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性侵養女,企業高管:是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背信棄義

近日,山東煙臺某集團高管性侵未成年養女事件持續發酵。面對養女被性侵的指控,鮑某並未正面回應,說涉及隱私。反倒避重就輕,說自己對養女百般疼愛,反被恩將仇報。目前,孰是孰非尚待警方查明,而鮑某的言語難免漏洞百出,是非認知也引發爭議。

被指性侵養女,企業高管:是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背信棄義

面對是否與養女發生關係這一問題,鮑某顧左右而言他,難免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當然,是否屬於性侵,需警方取證認定。但若鮑某真與未成年養女發生關係,且不說受到法律制裁,已然觸犯道德的底線,也為世俗倫理所不容。而且,他的言語之中,多是對養女的怨言,覺得自己對養女好,養女就不該這般對她,將此視為恩將仇報,並不認為自己有任何過錯。

作為一個集團高管,應當有著高學識和素養,本該知道,在他認養的那一刻,他對養女便有了監護人的義務。養父對養女好,本就天經地義,與其說施恩不如說是履行義務。且對養女好,更不能成為其行魔鬼之事的理由。

被指性侵養女,企業高管:是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背信棄義

如果鮑某未與養女發生關係,他完全可以坦蕩地說自己沒有,何必以"隱私"來回避遮掩?如果他當真對養女做了不恥之事,難道養女還得謹記"養育之恩",繼續接受欺凌?每個人都有權利在面對侵害的時候發聲,以及訴求法律的幫助,即使侵害者是對自己有"恩"的養父。其實,比起養女詳細到時間、地點、細節乃至心理波動的控訴,鮑某的"隱私"論調以及"恩將仇報"的反擊,顯得無力而令人生疑。

而且,養女真的忘恩負義嗎?鮑某對養女是否真的有恩,還得打個問號。若性侵成事實,那鮑某帶給養女陰冷黑暗的童年,以及血肉模糊的心理創傷,早已把那稀薄的養育之恩沖淡無蹤。沒有恩,就不存在忘恩,更不用說報恩。而養女忍痛發聲,想要維護自己權利的行為,不僅合法也合情合理,何來負義之說?反倒是無視自己的生命與尊嚴,任由別人侵犯,放任壞人逍遙法外,才是真正辜負法律與道德的正義。

被指性侵養女,企業高管:是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背信棄義

其實,社會中以"有恩"為名,行傷害之事的人,不在少數,以"有恩必報"綁架受害者,讓其忍辱偷生,時有發生。殊不知,他們的價值認知已然偏離正軌,以"恩將仇報"為由,想要引導社會輿論,無疑是在侮辱群眾的智商。恩與罪本就不能並行,恩不能成為罪的藉口,在罪面前,所有自以為是的"恩"都將成為掩飾的藉口。因而,鮑某的發聲並沒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反倒引起公眾一面倒的討伐。

此事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主要在於其疊加了收養的倫理道德問題,女性性自由、人身自由,以及弱勢群體如何發聲並維護自己權利的問題。

這裡的養父是個大企業高管,有權勢有地位,而養女在社會關係鏈中幾乎處於斷層的狀態,唯一的依靠竟是這個自己要指認的養父。養父自視有著遠超過養女的資源和力量,可以佔據輿論與法度的高點,殊不知法律是底線,只要觸及,無論你有怎樣優越的身價背景,都得接受審判與制裁。

被指性侵養女,企業高管:是她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背信棄義

而且如今的群眾,更願意站在弱勢一方,幫助弱勢群體發聲。在輿論、道德、法律的三重考驗下,鮑某是否仍舊可以正義凜然地說別人忘恩負義,時間很快會給我們答案。

如今,警方已經加緊查辦此事,群眾也在焦急等待答案。雖然黑暗有時會肆無忌憚地吞沒光亮,但是請相信,陽光之下,黑暗終會無處躲藏。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終會到來,相信公正的審判及嚴明的法律,會給所有人合適的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