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一直想著好好吐槽一下來著,無奈公司季度財務預測出現了點狀況,整個部門不得不每天加班去解決問題。直到今天禮拜六才終於有點自己的空閒時間。早上把後院的花花草草打理了一遍後,就坐下來寫這篇文章,這些是自己來到多倫多這段日子的一些零星感受,也許有的角度考慮的不是很全面,歡迎大夥兒多多指正。

回想辦理移民那段時間常有同事,老同學,朋友會來和我談談他們感興趣的關於移民加拿大的話題,少不了談起大家從各種渠道聽聞到的關於加拿大的方方面面的各種新聞舊聞。

有趣的是這些傳言有些聽起來很童話,有些聽起來很暗黑,還有不少聽起來很絕對且非常誇張,甚至還會有多有互相矛盾的地方,讓我這個還從沒有到過加拿大的人覺得雲裡霧裡,摸不著頭腦,一邊準備這登陸一邊心裡按各種節奏打鼓。

如今在多倫多已經生活了許久,有了空閒再回頭琢磨琢磨那些當年聽到的傳言,想到有趣之處有時也會不知不覺的笑出聲來,今天就以親身感受給大夥兒撥雲見日,懟一懟那些流傳極廣的關於加拿大的那些並不那麼真實的傳說。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傳言一

加拿大完全是西方飲食天下,中國食材極其少見,中國人去了必須每天逼迫自己吃漢堡披薩,油膩難以下嚥,中國胃苦不堪言。

有時候看電視節目裡面的留學生和新移民在海外就是靠方便麵來解決一日三餐,常有人對鏡頭吐槽已經吃了多久方便麵或者外賣披薩之類的陳詞濫調來博同情。給人的印象好像出國後中國人就完全切斷了和原先食物鏈的關聯,完全到了一個陌生的星球。

拜託這個從《北京人在紐約》那個年代開始用了幾十年的套路電視人可不可以改一改?隨著移民加拿大華人的增長和打拼,單多倫多一個城市就遍佈了不下六十家大型華人超市,不單單提供國內東西南北中直供的各地食材,還有豐富的港臺,日韓,東南亞食材可供選擇,也就是說在這裡不但可以找到自己熟悉喜歡的食材,而且國內超市買不到的東西這裡也可以輕鬆買到。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由於物美價廉,選擇多樣,搞得很多老外都跑來華人超市買菜買肉買活鮮,有一次去超市買菜時裡一個白人大胖子很靦腆的跑過來用英語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在貨架提供的上百種面線中幫他找到"Dan dan noodles",一邊不停表達謝意還一邊說旦旦面太好吃了,他都快饞瘋了。

我完全理解他的苦衷,別說讓他一個老外在讓人眼花的諸多品種裡選出他要的那種麵條,我自己第一次站在豆腐貨架前也是發矇,國內通常最多不過三五種豆腐可以選,這裡卻有老豆腐,嫩豆腐,滑豆腐,芒果豆腐,荔枝豆腐,板豆腐,鮮豆腐......十幾種豆腐。

就算生活在這裡自己不會下廚也不是問題,隨便哪裡都能找到各地風味的華人餐館,什麼生猛海鮮,西北小吃,東北殺豬菜,上海小籠包,香港早茶,選擇多到讓人會犯糾結症。

如果華人說自己在加拿大吃不好,那問題肯定不在加拿大身上,因為這裡匯聚全世界各地的移民,提供不止中餐,還有豐富的日韓,歐洲,中東,南美,東南亞的地道餐食可供選擇,簡直是世界美食集散地!作為一個吃貨,如果可以生活在多倫多和溫哥華這樣的加拿大城市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傳言二

第一代移民必然註定埋沒於加拿大社會底層,一輩子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只有第二代開始才有可能融入社會,生活有所改善。

努力且思路正確的人無論在哪裡都不會白白辛勞,並不是加拿大沒有提供給人民平等的工作機會和上升途徑。在加拿大工作和國內工作如果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加拿大僱主只看中你能實際貢獻的價值大小,如果在靠國內喝酒唱歌,文山會海拍領導馬屁一路平步青雲的話,移民到了加拿大肯定會一蹶不振,因為這些國內算得上過硬的本領在這片土地上毫無價值,不客氣的說這也是很多人迴流的原因之一。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我見過也有很多第一代大陸移民短短數年就從入門菜鳥職位升到總監級別的管理層,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工作都很勤奮,思想開放包容,只接受吸收中西文化中的精華,而且絕不在學習的路上止步。

所以不要說第一代移民肯定如何如何,作為新移民多想想自己應該怎麼調整自己,學習新技能,尊重瞭解別人的文化,讓自己成為可以為這個國家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用一文不值的高傲自尊的殼封起來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裡去對抗外界,只有這樣幸運的女神才會向你投來欣賞的目光,好的機會才會觸手可及。

傳言三

加拿大幅員遼闊,收入又非常高,隨便打個累脖工擁有幾套豪大的洋房都不是事兒!

好多次聽一個老同學講過她有個叔叔在加拿大中餐館炒菜,買了好幾套房子,每年休假至少一個月,而且每次休假都會開著大皮卡去森林打獵,遊山玩水還能帶回滿滿一車獵物,輕鬆瀟灑的不得了。

也聽了不少類似某某人到加拿大做了普通護工或者翻譯,一人靠工資輕鬆供起兩套大房子,自住一套,出租一套的故事。讓人內心無比嚮往,似乎不需要什麼努力打拼,在加拿大就可以輕鬆過上高質量的腐敗生活。

事實上呢?在加拿大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雖然收入相差不如國內那麼懸殊,但區別還是很大的,在大城市一個有經驗的IT 工作者時薪一兩百加幣也不罕見,但大部分的體力勞動者收入還是在法律規定的最低時薪附近徘徊,安省不過$14而已,而多倫多一輛汽車一個月的保險就要幾百塊。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加上加拿大整體物價逐年水漲船高,單單應付生活成本對很多加拿大中的收入階層來說就已經幾乎耗光了每週發下來的薪水,這也是為什麼20%加拿大家庭都是零存款的原因。

而且在加拿大的朋友心裡都很清楚,如果語言能力不是很好只能給當地的華人公司工作的話,收入就更堪憂了,很多掛著經理頭銜的職位也不過稅前四五萬塊(西人工廠普通工人的平均收入),如果夫妻二人總收入在六七萬以下,在多倫多這樣的大都市裡不要說買獨立屋,能供起公寓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且體力工在加拿大基本都是時薪,想休長假就意味著損失那段時間的收入,哪裡來的收入去供每個月幾千塊的房屋貸款呢?所以我很懷疑同學那個靠炒菜謀生的叔叔是不是真的活得那麼輕鬆瀟灑,還是我來了一個假的加拿大。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傳言四

加拿大物價極高,所有床單被褥,鍋碗瓢盆都應該從國內帶過去,否則根本買不起,只能去撿路邊人家丟出去的垃圾回來用。

出國前裝行李的時候,岳父走過來說剛才樓下碰到一個鄰居,她孩子就在加拿大,說一定要裝上床單帶去加拿大,說那裡床單非常非常昂貴,一般人買不起。我當時就笑了,實在想想不出來加拿大人民都買不起床上用品,直接躺在床墊上睡覺是什麼情形!

事實上,同樣品質的東西加拿大普遍比國內便宜很多,尤其是生活用品,國內幾千塊的衣服這裡幾十加幣搞定,國內兩千多一雙的皮鞋這裡還不到一百加幣,一臺50寸左右的日本原產高清電視遇上Bestbuy搞活動三百多加幣就可以搬回家,至於床上用品,在winner全新的五件套不過三四十加幣,國內同樣的只怕要至少翻上數倍!

吃的東西也是超便宜,我的家鄉大連超市裡一斤生牛肉差不多至少要四五十人民幣,這裡品質更好的加拿大本土牛肉幾乎就是大連物價的一半而已。所有的商家都是全年搞活動,各種打折促銷,如果辦了會員卡,等到免稅日,或者辦理了消費返現的信用卡,那就更省錢了。

所以說如果是新移民首次登陸,除了日常用藥和輕便的洗漱用品換洗衣物以外完全沒必要帶任何其他東西,至於笨重的傢俱之類的,更是不如國內就地處理掉,除非是祖傳的重要物件,否則這裡用國際運費就可以買一套更好的了。


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老移民親身經歷,揭開那些不靠譜的傳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