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六種殺手鐗武器

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大國,其尖端武器的研發也一直備受關注。2019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在國情諮文中強調,為回應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行動,俄羅斯將繼續致力於開發研製尖端武器,並亮出了一系列殺手鐧,其中包括:最新型“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匕首”和“先鋒”高超聲速導彈、“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以及新型激光武器。這六種武器中到底藏著什麼高科技呢?為何被稱為殺手鐧呢?

射程覆蓋全球的“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

普京在這次“武器秀”中首先提及的尖端武器是“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普京稱,這個在2017年底成功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射程覆蓋全球,還可機動變軌”。俄羅斯方面還專門播放了一段“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視頻。視頻顯示,一枚塗有鮮豔格子圖案的“薩爾瑪特”導彈從俄羅斯的一個秘密基地飛出發射井。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指揮官卡拉塔耶夫上校表示,“薩爾瑪特”導彈可以攜載所有類型的獨立目標彈頭,包括仍處於設計階段的彈頭。它能夠發射10枚大型核彈頭或16枚小型核彈頭,或兩者的組合,且每枚彈頭都能命中不同的目標,在攻擊目標的過程中可急轉彎,使其“絕對不會受到任何導彈防禦系統的攻擊”。

俄羅斯六種殺手鐧武器

▲ 俄羅斯“薩爾瑪特”導彈

公開資料顯示,“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是馬克耶夫國家導彈中心從2010年開始設計和研發的,俄羅斯希望在2020年取代現役“軍隊長官”洲際彈道導彈,從而成為世界陸基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王中之王”。“薩爾瑪特”的重量約為100噸,載核彈頭當量為4000萬噸,能摧毀1.5萬千米範圍內的任何目標,可從俄羅斯射至歐洲和美國東西兩岸各大城市,最高飛行速度達到7千米每秒,可避過雷達追蹤。

本來,“薩爾瑪特”應該在2016年進行首次發射試驗,但由於技術原因一直推遲。直到2017年末,才在普列謝茨克靶場完成彈射試驗。預計2020年正式列裝,位於奧倫堡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俄羅斯火箭兵師團將首批裝備這種彈道導彈。

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巡航導彈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可逃脫導彈防禦系統攻擊的新型核動力巡航導彈,也引起了全球關注。目前,俄羅斯還沒有公佈該導彈的具體名稱和型號,但這種“射程無限、可隨意機動轉向”的巡航導彈確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將大大改變世界力量格局。俄羅斯專家甚至認為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出現對於美國人來說將導致一場“休克”,把它同1957年蘇聯發射首顆地球人造衛星相提並論。

相關專家分析認為,該核動力巡航導彈是由俄羅斯革新者設計局研製的新型9M730導彈。該導彈利用流出的炙熱空氣產生推力。導彈上的專門艙段設有緊湊加熱器,當空氣下落進入加熱器,可以瞬間被加熱至幾千攝氏度,轉化為發動機的動力。這種系統可以保證導彈以亞聲速飛行,射程不受限制,飛行的高度較低,可以繞過防空系統和導彈防禦系統,精確打擊敵方目標。但這種導彈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受New START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制約。可以判定,研製的數量將是有限的,生產規模也比較小。

軍事專家認為,這種核動力巡航導彈不是進攻性武器,而是威懾性武器。在緊急時期,俄軍可以將該導彈送入指定巡邏區,以遏制敵方對俄羅斯實施打擊的意圖。據悉,2017年俄羅斯已完成裝備巡航導彈的小型核動力裝置的試驗。

機動力極強的高超聲速導彈

俄羅斯的“鋯石”系列高超聲速導彈已經讓全世界感到震驚了,但普京又給全世界帶來了“新鮮貨”。普京宣稱俄羅斯已經擁有了兩款名為“先鋒”和“匕首”的新式高超聲速導彈。

俄羅斯六種殺手鐧武器

▲ 俄羅斯“匕首”高超聲速導彈

俄羅斯六種殺手鐧武器

▲ 俄羅斯“先鋒”高超聲速導彈

2018年12月26日,俄羅斯在南部烏拉爾地區成功發射搭載“先鋒”高超聲速彈頭的導彈,擊中6000千米外遠東勘察加半島的假想目標。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臨發射場,由此可見“先鋒”在他心中的分量。

從公開的資料看,該導彈從地下發射井採用熱發射方式升空,導彈在預定高度頭體分離,分離盤調整好姿態後依次分離出三個梭形飛行器,飛行器可進行垂直和水平機動飛行,最終高速下降併成功命中目標。目前,“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彈頭已進入生產階段,據稱該彈最大速度可達20馬赫,能在稠密的大氣層內進行跨洲際飛行,可以突破任何現役或處於研究階段的防空和反導系統的攔截。

“匕首”高超聲速導彈是先進的空射彈道導彈,由米格-31戰鬥機投放,最大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這種導彈系統可在不進入敵方防空區域情況下,對距離超過2000千米的目標實施打擊。米格-31戰鬥機可在幾分鐘內將“匕首”導彈投送到設定區域,安裝在彈道導彈上的主發動機可在幾秒鐘內將彈頭加速到高超聲速。

有專家分析,“匕首”導彈是防禦性武器,是俄羅斯對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回應。當敵人入侵時,“匕首”可以摧毀敵方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如機場、司令部,也可阻礙敵方巡航導彈從艦船實施打擊。

夢幻般的“波塞冬”潛航器

普京在介紹“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時是這麼描述的:它可以超大深度運行無限距離,可以超過潛艇、先進魚雷和所有類型高速艦船幾倍的速度航行洲際距離,如夢幻一般。

據稱,“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由俄羅斯最大的潛艇製造機構紅寶石設計局製造,正式名稱是“海洋多用途系統狀態-6”。它具有獨特的小尺寸,長約24.4米,呈魚雷狀,體積僅為現代核動力潛艇的1/100,巡航距離為9978千米,最高時速超過56節(約合103千米/小時),下潛深度為1000米。

外界猜測,“波塞冬”潛航器可以至少從兩種不同級別的核潛艇上發射,其中包括可以同時搭載4臺“波塞冬”潛航器的“奧斯卡”級核潛艇。2016年12月,“波塞冬”潛航器從俄羅斯“薩羅夫”號潛艇上發射並進行了相關測試和檢驗。

根據公開視頻,核動力水下無人潛航器與潛艇分離後慢慢潛入深處,在地形起伏的海底順利接近目標。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表示,這種無人潛航器配備核動力裝置,可以擁有幾乎無限制的航程,且噪聲低,靈活機動性較強,便於秘密靠近攻擊目標。由於既能攜帶常規武器又能攜帶核彈頭,因此它既可攻擊航母艦隊,也可攻擊海防工事等多種目標。

成為“衛星殺手”的新型激光武器

普京表示:“自20世紀開始,作戰激光系統就已列裝部隊,但我不想透露太多細節,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但專家們都明白,這種作戰系統的存在能將俄羅斯保障自身安全的能力提高几倍。”

從官方視頻中可以看到,俄羅斯的激光武器安裝在一輛大型拖掛式卡車的底盤上,畫面中還有各種指揮和後勤車輛,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激光武器作戰指揮和控制系統。激光武器根據作戰用途主要可分為戰略激光武器與戰術激光武器。從激光武器光學系統發射口徑上來看,此次展示的應該是戰略激光武器。

戰略激光武器主要用於激光反導、激光反衛星,攻擊距離可達數百至數千千米。但由於現有激光武器的功率受限,主要用於對衛星上的光學設備進行“致盲”,實現非物理接觸的“隔空”硬摧毀尚需時日。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就曾為研製激光反衛星武器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蘇聯甚至還曾在冷戰時期使用地基戰略激光武器,直接“燙傷”了前來“偷窺”的美國導彈預警衛星和光學偵察衛星。美國媒體預測,這種可攻擊低軌道衛星的激光武器或將成為俄羅斯的“衛星殺手”。

普京所展示的這六種極具威懾力的殺手鐧武器,既是俄羅斯對美國在歐洲和亞太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強烈回應,也是俄羅斯為謀求自身最大利益的重要砝碼,也體現了俄羅斯軍事科技的領先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