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前言:

明神宗萬曆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由此開始了明朝統治最長的一個朝代。

幼年登基的小皇帝,離不開身後輔佐他的大臣,其中又以首輔張居正為主。明穆宗臨終託孤,將萬曆託付於張居正身上,張居正又是一位特別嚴厲的老師,因此萬曆的童年都在張居正的嚴苛教導下度過。

作為天下之主的萬曆,登基之後與母親的關係也愈發疏離,昔日親密的母子關係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各種文章和附表所表達出的仁愛孝義。身處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萬曆,很多事情都不由自己做主,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行為舉止。

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張居正死後,萬曆本以為從此可以憑著自己的想法行事,但從立儲之爭、寵幸後宮妃嬪之事,萬曆才明白自己不過是整個朝局中的一顆象徵性棋子。明朝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看透本質的萬曆從此消極怠工三十年,時有時無地批閱奏章,以這種默默無為的方式來對抗整個朝局。

張居正的死、萬曆的消極罷工,直接導致了明朝政局的走向,大明王朝也從此時開始走向下坡路。明神宗死後長子朱常洛繼位,但明神宗死後僅僅只過了24年,大明王朝徹底滅亡。

從萬曆的童年經歷來看,受制於皇帝身份的他抹去了個人的天性,被傳統禮教固化後,他的思想和行為都變得身不由己,這是一個朝代賦予他的悲哀,也是他身為天子的最終宿命。萬曆童年的經歷和思想,不僅影響了他今後的人生走向,更影響了整個時代的命運。

早熟的君主背後,是疏離的母愛和嚴格的規章禮制

1、極具天賦的小皇帝

“萬曆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貴的儀表給了臣僚們深刻的印象。他的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並有餘音嫋嫋。從各種跡象看來,他確實是一個早熟的君主。”

據史籍記載,萬曆三四歲時就能讀書,在孩童中屬於佼佼者。但按照天子身份的要求來評判,他又遠遠不合格。處在這種矛盾之下的萬曆,他的上朝就是依葫蘆畫瓢似的回答朝臣的請示,或者用口袋裡備好的紙片來簡單的履行小皇帝的職責。

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2、明朝最嚴厲的太后

萬曆未登基之時常伴在母親膝下,盡情地享受著母子間這種天性之愛。萬曆繼承大統之後,各種皇家習俗無形地將兩人隔離開來。

最典型的例子是萬曆為母親修葺好宮殿,對方回饋的不是一個母親慈愛的話語,而是作為太后對皇帝讚賞的一篇文章,並且當做文獻給全國臣民做出表率和指導作用。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變成了各種形式化的流程,隨之而來的還有太后愛子心切的嚴厲。

馮保是萬曆幼年時期的伴侶,也是太后在萬曆身邊的耳目,萬曆有任何逾矩、功課偷懶的行為,都會被太后知曉。馮保將萬曆的不好透露給太后,等待他的就是一場嚴厲的懲罰。

3、全方位監管的張先生

張居正除了首輔之位外,還身兼萬曆的教育之責。萬曆從小學習什麼功課、由哪些老師任教、功課所用的教材都由張先生把關,可以說萬曆是張居正按照自己腦海中的皇帝模子所教育出來的一個皇帝。

與太后的愛子心切不謀而合,張先生對萬曆也十分嚴厲,昨天的功課如果在第二天的抽查中不合格,萬曆就會受到嚴師的質問,小皇帝因此從不敢懈怠。

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掌握大權後的萬曆,依然處處身不由己

1、官員對皇帝的監督已經深入到後宮之事

大婚後的萬曆搬出了太后宮殿,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從小深受管教的他以為重獲了自由,卻也倍感寂寞。此時的後宮出現了一位鄭氏,她聰穎機智,看透了萬曆作為君主背後的軟弱,順理成章地成了萬曆最信賴的寵妃。

萬曆想冊封愛妃鄭氏為皇貴妃,卻受到了朝臣的異議,他們認為皇長子母親王氏僅居妃位,皇三子生母鄭氏不應僭越。此時的萬曆心有不快,自己是一國之君,竟然連後宮之事都無權做主。

2、國本之爭導致君臣之間白熱化

繼上次皇貴妃冊立之事後,萬曆又愛屋及烏想把鄭氏的兒子常洵立為太子,也遭到了文官的集體反對,他們認為應該遵從長幼順序,不能本末倒置。於是群臣君主各執己見,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拉開序幕。

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朝臣認為朱常洛身為萬曆長子,理應繼承大統正位東宮,但萬曆卻認為朱常洛只是他一時寵幸宮女王氏所生,心裡更偏愛鄭氏所生的朱常洵,因此以各種理由推脫大臣的諫言,遲遲不立太子。

國本之爭最後的結局,萬曆順應了朝臣的意見,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但這種迫於輿論壓力下促使君主改變舉措的行為,卻在身為天子的萬曆心中留下了更多的屈辱。

3、萬曆消極怠工三十年,直接導致了明朝局勢走向

張居正已死,自己也掌握大權,萬曆本以為自己可以發揮最大的權力,但后妃之事、國本之爭讓他徹底明白整個朝局框架已經根深蒂固,絕不是他個人所能動搖。

與此同時,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無數的大臣被捲入其中,被貶或被罰,明神宗自己也被折騰得抑鬱寡歡。最終這位少年老成的君主與他的臣子鬧掰,決定用消極懈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爭,開始了三十年不上早朝的局面。而他這種不作為的主政方式,雖然讓明朝在慣性的作用下平穩地度過了三十年,但也成了大明朝逐漸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明神宗的幼年經歷,解析童年對一個人、一個時代產生的影響

縱觀萬曆的一生,不論是童年還是成年時期,他都被一張身不由己的標籤貼住。拋開他身上的時代因素和身份因素,僅僅作為一個孩童來說,他也是不幸的。因此在之後的行為中,他無時無刻地想實現自己的權力自由、戀愛自由,這正是他童年享受不到自由的體現。

從萬曆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童年對一個人的終身影響。磨滅孩童身上的天性、墨守成規地管教、以及畫地為牢式的教育,不僅培養不了出類拔萃的孩子,反而會磨去孩子原本的稜角,最終變成一個泯然眾人矣的泛泛之輩。

結語:

明史一直以來被眾人津津樂道,萬曆又是明朝歷代皇帝中比較特殊的一位。在萬曆繼位的前十五年中,通過張居正大刀闊斧下進行的各種改革,國家收入劇增,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出現了短暫的萬曆中興局面。

隨著張居正逝世、萬曆的消極怠工,明朝開始由盛而衰,至此一蹶不振。萬曆駕崩之後明朝只繼任了三位皇帝,僅僅維持了24年時間,大明王朝從此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