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摘要:一道考驗各城市平衡能力的試題(歡迎關注槓桿地產)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截至4月10日17時,通過“落戶新政”瀋陽已迎來2200名“新市民”。

這是因為4月2日,瀋陽發佈關於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落戶政策的補充意見,7類在沈人員可以落戶。

隨著代表東北的瀋陽高調加入搶人大戰,相關的低門檻甚至零門檻落戶政策,在全國各地已呈遍地開花的趨勢。

關於人口的重要性,槓桿地產之前已經重複過無數遍,國內城市也深諳其中的道理。於是,搶人大戰還在繼續,且沒有任何休止的跡象。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1

落戶政策已沒用?

光看上面這個小標題,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標題黨?

其實真不是驚悚,早在3年前,槓桿地產的好基友槓桿遊戲就一語道破:城市為了搶人所出臺的落戶政策,最後會沒有太大用處。

《重大信號!發改委點名,這些城市注意了》這是槓桿地產上週剛寫的,其中專門解讀了發改委在《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白紙黑字:

“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

如今頂層設計方面都要求各級城市降低落戶門檻。而地方層面的人口大戰更是已經開打多年,而且加入的城市越來越多。

如果大多數城市都在降低門檻,對個人而言,確實會更方便落戶,這是好事。

可站在城市的角度,這不等於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嗎? 這座城市的優惠,那座城市也有,很多城市都有。

顯然,城市競爭沒到終局,人口大戰也沒有結束。只是城市想通過低門檻或零門檻的落戶政策來搶人,怕是走不通了。

如果這樣,哪些城市最有可能贏呢?或者說,城市還能通過其他方式搶人嗎?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公報 統計製圖|槓桿地產·道一

這是槓桿地產整理的,主要城市2019年常住人口數據、變動情況。除了極個別城市,我們可以去回溯往年,人口增量,其實都不那麼來勁了。

大家都疲軟了,看客也都看軟了。地產投資又基本被鎖死,你懂的。

另外多說一句,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數據,不過是0.5-1%抽樣,看看就好,也不用太當真。


2

搶省內:鄭州比成都有戲?

毫無疑問,“強省會”已經成了這幾年城市發展的熱門詞彙。這也是中國最新一輪城市崛起的趨勢。

省會,在聚集省內各種資源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在這個出發點上,吸引省內人才安家落戶,省會城市無疑搶得了先機。

除開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中國有近30個省和自治區,豈不是有近30座城市成為大贏家?

當然不是。雖然都是省會,身後的省情卻各不相同。具體到搶人方面,人口大省自然有天然的優勢。

按照2019年的常住人口數據,我國人口前10名的省依次為:廣東(11521.00 萬人)、山東(10070.21萬人) 、河南(9640萬人)、四川(8375萬人)、江蘇(8070.0萬人)、河北(7591.97萬人)、湖南(6918.4萬人)、安徽(6365.9萬人)、浙江(5850萬人)、湖北(5927萬人)。

以上也是中國常住人口大於5000萬的全部10個省份。相應的,正常情況下,這10個省的省會在新一輪搶人大戰中,贏在了起跑線上。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這就解釋了,同樣是國家支持建設“國中”的城市,西南的“國中”成都為什麼比西北的“國中”西安要更有戲一些。

去年四川人口為8375萬人,而去年陝甘寧青新這西北5省(區)人口加起來也只有1億人左右。

也就是說,假如其他4座西北省會: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都放棄搶人,全部為西安輸送人口,西安的腹地體量也僅比四川高一丟丟。

東北同理,遼吉黑3省人口也只有1億左右。而東北平原上可是分佈這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4座副省級城市,且GDP總量差不多。

內部競爭已經如此慘烈,就不難理解文章開頭瀋陽搶人的急迫心情。

再看看人家鄭州,河南人口已經將近1億。河南或四川1個省,相當於東北3省或西北5省。鄭州和成都自然就淡定很多。

如果鄭州和成都這樣的人口大省省會非要決出一個高下,你支持哪個?

這裡的分析,涉及到大家都聽說過的另外一個概念——首位度。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圖表來源|西部城事(特此感謝)

成都目前在省內首位度已經很高了,而鄭州才剛剛開始,潛力和想象力都非常可觀。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濟南和青島,山東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堪稱大省,甚至是北方第一省。

但無論是省會濟南,還是最大城市青島,人口增量的數據都不好看,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3

搶鄰居:重慶、成都贏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的落戶政策死不鬆口,廣州、深圳雖然隨和很多,但對學歷、職稱的條件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算不上零門檻。

一線城市牛氣,一個很根本的原因,也是一個很直觀的表現是,它們能在全國範圍內吸引人,都不用搶。

其他城市暫時還是不要做這個夢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穩住自己基本盤才是務實之道。

不過確實存在一種特殊情況,有的省份由於行政區劃原因,能成功從鄰居省份搶到人。

最典型的是南京,南京西側就是安徽,南京市界也就是江蘇省界。南京距離合肥僅150公里,堪稱中國最近的兩座省會。

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有一些歷史原因,成就了“徽京”的頭銜。

但這沒啥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作為江蘇省會的南京,雖然能成功從安徽手上搶到人,卻沒守住自己的基本盤。蘇南地區,基本跟著上海走。

烏魯木齊也是類似的例子,由於甘肅狹長,河西地區距離省會蘭州太遠,酒泉下轄的一些地方(比如敦煌)距離蘭州超過了1000公里,直接導致了一些河西地區的人去新疆工作。

更典型的例子是內蒙古,內蒙古本身就是多個省合併而來,更為狹長。導致內蒙古東部地區的人更習慣往東北流動。

只可惜東北吸引來了內蒙古人,卻沒留住自己人。

唯一值得表揚的是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後,確實發會了帶動作用,成功將川東、鄂西、黔北納入自己的腹地。

但這也意味著,看上去強勢武漢和成都,並未守住自己省內的盤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重慶GDP高居全國第5。前面4座恰好都是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不僅能吸引隔壁和周邊的人,還能吸納全國範圍的人。當然,重慶發展還任重道遠。

同樣,成都也比較明顯,可以從重慶及周邊省區吸引人。

比如西北人可能直接跳過西北中心城市西安,選擇去上海發展。東北人可能直接跳過東北中心城市瀋陽,選擇去深圳發展。

什麼時候重慶把影響力擴張到更遠的地方,大概就是它成為一線城市的時候。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4

為啥不能學北京和上海?

上文,槓桿地產提到了山東的濟南和青島,這一對省內CP在搶人大戰中,表現得不給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浙江,同樣是一個省會和一個港口城市,同樣是一組副省級城市。杭甬雙子星去年為浙江搶來了近90萬人,而膠濟雙子星僅不到20萬。

前面,槓桿地產花了兩部分,談的是去哪裡搶人,省內或隔壁省。

杭州和寧波走的明顯不是這個路子。

由於離上海太近,理論上杭州這個省會守不住省內基本盤。隔壁的江蘇和安徽,同時也是上海的腹地,依舊不可能與上海爭。

究其原因,還是浙江做到了產業先行。只有合適的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就業機會,才能真正留住人。

否則,你把人搶來了,人家沒工作,最多也就是買一套房草草了事。雖然在短期內能拉動了房價,卻影響了區域價值的長期上漲。

相關的鬧劇,伴隨著搶人大戰,已經上演了不少。

瀋陽、重慶!搶人大戰重啟,很多城市都搶錯了!

對杭州而言,自然是互聯網經濟和創業熱潮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就業機會。對寧波而言,是鄉鎮企業以及製造業的升級,穩紮穩打。

雖然寧波臨海,卻沒有走東莞那樣較多依賴出口的路徑,反而逃過一劫。反觀東莞,由於爭端升級,這幾年隨著一些廠遷走,東莞人口增量大不如前。

一言蔽之,在各地落戶政策趨同的情況下,通過產業吸引人變得至關重要。

杭州和寧波的成功,其實也是產業選擇和佈局的成功。

這其實也能解釋北京和上海情況,除了政策嚴控外,產業“不容人”也是人口增長乏力的原因。

京滬處於中國城市金字塔最頂端,有資格選擇產業。也很自然選擇了以金融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業,還有大國企、央企的總部。

大國企工作機會多,進去的門檻高。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創造GDP厲害,卻不帶來大量就業崗位。後一點上,做得更“極致”的是香港。

兩個原因疊加,即使京滬好落戶,也依舊令人望而卻步。

不過京滬屬於幸福的煩惱,卻也告訴其他城市一個道理,京滬有資格任性,其他城市沒有。

選擇和佈局產業,既要考慮創造GDP,又要考慮帶來大量就業,還要謹防對海外市場太依賴。這真是一道考驗各城市平衡能力的試題。這比簡單搶人難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