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餐飲協會:美團成長不易 不願看到訴訟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下稱“廣東餐飲協會”)聯合33個廣東各地協(商)會向美團外賣發出聯名交涉函,受到媒體關注及報道。

交涉函發佈當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發佈交涉函出發點、餐飲行業現狀、下一步舉措進行了書面採訪。4月12日晚,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就採訪提問統一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回覆內容進行了梳理。

發佈交涉函初衷:代表餐企發聲

就廣東餐飲協會發布交涉函,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回覆稱,不少小規模連鎖餐企在疫情期間到行業反映與投訴外賣平臺問題,行業協會是代表大家(餐飲企業)發聲。

協會認為,相比外賣平臺,絕大多數尤其中小型餐企是沒有話語權、議價權與談判權的,也很難集中力量去與平臺溝通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以協會才不得不站出來。

至於為何呼籲美團外賣減免5%及以上外賣服務佣金,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回覆稱,是對標其他外賣平臺的紓困幫扶措施。

“關於高佣金現象,從疫情爆發至今,行業內已經有過多次的呼籲乃至於舉報,本協會也曾於3月10日發函。但美團未正面回應 ,才有了這次提出嚴正的交涉。”

外賣成當前餐企“救命稻草”

就當前廣東餐飲行業現狀,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回覆稱,餐飲業是一個對環境敏感的行業,疫情期間,餐飲業是受衝擊最嚴重、影響最廣泛的行業之一,甚至出現嚴重衰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主要體現在現金流枯竭、物業租金、人員穩崗等成本負擔問題,關鍵是堂食受限,業務量斷崖式下跌,外賣成了很多企業賴以生存的“救命稻草”。

針對目前外賣平臺對毛利率的影響,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回覆稱,餐飲企業的毛利率(銷售收入-產品成本)尚可,但佔比最大的房租、人工是不進入產品成本的,要在毛利之外扣除。與外賣平臺合作,可以攤薄部分房租和部分人工,增加利潤。“但如果平臺扣點在20%左右或以上,基本上就沒有增量利潤空間了。

廣東餐飲行業協會表示,被調查企業有接近80%的企業營收不到去年同期的30%,已有60%的企業因營收大幅減少、門店租金壓力大、外賣平臺抽成高等原因暫停部分門店營業。

美團成長不易,不願看到訴訟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還回複稱,協會曾收到很多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各類投訴,表達出對美團外賣諸多行為的不滿。“為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反映行業訴求,全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協會必須與美團進行交涉。”

儘管外省有餐飲企業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的成功案例,但廣東餐飲協會認為,單個餐飲企業力量不足,協會必須聯合廣東全省共33家協會共同發函交涉,如美團不做回覆,將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認為,市場上長成美團這樣一家大平臺公司不容易,我們更希望美團能健康發展得長遠長久。“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有企業或者消費者針對美團提起關於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訴訟程序。所以,我們在致函中對美團外賣提出了規勸,希望美團能採取積極措施、避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案件的發生。”

但其表示,若美團(外賣)繼續堅持原有做法,則無異於殺雞取卵,將逼迫廣大餐企不得不採取包括法律行動、扶持新平臺等措施反擊。廣東省省、市、區餐飲協(商)會將聯合全省各地餐飲企業、全國各地餐飲協會採取進一步維權行動,保留訴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向反壟斷執法部門、起訴等行政和司法手段的權利。

外賣平臺與餐飲企業“唇齒相依”

實際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外賣平臺也在參與配送服務,且平臺配送成本高企也是目前的現狀,美團點評作為上市公司追求盈利無可厚非,不能只談餐飲企業遇到的困難。”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認為,美團作為一家企業,追求自身盈利確實無可厚非。“我們在呼籲美團切實幫扶餐飲企業的同時,也在提醒美團關於‘唇亡齒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其分析美團2019年報披露的“餐飲外賣騎手成本”項目後得出,平臺的扣點收入(佣金毛利)增長率大大超過了成本(騎手成本)增長率。

疫情衝擊下,平臺與商戶本應抱團取暖。我們認為,外賣平臺與餐飲企業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平衡點就是和諧共生而不是此消彼長。所以嚴正呼籲美團實質性幫扶餐飲企業紓困解難。”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外賣專委會回覆。

值得注意的是,在廣東餐飲協會第一次發函前,美團曾有代表就減免佣金等訴求與協會溝通,但並未正式實施,至今也沒有任何官方答覆。

不同聲音:美團投入4億元幫扶商戶

而輿論場之上,亦存在不同聲音。

戰略營銷專家小馬宋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美團收取的佣金並沒有為其帶來多高的利潤率,“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的第三季度收入275億,淨利潤19億,淨利潤率6%左右,這說明外賣平臺盈利並不高”。

其中,美團的佣金包括流量費和人力配送費。餐飲店在美團上開店,本質是借用美團流量促進成交。而美團同時還負責幫助商家把外賣送到消費者手裡,為商家提供配送服務。

“美團也無法收取太高佣金,因為還有餓了麼等其他平臺。如果佣金提高到商家無法承受,商家要麼會轉向餓了麼,要麼自己配送。”小馬宋回覆南方日報時表示。

美團點評3月30日公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19年美團外賣佣金收入為496.5億,餐飲外賣騎手成本為410.4億。外賣佣金由平臺使用費、技術服務費和配送服務費三項資費組成,其中,配送服務費佔總佣金費用達82.7%,也就是說佣金超八成用於支付騎手工資。

而據《美團點評扶貧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通過美團外賣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增至370萬人,370萬騎手的工資就是實實在在的成本。

美團此前曾在相關報道中表示,早在2月26日就啟動了七項商戶幫扶舉措的前提下,發佈了"春風行動",助力商戶復工復產,幫扶商戶的階段性投入超過4億元,覆蓋商戶數量近60萬家。


有媒體報道稱,不少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收到了美團的外賣佣金返還。例如,廣州大鴿飯每月至少能收到12萬元的外賣佣金返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