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用機械與國外的差距

中國農用機械在世界是什麼水平

今年中央發佈了1號文件,提出了振興農村鄉鎮的計劃,這必定帶來中國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農業現代化的提速。農業現代化要想提速就離不開農用機械設備。

目前全球的農機產值近8000億,中國涉足農機業務的企業大大小小有2000多家,產值已過4000億,佔全球產值的一半。

中國的農機企業雖多,產值雖大,但卻不強,主要是在中低端農機業務有優勢,主要零件、核心部件依賴進口。

中國農用機械與國外的差距

以拖拉機為例,100馬力以下的拖拉機,國產佔比到96%以上,而20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國產率只有17%。不過近年中國各企業在大馬力拖拉機技術都有突破,300馬力、400馬力都有國產機出現,幾年內,相信國產的大馬力拖拉機市佔率會有大的突破。

中國農用機械與國外的差距

目前全球高端農機市場形成了5大巨頭壟斷的局面。

中國農用機械與國外的差距

上圖中只統計各企業農機業務的營收,如凱斯和久保田都有大量的工程機械未做統計。

農機企業世界前三名都是美國企業,行業龍頭迪爾公司的營收競達300億美元以上。而中國的農機龍頭企業,一拖和雷沃的營收也就十幾億美元,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差距非常大。

除了龍頭企業在技術、市場規模上有差距外,其實中國農機和國外比起來最大的差距是產品種類,國外農機產品種類已達7000多種,並基本實現了全程和全面機械化;而我國農機產品的品種只有3500多種,還有相當一大部分需要人力進行收種。

如甘蔗收穫機械、牧草打捆機械、大蔥、蒜、胡蘿蔔等種植收穫機械國內基本沒有,全部是國外品牌。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南方地區大部份是丘陵地區,中國企業沒有因地制宜的開發出適合丘陵地區種植的機器。

產品種類要補齊就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大量的研發人員就是中國最缺的。

因為一直一來對農業重視不夠,農業也不象工業、IT那麼高大上,吸引不了人才,農業裝備學科世界前20名高校均分佈在歐美日,中國高校無一入圍。

中國農用機械與國外的差距

就拿學術論文來說,與國內農業裝備學科排名前五名的高校科研人員的人均SCI論文數量僅為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裝備科研人員的五分之一,人均科研經費僅為其十二分之一。不僅如此,農業裝備這個學科也在萎縮。一些專攻農業機械的院校"消失"了,更多農業機械專業則慢慢轉成了更容易招到學生的機械工程等"洋氣"的專業。根據《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發佈的製造業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其中農機裝備到2020年的人才缺口為16.9萬人,到2025年的人才缺口高達44萬人。

產品上種類少,研發上人才少,中國的農業裝備還得加油!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