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不等天降雨,架管引泉沁心田

叭臘麼,地處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石羊鎮,東鄰大理祥雲縣、南接楚雄姚安縣,是一個春天會被漫山的山茶所覆蓋的彝族小山村。因位於“兩州三縣”交界之地,長年以來交通極為不便,這裡的人們一直靠天吃飯。2014年,叭臘麼被列為深度貧困村。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3月初,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選派隊員李黎亮、趙治國,州太平洋保險公司選派隊員劉煒斌,加上大學生村官肖雪,四名隊員新老搭配、盡銳出戰,與村委會密切配合,緊緊抓住叭臘麼的產業優勢和貧困農戶的產業專長,在烤煙栽培、核桃種植的鞏固發展上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春耕不等天降雨

三月初的一天,隊員們照例在晚飯後進行“每日一走”(隊員們將飯後散步的健康習慣與駐村工作相結合,既是每日的口頭工作總結,也是後續工作如何開展的“頭腦風暴”,還能力所能及地為群眾搭把手),一路上隊員們發現陸陸續續有群眾駕三輪摩托車載著空儲水桶從山間田地返回家中。

遇到半路歇息的村民李偉,隊員們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李偉用手指向高高的楊梅山說道:“你們看,今年天氣乾旱,山茶花都沒打幾個花骨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下場雨。眼看春耕就要開始了,特別是咱們的烤煙,更是等不了天降雨,所以現在只能從山上蓄水池拉水備耕。”“從‘嘎的海子’拉水?”“對啊!”從“嘎的海子”到新村烤煙連片樣板田要經過的土路,不但蜿蜒曲折、路窄坡陡,加之需要用電機抽水,抽取一立方水的費用在5元左右。這樣的取水方式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極不方便。

回到村中,隊員們徑直來到了小鋪子黨支部書記李寧波的家中,經過詳細交流,隊員們瞭解到村民們雖儲有春耕灌溉用水,但欠缺取水的配套設施。而且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不僅小鋪子小組,新村、嘎的簸等村民小組也存在同樣問題。當晚,工作隊與嘎的簸黨支部書記周偉進行電話聯繫,進一步核實了嘎的簸小組耕地用水的實際困難情況。

“蓄滿水池!”隊員們認真思索後,認為只要將蓄水池連接起來,阿基左提水工程的水就會源源不斷地引流到小組內的蓄水池,只有這樣才能將村民們的用水短板補齊。

要讓遠水解近渴

春耕不等天降雨,架管引泉沁心田

水管鋪設

第二天,工作隊員們在李寧波、周偉的帶領下分別到兩地進山考察。經過一整天的實地勘察,大家對叭臘麼的農耕灌溉用水習慣、方式和現狀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隊員們發現,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早在2017年,石羊鎮黨委政府便為叭臘麼建立了一條始於阿基左村民小組提水站,自南向北橫貫楊梅山,長約30公里的提水、輸水管道,而且在管線沿途建有中型蓄水池4座、各村民小組內建有大小蓄水池數座。如此來說,叭臘麼應當不缺飲水、不愁灌溉啊。

隊員們細細梳理後找出了癥結所在,雖然輸水管線沿途蓄水池可直接由管線進行分流蓄水,但未與小組內蓄水池相連接,造成提水工程引流的水距離村民耕地還有半公里以上山路,大大增加了用水時間和經濟成本。

幾番討論之後,大家商定出“遠水解近渴”的引水計劃三步走方案:一是抓緊時間擬畫一份蓄水池山間分佈草圖,並根據地形特點規劃兩條合理的引水線路;二是聯繫購買建設材料,並將所需水管和配件運到施工地點;三是由三個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帶頭組建一支突擊隊進行水管鋪設。

汩汩山泉沁心田

工作隊僅僅用了六天時間,就完成了從計劃引水到連接“嘎的海子”與小鋪子兩個蓄水池的任務,緊接著又將“嘎的簸龍潭”(位於公路下方距離嘎的簸村名小組居民生活區直線距離約1300米的一個可以連接阿基左提水站輸送水源管線的蓄水池)到“房背後”蓄水池(嘎的簸村名小組居民生活區內用於農耕生產的一個重要蓄水池)也連通了,看著汩汩山泉流進村中的蓄水池,村民們滿眼欣喜。

春耕不等天降雨,架管引泉沁心田

蓄水池

在完成了架水管蓄山泉的工作後,工作隊依然沒有鬆勁,他們開始進村入戶,為烤煙栽培的穩步推進、貧困農戶生產生活水平的鞏固提升等現實問題思考著解決的方案。李黎亮說:“有幸參與到叭臘麼村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是我的榮幸,更是自己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謹記各級組織的囑託,幹好每一件事,為叭臘麼更美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雲南網記者 趙家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