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口罩與“黑天鵝”危機

過期口罩與“黑天鵝”危機

看到路透社的報道[1],說鑑於“薩斯”的經驗教訓,加拿大人學聰明瞭,開始提前準備。據說2017年,渥太華市就備了5500萬隻N95口罩,一直在倉庫裡放著。這不,等了十幾年,新冠病毒來了,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可惜那堆積如山的口罩早已過期了。

在民主國家,一談到花錢,政府歷來是低效的代名詞,懷著好意幹傻事,這幾千萬的過期口罩呢,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後面的問題是,對於疫情、地震、海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從供應鏈的角度,我們該怎麼對付?這段時間一直有人問我,這裡就一併作答。

解決方案還是得回到供應鏈的三道防線來:需求預測、安全庫存、供應鏈執行——儘量作準預測,爭取首發命準,這是第一道放線;預測不準的話就靠安全庫存,這是第二道放線;安全庫存不夠了,就靠供應鏈執行,這是最後一道放線。顯然,加拿大人足夠聰明,知道自己沒法預測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那就用安全庫存,即供應鏈的第二道放線來對付。問題是,安全庫存是不是合適的應對方案?

答案是否定的。

讓我們用統計學的思路來分析。如下圖,假定事件發生的概率符合正態分佈,在1個西格瑪的變動範圍內,可預見性比較高,我們一般依賴預測,即供應鏈的第一道放線(如果連可預見性這麼高的事還預測不好,那隻能說是沒救了);1到2個西格瑪的時候,可預見性就非常差,一般用安全庫存來應對;2個西格瑪以上,基本沒法預測,如果要放安全庫存的話,你會發現投資回報急劇下降,花了很多錢,有貨率的提升非常有限,所以主要依賴執行來彌補。

過期口罩與“黑天鵝”危機

在我的經歷中,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一般通過預測和安全庫存,能夠有計劃地對付95%左右的需求,這也是2個西格瑪的運營水平。頂級的企業在頂級的情況下,大概能接近3個西格瑪的運營水平。一般的企業呢,大致只能在1個西格瑪的水準徘徊。

就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來說,發生的概率相當低,安全庫存不是最合適的應對方案——加拿大人備了那麼多“安全庫存”的口罩,成本是如此之高,連加拿大這樣的有錢人也對付不了。路透社報道,加拿大人把錢都花在買那些醫療用品上,就再也沒錢來管理這些庫存了,比如把快過期的給醫院用掉,補充更新庫存等。這不,最後那麼多的口罩過期浪費,成本更高。

放到更大的供應鏈環境裡,我們知道供應商會遭受地震、水災,或者被火燒了,但這樣的小概率事件,我們不是靠備份或者冗餘來應對(安全庫存),因為那樣做的話成本太高,我們早都破產了;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對供應商重選擇,重管理,跟關鍵供應商建立長期關係,驅動他們快速響應來彌補計劃的不足。也就是說,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儘量選擇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抗風險能力也強;萬一發生了小概率事件,也有能力更快地響應補救。作為採購方,我們更要保持靈敏的嗅覺,善於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儘快採取行動。

讓我們舉個諾基亞和愛立信的例子。這兩個企業都是曾經的手機巨頭,都用飛利浦的芯片,而且都是飛利浦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工廠。那裡的工廠突然著火了,火勢雖然不大,而且很快就撲滅了,但對生產芯片的工藝還是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不同的是,諾基亞一發現苗頭,就立即行動,讓飛利浦把自己的芯片轉到新加坡的工廠;愛立信呢,還是慢慢吞吞,一層一層地彙報,等終於回過神了,諾基亞早已把新加坡工廠的產能都佔完了。芯片供應中斷,愛立信就沒法導入新產品,就這一個事件,成為愛立信退出手機行業的導火索。

就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疫情來說,各國政府有很多功課要做,比如建立更好的應急機制。此外,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執行力度。比如中國用10天的時間,就建成方艙醫院;美國啟動戰時生產法,驅動通用汽車這樣的老油條儘快行動(這裡就不要道德綁架通用了:他們身處夕陽行業,從消費者手上賺不到錢,從投資者手上騙不到錢,命已經夠苦了,才跟特朗普斤斤計較)。

此外,人們一看到“執行”二字,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撒腿快跑。這是“做到”。沒錯,我們是要“做到”,但不要忘了,要做到,還得先知道:如果你的眼睛是蒙著的,看不到海嘯過來,不管你跑得多快,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對供應鏈來說,這就要求信息的透明和對稱,一方面要藉助信息技術來解決手段問題,讓大家有能力分享信息;另一方面要消除組織壁壘和博弈,讓大家有意願分享信息。這些在我的紅皮書《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第3版)中有詳細的闡述,這裡不再贅述。

當然有人會說,美國人民對疫情的發生一清二楚,也沒聽說過哪個機構在藏著掖著,可那些不怕死的人呢,還不是一樣地在海灘上玩,在街道上竄來竄去?沒錯,但知道跟不知道還是有天壤之別:即便知道了,傻人還是會繼續做傻事;但如果不知道的話,聰明人也可能在做傻事。




[1] Exclusive: Millions of masks stockpiled in Canada's Ontario expiredbefore coronavirus hit, by Allison Martell and Moira Warburton, March 9, 2020,reuter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