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包頭昆都侖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區

曾經經常從達茂旗到包頭,過了固陽,快到包頭市區時,就會看到路邊的昆都侖水庫。​在這段路上,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桌面的天氣預報顯示,一會兒是包頭市,一會兒是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昆都侖,是個有話題的地方​。

歷史上,昆都侖河河谷平坦,可行車馬,是橫穿陰山最理想的交通坦途,遠在先秦時就已經開闢和形成穀道,昆都侖溝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中原漢族通往西域大漠與北方遊牧民族進行物質和文化交往的要塞。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裡,把昆都侖河稱為“石門水”,稱昆都侖溝為石門障。現在,包頭到白雲鄂博的鐵路、包頭到固陽的公路,都是順著昆都侖河溝修築的​。

漫話包頭昆都侖

順著昆都侖溝修建的包白鐵路

一、昆都侖河與昆都侖水庫

(一)昆都侖河

昆都侖為蒙古語,意為“橫”,昆都侖河是包頭境內最大的黃河支流,是包頭市的母親河,包頭市昆都侖區因它而得名。昆都侖河發源於固陽縣春坤山境內,其上游俗稱北齊溝,南北流向,從陰山山脈中蜿蜒流出,河東是大青山,河西是烏拉山。昆都侖河全長148公里,有23條支流,最寬處約1000米,向南在哈林格爾鄉注入黃河,流域面積2716平方千米。是陰山山脈烏拉山和大青山的天然地理分界線。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河流經包頭市段

(二)昆都侖河水災情況

昆都侖河歷史上是一條兩岸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文明古河,也是一條水害頻繁的河流。據記載,從1822年到1908年,昆都侖河就發生特大水災三次,其中1856年的洪峰流量達到了7000立方米/秒,造成特大災害,使得房屋倒塌,田地淹沒殆盡,人畜傷亡慘重,反映這一災害的二人臺《水刮西包頭》流傳至今。1958年8月7日,包頭地區連降大暴雨,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最,造成山洪暴發,昆都侖河河水橫溢,沖毀了田野,沖毀了村莊,沖毀了城鎮,也沖毀了下游公路橋和鐵路橋,交通、電訊中斷,廠礦企業停產,包頭昆都侖區居民和包鋼廠區受到嚴重威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間接損失難以估量。

漫話包頭昆都侖

辛禮生、杜煥榮演唱的《水刮西包頭》劇照

(三)昆都侖水庫修建情況

昆都侖河洪水災害的教訓,促使修建昆都侖水庫被提上議事日程,包頭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昆都侖水庫,並於1958年11月動工。當時機械化水平很低,修建水庫這樣大的土石方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機關、團體、企業都組織幹部分批參加水庫建設勞動。水庫大壩為黏土心牆式建築,除用石料等大量物料外,還需要大量的土方來堆砌,開山取石、取土、運輸等都需大量的人力,當年在向國慶10週年獻禮的號召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水庫工地上機械轟鳴,紅旗飄飄,人頭攢動,晝夜不停。

1959年11月,水庫建成落閘蓄水,溢洪道也於1960年7月基本建成,設計洪峰流量為3100立方米/秒,校核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秒,總庫容6700萬立方米。工程以防洪為主,兼顧工業、農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及農田灌溉,按一級建築物標準設計,汛期調洪削峰,免除了洪水對包頭市區和包鋼廠區的威脅。1976年8月17日水庫上游發生大洪水,進庫流量達1500立方米/秒,經水庫調洪削峰,下洩流量僅500立方米/秒,保障了下游的安全。

漫話包頭昆都侖

包白線昆都侖水庫段

由於最初設計防洪標準偏低,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對包頭市防洪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經國內水利專家論證,分別於1964年、1976年兩次對昆都侖水庫進行擴建,使水庫最大防洪能力達到500年一遇,可防禦7000立方米/秒洪水的標準。

為了使昆都侖水庫更好地造福包頭市人民,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有關部門上報了昆都侖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1985年和1988年水利部兩次批覆水庫加固設計和概算,概算總額為3900萬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昆都侖水庫大規模除險加固工程開工,水庫加固工程按千年一遇洪峰流量8050立方米/秒設計,最大可能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秒校核,工程總投資1.05億元。水庫加固工程竣工後,壩總高度達到40米,新建63米鋼製交通橋1座,加裝溢洪道10孔閘門,安裝啟閉機10臺,總庫容增加到7850萬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洩量由原來的3900立方米/秒,提高到12720立方米/秒,水庫的防洪能力顯著增強。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水庫

(四)石門風景區

昆都侖水庫,又稱石門水庫或雁棲湖。位於包頭市西北陰山山脈大青山與烏拉山相接的峽谷中的石門風景區內,新城鄉前口子的西北山區瓦窯坎地段,距包頭市區12公里。石門風景區,原名昆都侖水庫風景區,因流經景區的昆都侖河(古稱“石門水”)而得名。石門風景區的石門位於昆都侖河峽谷中,因兩岸山峰高聳夾峙,中間流水潺潺,好像一扇打開的門,故自古稱之為“石門”,石門水庫因此得名。

昆都侖水庫四周群山環抱,山巒疊嶂,湖光漣漣,一派“高峽出平湖”的雄偉氣概。石門風景區位於包頭市昆都侖河畔,佔地面積

1035公頃,森林覆蓋率64.7%。九月是石門風景區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天空如洗,白雲似雪,遠山含黛,碧水凝煙,樹木蔥蘢,野花盛開,景色絢麗,氣候宜人。自然的造化,險峻的要塞,悠久的歷史,美麗的傳說,都給景區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令人流連。

漫話包頭昆都侖

石門風景區

二、昆都侖召

昆都侖召位於包頭市昆區以北的昆都侖河西岸,在烏拉山南麓腳下,因為有昆都侖河,得名昆都侖召。

昆都侖召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傳承寺院,是烏拉特中公旗旗廟,本名法禧寺,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河西岸,背依陰山,南面黃河。召廟建築群原佔地540餘畝,有殿宇樓閣27座、喇嘛住房60餘棟,大小殿宇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宏偉壯觀,是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最重要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之一。昆都侖召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歷時20餘年方才建成,其前身為建於清康熙年間的“介布仁廟”。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召

(一)昆都侖召的前身——介布仁廟

公元1633年,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十五世孫布爾海的嫡系後裔烏拉特部歸附後金。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賜烏拉特部駐牧大青山、狼山、烏拉山之間,劃為烏拉特中公旗、烏拉特西公旗、烏拉特東公旗三個旗,俗稱三公旗,現在為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

康熙年間,現昆都侖召附近,作為清朝囤集軍事物資的重要倉庫——第六臺,已形成村落,居住有相當數量的人家。在這一時期,無論漢族商人、蒙古族牧民,也無論官吏、兵士,求神拜佛、祈福求安,是極為習常而又十分敬重的事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故在此處建造了介布仁廟。介布仁廟的建築形制已不可考,但從建廟的時代背景來看,它可能是一座漢式坡屋頂建築,並在此基礎上擴建為後來的小黃廟。

(二)昆都侖召的修建

昆都侖召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始建時只有大殿後的小黃廟一座,當時有青海喇嘛叔侄二人云遊至此唸經,後來大喇嘛雲遊外地,留小喇嘛在內住持。不久,多倫大廟招收弟子,小喇嘛被送到那裡,12年後小喇嘛回到昆都侖召做了第一世東活佛——甲木蘇桑布。

據說,甲木蘇桑布在多倫大廟學經期間,有一次乾隆皇帝去廟內進香,喇嘛照例要為之誦經祈福。誦經時要有一名喇嘛領誦,當時領誦的刺嘛看到皇帝,嚇得讀不成經。為了打破這難堪的僵局,甲木蘇桑布主動承擔領誦,其誦讀嫻熟流利,得到皇帝的賞識:當場授予“卻爾基”學位,允許甲木蘇桑布隨便朝見,見皇帝時可以免行跪拜禮。因為甲木蘇桑布與乾隆皇帝有特殊關係,所以昆都侖召大喇嘛也享有較高的榮譽。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召

昆都侖召前後共建20餘年,召廟建成之後,甲木蘇桑布進京朝見,乾隆皇帝賜名為“法禧寺”,並且贈送一尊“玉石公佈”佛像和《甘珠爾經》、《丹珠爾經》蒙、藏文經卷。

昆都侖召前身介布仁小廟(遺址位於今小黃廟以北),在昆都侖召擴建後不復存在。雍正七年(1729年)建小黃廟,小黃廟本名吉日嘎朗圖廟(漢譯造福寺)。烏拉特中公旗集全旗人力、財力,以烏拉山油松、柏樹、榆木、樺木和巨石為建築材料,歷經20多年時間對召廟擴建。召廟大部分系藏式建築,原有殿宇樓閣23座,住房60餘棟,總佔地面積約110畝。最大建築體為佔地1161平方米的朝克沁獨貢(大雄寶殿),明柱64根,8進81間,整個殿宇金碧輝煌。正門兩側有彩繪四大天王及法輪,殿內有色彩繽紛的壁畫。其次是東、西活佛府、黃廟、小獨貢(小經堂)、藏經塔、加巴(後勤處)、觀音廟、八角過亭等,藏經白塔共4座。最盛時有喇嘛1500餘人。

漫話包頭昆都侖

至今猶存的昆都侖召宗喀巴像壁畫

(三)昆都侖召的其他情況

昆都侖召有東西兩位活佛轉世系統,東活佛共傳7世,西活佛共傳6世。東活佛主持宗教活動、喇嘛管理等寺內管理事務,西活佛主司建設和政務往來。1935年九世班禪羅桑卻吉尼瑪在內蒙古活動期間,曾住過昆都侖召的東活佛府。

小黃廟原主供宗喀巴像及在泥塑山子中的侍列群像,其基本為漢式建築,後半部的牆外有東、西、南三面迴廊,在召內獨具特色。小黃廟的後面原有3座白色的藏經塔(細頸覆缽式),中間的高,其餘兩座稍矮,均比大雄寶殿高,這是包頭少有的景觀,均建於雍正年間, 1967年被拆平。

漫話包頭昆都侖

獨特的昆都侖召藏經塔。攝於上世紀50年代。

廟內除藏文經卷外,還藏有部分蒙古文經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二十日舉行麻尼會,這兩天遊人雲集,香火最盛。

“文革”期間,昆都侖召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毀,房屋被拆,現在僅存殿宇12座、住房51棟。

昆都侖召每年定期舉辦多種法會,除萬燈法會、嘛呢法會之外,還有哈撒兒祭祀、祭敖包、祭火等。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召廟管會主任白斯古楞

昆都侖召除弘揚佛法、舉辦法會功能之外,還兼有學校、醫院、藝術展館的功能。昆都侖召藏有大量蒙、漢、藏、滿文經書。清末,昆都侖召高僧著有《水晶鑑》一書。此書包含蒙古史、黃教史、哲學思想、人文歷史等重要文獻內容,被蘇聯、德國、丹麥等多個國家翻譯。昆都侖召也是當時的診療機構,歷代都有濟世名醫為廣大群眾求醫問藥提供方便。昆都侖召的精美壁畫和唐卡、栩栩如生的木雕泥塑、壯麗恢宏的建築均為恆久的藝術展示。昆都侖召還是當地的物流貿易場所,西活佛府殿柱上還殘留著與商號往來的賬目和契約的痕跡。

漫話包頭昆都侖

昆都侖召學問僧金巴道爾吉著的蒙古學典籍《水晶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