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004《王陽明傳》

王陽明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是明朝的狀元,王羲之後人,其身居朝廷要職。由此可知,王陽明是典型的‘官二代’。王陽明年少立志:‘當大官沒意思,做名人不稀飯,要不就當聖賢吧!’,那年,王陽明未滿13歲。

《王陽明傳》這本書,通過記錄和描寫王陽明一生曲折的經歷,向世人展現出一位集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等於一身的人。他上馬絞倭寇,下馬修心學,在“文治”和“武功”兩個方面取得極大成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成為孫中山、曾國藩等風雲人物的精神導師。

“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他心學基礎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1、心即理:王陽明認為,人對外物的認知是一種本能,心的本體就是“至善”。本能發揮到極致就能夠心生理,理映心,此時的‘心即理’。2、致良知:王陽明認為‘存天理以致良知’, 良知存在於人的本體中。人們只要用良知解析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理,即“天理,格物以致知”。3、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最核心的思想。知,就是認知;行,就是行為。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是王學‘心之所在’。

書評:004《王陽明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