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成見讓老人更不自信

我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認為老人更有智慧,能做出更好的決定。但近年來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金融產品上當受騙的案例層出不窮,這讓人感覺老年人似乎很糊塗。老年人的決策力是不是比較弱?又該如何提升?


在人格心理學中,有一個“個體-情境匹配度”理論,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介紹,這是指單從人格一個角度來評價一個人並不全面,還要探討環境對其影響,當人格與環境相匹配時,其行為才是最優的。對老人來說,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也需要考慮內因和外因。
內因除了人格外,更多與老人的認知、記憶等“硬件”特質有關,決策能力、記憶力都會比年輕時要差一些,例如記住別人欺騙他的能力會變差,所以受騙的可能性會更高。外因常見的就是環境因素,張昕認為,“刻板印象”對老人做決策影響較大,即如果個體或社會對老年人存在刻板印象,會使老年人更傾向於做出與刻板印象相符的事情。例如刻板印象認為老年人記憶力不行,即使老人記憶力本來還不錯,但隨著外界潛移默化的暗示,老人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記憶力下降的行為。如果老人所處的環境一直懷有成見,不給他們做決策的權利,就更不利於他們做正確的判斷。因此,對於提高老年人的決策能力,張昕提出四點建議:
1.破除老年人做不出好決策的刻板印象。曾有研究對不同年齡人群的決策質量進行探究,發現能都做出一個好決定並沒有明顯的年齡差異。在自己拿手的領域,老年人的決策力甚至比年輕人更好。

2.老年人要相信自己的經驗。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對於某些領域更為熟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幫助判斷,所以老年人要擅於利用自己的經驗。
3.善用直覺。決策系統分為冷系統(通過理性思考做出的決策,因為需要條分縷析所以速度比較慢)和熱系統(根據情緒和經驗做出的決策,速度比較快)。雖說“三思而後行”,但對老年人來說,不要過分要求他們使用冷系統,要多用熱系統。張昕實驗室曾探究老年人對陌生人的信任度,讓他們對陌生人的面孔進行信任度評分。結果發現,如果給老年人充足的時間,他們反而會把不可信的面孔判斷為可信的;而要求他們不要過度關注面孔細節,根據自己的第一印象、直覺做決定時,老年人對面孔可信度的高估會得到改善。老年人不擅長對陌生的東西進行深加工,此時做熱系統加工、相信直覺會使他們判斷更準確。
4.外界的支持很重要。讓老年人做出正確的決策,除了消除刻板印象,提供支持性的信息也很重要。例如老年人想去網購、點外賣等,可以教會他們查看好評率和店鋪評價等。耐心地告訴他們判斷好壞的方法、指標等,而不是跟他們說這件事情很複雜讓他們不要做。

生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