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上回說到“鬼打牆”,明明上寨下寨僅五分鐘的路程,我們在文鬥上寨繞了一小時卻回到了原點。

天已經黑透,風吹得竹林沙沙響,不遠處的林下可以看見一兩處墳地。

月光如水。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白天層疊錯落樸素可愛的苗寨木屋在夜晚、在我們此時的眼裡卻變得有些恐怖。

我們沿著凹凸不平僅一人可過的泥土小路從山頂的苗寨走到山腳,正準備穿過吊腳樓底部架空的漆黑空間時,前方突然躥出一個人影,嚇得我定住了,汗毛霎時豎起來,不敢再往前。

藉著微微月光,我睜大眼努力想看清那個人影,似乎是一個年輕男子。我斗膽走上前些並和善地用方言問道:“請問這裡是文鬥上寨還是下寨呀?”

“這裡是上寨。”他淡淡地回答道。

我的心放下了一半,心想他應該不是什麼壞人。

我繼續走近問道:“那下寨怎麼走呀?我們在上寨繞了一小時還繞不出去。”

“沿著小路走下去,就能走到大馬路上,再沿著馬路向前走幾分鐘就到下寨了。”

“哦,好的,謝謝你啦。”

他的話音剛落我倆已經穿過他站的吊腳樓下那片架空的漆黑空間,快步向前走去,擺脫了那片黑暗。

沒走幾分鐘果然走到大路上來了,沿著大路走幾分鐘,經過那顆千年古銀杏和銀杏樹下埋葬繡女的墳地,我們終於看見了下寨的影子,安全回到了入住的那家農家客棧。

吃晚飯時跟客棧老闆交流剛剛發生的事,才知道原來是地圖把上寨和下寨標註反了,導致我們導航到下寨卻一直在上寨轉圈。

謎底揭曉後,伴著當天奇幻的經歷和對繡女故事的好奇,在寒夜中的苗寨客棧裡,我們漸漸入眠。

第二天村裡的一個講解員大姐帶我們在寨子裡遊覽,從她口中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到文斗的歷史和文化。

文鬥苗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裡大多為姜姓村民。幹欄式木樓層疊錯落地長在半山腰上,建築風貌保存完好。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文鬥村民自古以來便很重視環保,而且村裡一直延續著獨特的樹文化。

600多年前文鬥村民的祖先來到這片清幽之地時,種下了很多紅豆杉,並立下不能隨意砍伐樹木的規矩。

在文鬥,若是哪家生了孩子,就得給孩子種一棵樹,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若是夫妻喜結連理,便要種夫妻樹,祈禱能白頭偕老;若是兄弟長大了要分家,就要種兄弟樹,保佑兄弟情義堅如磐石。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錦屏是杉木之鄉,而文鬥古時一直向皇宮進貢最優質的皇木。

文鬥上寨和下寨古樸的寨門處古樹參天,現今還能看到一棵枝葉繁茂的皇木。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寨門前立了很多石碑,上面刻的大都是保護樹木、重視環保的條約,其中“六禁碑”立於乾隆三十八年仲冬月。

在“六禁碑”旁,有一塊比“六禁碑”晚立12年的環保碑,碑文上寫:“此本寨護寨木,蓄禁,不許後代砍伐,存以壯麗山川······”可見文鬥村的環保意識之強。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正因為歷史悠久的環保文化,文鬥苗寨被法國《歐洲時報》、國內《中國民族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媒體譽為“中國苗族環保第一村”。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最後該來說說繡女的故事了。

在連接上寨和下寨的馬路邊有一棵千年銀杏,冬日金黃的銀杏葉被風吹落了滿地,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靜美,古樸。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銀杏樹幹極粗,而且因為樹齡太老,中部已空,樹洞裡能容納五六人圍桌吃飯。

樹下便是這位清朝繡女的墳墓。因為年代久遠,墓碑又太小,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出來這兒有一座墳。

第一次經過這裡時,我們甚至踩在墳地上拍了好一會兒照才發現,於是趕緊向她作揖道歉,乞求原諒。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講解員大姐說,當時這位繡孃的繡法極其精妙高超,村裡無人能及,無論是繡花草還是蟲魚鳥獸都栩栩如生,卻唯獨繡不好這棵古銀杏的花兒。

於是她日日都到這棵銀杏樹下來繡,可成果始終不盡人意。繡女逐漸變得憂鬱,最終年紀輕輕的她還未出嫁便因過度憂鬱生病死去了。

後人為了紀念她,便把她葬在了這棵古銀杏樹下。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江水悠悠,古樹蒼翠,木樓古樸,村民和善,繡女鍥而不捨,村寨清幽避世,文鬥是一個能把人的魂兒勾走的地方。


攻略總結


1、從錦屏縣城到文鬥苗寨自駕盤山公路需一個多小時,山路狹窄多彎,駕駛需謹慎小心;

2、也可先從錦屏縣城乘車到三板溪,再換乘客運船到文鬥;

3、村裡有農家客棧可提供飯食和住宿,飯食每餐人均20元左右,住宿一晚120元左右;

4、文鬥上寨和下寨在百度地圖裡被標記反了,導航時需注意。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