒有開悟之前,往往感覺自己什麼都會,結果遇到事情突然發現自己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要實踐的事情也很多很多,這個時候,就要不停地學習和實踐,遇事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開悟之前的你和開悟之後的你就是不同的你


正確解讀: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就不能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 你之所以是現在不滿意的自己,是因為你沒有發現最好的你自己。
  • 一旦你發現了最好的你自己,你將會不是現在的你自己。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 這句話是說:你如果真的瞭解內心世界你的,瞭解夢想成真的你自己的時候,你將會變成為未來的優秀的你自己。
  • 如果你真的能夠客觀公正的認識你的自己,你就會為了未來的你自己勤奮努力和實踐,最終成為真實的你自己。
  • 一旦你真正的瞭解了你心中真實的自己,就會向現實挑戰,成為最好的自己,那麼眼前的自己就真的不是以前的你自己。

大家都知道的阿里巴巴的馬雲,考大學都考了三次,還是被以專科的身份錄取到杭州師範大學,但因擴招,才成為杭州師範大學的本科生。

在別人眼裡的馬雲不過如此,但是在馬雲眼裡的自己卻是一個追求夢想,不滿意現實的馬雲,正是這馬雲成為了今天中國人眼裡不平凡的馬雲。

馬雲用自己的行動充分詮釋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kao馬雲是真實世界裡的自己

命運在自己的手裡,不在別人的嘴巴里,最好的自己一定的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