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高能預警,本文嚴重燒腦,如需幫助,請將此文轉發給楊振寧先生或者楊翁帆女士獲取幫助。《三體》迷或者《流浪地球》迷可轉發大劉。

本文為紀念弗里曼·戴森而作:2月28日,弗里曼·戴森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附近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6歲。弗里曼·戴森是一名頗有遠見的物理學家、數學家,曾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並獲得過 196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他最為大眾所知的構想,是被稱為「戴森球」的巨型結構。

小時候,學齡前的我,夏天躺在稿秸涼蓆上乘涼,在一棵棗樹下,白天望著天上的白雲飄來飄去,幻想著白雲上面住著人家;夜晚望著滿天的繁星,幻想著那裡可能會有很多的世界。也會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小男生,躺在稿秸涼蓆上乘涼,也望著滿天的繁星,觀察著我們的星球。

穿越遙遠的時空,我把童年的問題帶到了今天,諸多靈感的疊加,終於有了一絲頭緒,我把我的想法整理出來,大體上形成了一種假說,可以作為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稱為馮氏宇宙文明進化鍾假說,並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兩個預言,分別為馮氏星光漸滅預言和量子糾纏廣播預言。以下是思考的基本邏輯圖,後面我會詳細介紹這一個假說和兩個預言。對於不熟悉費米悖論、卡爾達肖夫指數、德雷克公式、戴森球等等屬於的讀者,我會稍微做一個概念的普及。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幾個基本概念

如果大家已經熟悉費米悖論、卡爾達肖夫指數、德雷克公式、戴森球這些概念,可以直接跳到宇宙文明進化鍾假說。

先來普及一下什麼是費米悖論,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是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的老師。費米子、100號化學元素鐨、美國著名的費米實驗室(Fermilab)、芝加哥大學的費米研究院(The Enrico Fermi Institute) 都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1949年,費米還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個複合模型。

在1950年的一次非正式討論中,費米在和其他的物理學家在討論飛碟及外星人的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如果銀河系存在大量先進的地外文明,那麼為什麼連飛船或者探測器之類的證據都看不到?"費米悖論"隱含之意是,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某處。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到底銀河系有多少星球可能有智慧生命呢?1961年,天文學家兼美國地外文明搜尋(SETI)組織創始人弗蘭克·德雷克,發明了一個公式,並利用這個公式去進行計算,結論是銀河系大約有12000個文明。

公式為:N=Ng×Fp×Ne×Fl×Fi×Fc×FL

N=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

Ng=銀河系內恆星數目

Fp=恆星有行星的比例

Ne=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

Fl=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Fi=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

Fc=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概率

FL=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週期中佔的比例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卡爾達舍夫等級(Kardashev scale)是一種用來衡量一個文明的技術的先進等級的方法,以一個文明能用來與通訊交流外行星的能量的多少為基礎。也就是說能用大量能量與外界溝通的行星,才可以算入卡爾達舍夫等級。

類型I :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主宰這顆行星以及周圍衛星能源的總和。

類型II :該文明能夠掌控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

類型III :該文明可以掌控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的能源而為其所用。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當人類的文明進化到卡爾達舍夫等級類型II時,人類智慧就可以利用所有恆星的能源,人類就會建立一個包裹太陽的球殼,將所有太陽能關閉在其中,100%利用。這個球殼就稱為戴森球。

他認為,地球這樣的行星,本身蘊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足以支撐其上的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而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絕大部分能源——來自恆星的輻射——都被浪費掉了,目前我們太陽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 1/109。戴森認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我將在第2部中,討論一個有關戴森球的問題,如果以太陽中心為球心,利用所有地球的材料,在一個天文單位之處,也就是地球現在的位置上做一個球殼,把太陽包裹在其中,這個球殼的厚度將是多少?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馮氏宇宙文明進化鍾假說

從哥白尼的時代開始,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這就將地球文明平庸化了。後來也有科學家提出地球文明的平庸學說,地球只不過是在銀河系上百萬個文明中普普通通的一個文明,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結合了平庸學說、正態分佈、達爾文進化論、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假說,我把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提出了馮氏宇宙文明進化鍾假說。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按照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地球文明處於0.7的位置,根據地球文明平庸論,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應該也和我們處於相同的文明等級,或者說所有的文明呈正態分佈,在置信區間內,其他文明有非常大的概率和地球文明並駕齊驅,也同樣處於0.7的位置。

整個宇宙的各個文明的發展,文明逐步進化,沿著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向前行進,以近似的時間共同達到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I、II、III。

宇宙文明的正態分佈理論,我們可以回顧歷史去看,可以找到很多的類似的現象,比如說在地球上各個大洲,都發現了相同歷史時期在巖洞裡面的巖畫,彷彿智人之間是心靈相通的。再有一個例子就是不同文明文字的誕生,四大文明古國,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國,彷彿都是在同一時期發明了文字,在埃及發明了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

當孔子在中國創立儒學的同時,釋迦牟尼在印度創立了佛教,蘇格拉底也在古希臘點燃了文明的曙光。他們居然生活在同一時期。

如果宇宙文明進化鍾理論成立的話,我們就可以推導出一系列的推論出來。第1個推論,也就是第1個預言,是馮氏星光熄滅預言。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星光熄滅預言

根據宇宙文明進化鍾理論,所有宇宙文明在經歷一段時間之後,在T1附近,同時達到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II型文明。在這個時間點上,所有的文明都建立起了戴森球,通過戴森球將整個恆星的能量包裹住,100%利用了所有恆星的能量,在戴森球之外沒有光線遺漏出來,就好像星光熄滅了一樣。

由於星球之間有比較大的距離,在戴森球封閉之前最後的光子,根據星球之間的距離,要經過若干年才會抵達其它星球。假設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是半人馬座,距離我們4.3光年,當半人馬座的恆星被戴森球包裹住,也要經過4.3年以後,我們才會看到半人馬座的恆星星光熄滅。

當所有恆星的文明都達到了二級文明,星光會在同一時間全部熄滅,但從地球上觀察,我們會看到距離我們100光年的星球,要100年之後才會星光熄滅;距離我們一萬光年的星球,要到1萬年之後星光才會熄滅。由於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光年,太陽位於銀河一個支臂獵戶臂上,至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26,000光年,因此大約在76,000年以後,整個銀河系的星光將全部熄滅。

位於波江星座距離地球150億光年區域可能存在"宇宙牆",橫跨35億光年。所謂宇宙牆就是一個空洞區域,看不到任何星光。也有可能是那些文明已經率先達到了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II型文明,已經建立好戴森球,星光已經熄滅。當然你會說這可能是一個問題,是不是意味著那些星球文明比我們領先150億年,並不符合文明平庸理論,但是這可以用正態分佈的小概率事件來解釋。當然,如果說你把宇宙大爆炸理解為一個氣球在膨脹,空洞區域也可能是吹破的氣球局部,這是我的吹破氣球假說,以後我再撰文說明。

量子糾纏廣播預言

在宇宙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但是鑑於恆星之間廣袤的距離,還是很難實現星際間旅行,但是星際間的通訊是可能的,要想實現超光速的通信,目前只有三種速度,可能超過光速,分別是蟲洞技術,也就是時空間彎曲,宇宙膨脹速度,和量子糾纏。前兩種由於消耗的能量過大,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最有可能的星際間通訊,會由第1個文明發展的領頭羊,發明出量子糾纏廣播能力,發送量子糾纏信號到銀河系的每一顆星球。

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紀念弗里曼·戴森(一)

這種量子糾纏廣播信號的體現形式,就是類似於一種海市蜃樓的景象,領頭羊文明發明出這種技術,就會通過宇宙廣播的形式,到那個時候,我們地球人也能夠接收到這種信號。

(本文作者為《昇華洞察》頭條號主編馮昇華)

洞察歷史,洞察體驗經濟,洞察工業復興,洞察思維,洞察科學,洞察宇宙,歡迎訂閱《昇華洞察》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