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本書刷新了你的世界觀,為什麼?

龔一鳴


《幸福課》。

一開始朋友給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時,我看了一眼書名便沒有再放到心裡。這本書的書名乍一看有些俗套,太容易被別人誤解為普通的心靈雞湯。

直到有一次,我閒來無事翻看這本書,看了序言之後,感覺自己彷彿發現了一個寶藏。

當今時代,太多的人很難感受到幸福,對世界周遭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不滿。對平庸的恐懼、愛的匱乏、不安與孤獨、敏感、內向、空虛......這些都是許許多多現代人每天焦慮與困惑的來源。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避免自我苛責,如何接納自我。作者通過解答十二封諮詢者的來信,讓我們開始學會如何溫柔地與內心和解。

與其說這是一本對經典心理學問題的探討書籍,不如說是一本關於自我否定和懷疑的治癒說明書。

《幸福課》與其他書籍相比很大的一個不同是,你能時刻從書中的字裡行間裡感受到溫暖,它的敘述方式同樣非常溫暖。這不是假大空,而是會給你一種對面有位知心朋友在不斷引導你的錯覺;那些溫柔的感覺並沒有浮於表面,而是藏在段落裡一點一點沁潤你。

我以書中的序言為例。作者對於追求幸福的看法是這樣說的:

“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為登山,登頂只是瞬間的事,而攀爬的過程卻艱辛而漫長,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

有時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過。有時候,你爬的那座山,雖然我沒爬過,但我從我所在的地方望過去,能夠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裡有路,哪裡有坑,我指給你看。”

生活對於作者而言沒有了攀比、妒忌和追名逐利。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攀登的山,但過程都同樣艱辛漫長。

對於我們每個個體而言,其他所有人都是這一路一起陪伴自己的同行者。有些路我們可能先後走過,有些路雖然不同,但我可以盡我所能地幫助你,這就是人生中的追求幸福。

作者將這樣的人生隱喻為“一棵樹”,我很喜歡。

“樹,追求共贏,它們不相互競爭,而總是默默地相互致意,既相互獨立,又攜手完成使命。”

很多人的焦慮都來自於別人有形無形中施加的壓力,我們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喜歡單打獨鬥,常常心裡暗自較勁。這樣的人,活得很累。

當我們學著成為一顆樹,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因為這時候我們的目光不是死盯著旁邊人,而是向前看,專注於自己的不斷成長並真心為此感到喜悅。

“如果說本書中讓我們焦慮的 ‘遠方’是完美又脆弱的虛假自尊,抽象又飄渺的高遠目標,對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期待。快速免於匱乏的想象,高效專注、心無旁騖的狀態,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人格,與父母和朋友的完美關係……

那‘腳下’則是把失敗當作反饋的成長思維,認真對待瑣事的無差別心,不功利的興趣和努力、匱乏和不安中的淡定從容 、內疚與自責中的自我和解,對性格優勢和缺陷的瞭解和接納、在不完美關係中的自我滋養……

這些‘遠方’都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它既不像這個真實的世界,也不像我們真正的自己。 它是我們應對匱乏和不安的想象,並不是真實的幸福。而‘腳下’呢,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我們踩下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不用擔心我們會因此走不遠。腳下的路,延綿不絕。

這些段落同樣出是書中的內容,現在讀起來依舊熱淚盈眶,有著滿滿的感動。

身邊的無數人都告訴你要完美、要樹立高遠目標、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要高效專注和八面玲瓏,但很少有人關心,在午夜夢迴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否已經被不安包圍得透不了氣。因為源於自己的最真實的情緒才是你應該關注的地方。

就像作者所說,那些期盼和遠方都很好,可它就是不像我們最真實的自己,它是想象,而不是幸福。

跟隨這本書,我們慢慢會明白:真正的進步不是自我懷疑和焦慮,而是你認真體會接納自己後進步的喜悅;真正的進步不是迷茫和不安,而是始終被美好目標所吸引。

作者一步步地告訴我們,我們不用那麼著急,更不用擔心自己會走不遠。只要我們與自我和解,走出的每一步都會很踏實。腳下的路,綿延不絕,做好該做的,改變一定會發生。


懷左同學


文森特·魯吉羅的《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這是一本介紹批判性思考方法的書。我是從李笑來老師那知道了這本書,他讀了不下十遍。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的思考世界是混亂的,模糊的,是想當然和自我感覺的世界。

我一直用著一套模糊的思維方式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

讀了這本書之後,整個世界變的格外清晰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用感覺去處理問題了。

得到三點重要認知,與你分享:

01.我們的個性導致了觀念的不同,而且有的觀念是極為錯誤,但是我們自己卻毫不自知。

比如,有的人為了讓孩子早點能賺錢竟然讓他輟學。
再如,如果你生活在19世紀的英國,你會贊同公開拍賣自己的老婆。

02.我們經常使用易犯的思維謬誤去解決日常問題。

作者列舉了20多種常見的思維謬誤,比如刻板印象,攻擊批評者,無根據的假定等等思維謬誤。

比如,你會不自覺的認為某些地方的人怎樣怎樣,這種地域歧視你還覺得很正常。

再如,老司機更容易假定自己不會發車禍。而上海市2015的一項交通調查統計發現,駕駛人的駕齡在10年以上的發生事故較多 ,分別佔機動車肇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27.1%和31.58%。

03.讓你不迷信權威,不人云亦云,獨立思考,成為個體的方法:

  1. 在你聽到某種主張或看法時,保持作出的反應都是嘗試下的。在未考查它之前請不要接受它。

  2. 想一想,你為什麼會作出這個反應。是什麼觀念或概念讓你產生了這種想法?它出自哪裡?是來自父母、同學或者影視節目,甚至是道聽途說?

  3. 考慮對這個主張作出的其它可能的反應。

  4. 問問自己,是否有比第一反應更好的反應。

我感覺自己讀完這本書之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了。不再對什麼事情隨便說“我感覺”。而是開始使用“我認為”,“依據是”,“統計顯示”這些詞語。

明韜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裡第一本閃過的書,就是《事實》,它真的刷新了我的世界觀。你有想過,你所認識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世界這個問題嗎?因為在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並不是現存世界最真實的樣貌,似乎我對它的認識還留存在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簡單來說,就是我想象中的世界要比真實的世界更加黑暗。


實際上,這些錯誤的認知,都來自我們的本能,在從前,這些本能是督促我們上進的動力,甚至在遠古時期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生存,但顯然在現代社會,這些本能給我們帶來了困擾,甚至是給我們提供了錯誤的信息。

假設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明白“事實”的情況下,用錯誤的信息來進行導航,那麼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有失偏頗,或者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通過擺脫錯誤的、過分情緒化的世界觀,真正學會用事實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要摒棄錯誤的本能。

錯誤的本能包括一分為二、負面思維、直線思維、恐懼本能、規模錯覺、以偏概全、命中註定、單一視角、歸咎他人、情急生亂,《事實》這本書將會教我們控制這些本能,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勢,瞭解真實的世界。就好像是牛奶和蔬菜一樣,我們必須讓它保持新鮮,因為這些東西即使看似保持不變,但很快的也會發生改變。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以偏概全,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結果是我們很難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我們要學會經常質疑自己,讓自己想到更多,想的更全面,儘量注意大多數,時刻保持探索欲和好奇心,畢竟我們知道的很有限,而未來,我們還需要知道更多。


書不白讀


短評:一個超凡脫俗的凡人開創美好時代的故事。

關鍵字:努力/美好/愛情/友情/忠誠

評論員:水色冷無痕

書名:大美時代

簡介:

一本描述美術學院生活的職業文每個聽見美術學院的人,都會會心一笑,露出那種你懂的表情。沒錯,美術學院確實有畫那啥的課程,可不是每個專業都會畫。好比萬長生,他考的是國畫系……可他也沒想到……

書名和簡介:

一個有點俗氣的書名,讓我心生好奇點進去。結果證明,好書起個俗名也是個引發關注的好辦法。

簡介雖然用了聊天的口氣,可是作者用專業知識在簡介中調侃是怎麼回事,這樣引出我們的大美主角真的好咩!

正文書評:

小說講述了一個來自鄉村廟堂的廟守,為了一張學歷證不得不走入都市的故事。這句話看起來有兩點悖論。農村人進城,那有可能會面對各種不習慣、不適應、被輕視、被排擠;鄉村的教育水平想要與都市人爭那張學歷文憑還是頗有難度的。

可是大神下筆,僅僅用黃金三章就解決了上述悖論,將一位市人眼中身著落魄夾襖卻能面對異樣目光不卑不亢、好學謙遜的廟堂世子形象描繪得深入人心。那種不盲從、不市儈、有自信、有追求、專注認真、踏實誠懇的男人形象,就在主人公一次次持筆勾畫、一段段風趣對白、一件件生活日常、一點點細節演繹中躍然紙上。

說實話,小說最初吸引我的就是作者筆下的男主角。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能如此細緻地塑造出這樣不落俗套的人物形象,離不開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社會感悟和紮實的專業素養,這是能寫出深度好文的文化積澱,也是很多創作者所缺乏的。

當然,好文看點絕對不只有這一個爺們兒。他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困難、愛情、友情,都成為構築這個“時代”不可缺少的因素。創業的不易守業的艱難,感情的糾結和抉擇,主要人物在這一過程中的成長方向都不同程度地牽動著讀者的心情。相信,當最後塵埃落定,它們終會成為美好時代到來的征途上走過的最美的風景。

總之,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你們看一遍,又一個都市勵志成長故事,說不定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



水色冷無痕


小時候,生活自然文庫《動物行為》讓我學會了一個特殊視角:用動物屬性解釋人類的行為動機。記得最著名的恆河猴實驗的照片讓我從此堅定不移一個信念:感情和溫暖遠比利益重要。成年後,我嘗試用這本書闡述的各種原理審視這個世界,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真相。例如,國際會議、重要合作為什麼總要安排宴席,因為那些衣冠楚楚的政客,活動的動機和非洲大草原分食獵物的鬣狗沒什麼分別。”一起吃個飯”,意思是”咱們是一夥的,可以一起獵食”。再比如現在的女士瘦身,為什麼很多都是再節食也效果不大,因為她們沒注意到當人類還是猿人時就進化出的生物屬性:儲存脂肪來抵禦寒冷與饑荒。所以吃得越少,穿得越清涼,身體就越以為遇到了災荒,會更積極得把食物轉化為脂肪。所以為什麼有人再饕餮都不胖,有人喝口涼水都長肉呢?就是因為這種動物本能。真的想瘦身:吃飽穿暖。

過了中年後,《平凡的世界》又給了我很多答案。過去認為挫折、苦難、糾結、人性的衝突,只是像文學作品和電影裡描述的一樣特殊,而生活是平淡的。可是用人生經歷和書裡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其實現實更戲劇化,更殘酷。路遙用生命書寫的平凡的世界,對我們最大的貢獻是樹立起孫少平孫少安這些平凡但偉大的形象,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的生活並不平凡。





傲翔鷹999


讀完這本《世界觀》,受益匪淺,想推薦給每一位讀者!讀到精彩處,真的是激動的抓耳撓腮。毫不誇張的說,這本書是近半年來,最刷新我認知體系和大腦操作系統的一本書。

我之前不太相信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但這本《世界觀》讓我之前的很多想法發生了改變。另外,讀《世界觀》的感覺,像極了追劇,一天看一點,引人入勝、欲罷不能,太精彩了!可惜我英文水平達不到讀原著,否則該有多爽!這是一本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史的書,說是適合初學者看,但如果一點也不瞭解這方面知識,或者完全不感興趣的話,初讀還是會感覺晦澀難懂、無聊透頂。但如果你對科學、物理學、天文學、倫理學,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演化論感這些方面興趣的話,這本書你一定要看!

這本《世界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內容是科學哲學,也就是說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看待世界,我們的世界觀,組成世界觀的核心拼圖和邊緣拼圖,我們的核心觀點是怎樣形成的。第二部分是科學哲學部分,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兩個不同核心科學觀點變化,理解和闡述其背後的科學原理與理論依據以及與時代背景對應的表現,還包括愛因斯坦到量子力學還有進化論的近代科學部分。它有的地方很通俗,結合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景,把一些艱深的觀點和理論,解釋的比較易懂。但有的地方也比較考驗大腦,比如說一小段文字我得反覆看三四遍才能理解,邏輯很繞,這也是有趣的地方。

聊聊給我的一些啟發,人們已經形成的認知體系和世界觀基本上很難撼動,也就是說,改變一個人的難度很大,基本是沒戲的,因為他的認知已經是生理性的了,不可能輕易被改變。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觀,是由一個大的拼圖組成,最中間的部分是由核心觀點組成的核心拼圖。比如亞里士多德的核心觀點是“地心說”,他的其他一切觀點是基於證明核心觀點的正確性而存在的,他的所有觀點都是緊密嵌合在一起的。而哥白尼的“日心說”,與亞里士多德完全相反的一個觀點,他的核心拼圖是“太陽是宇宙中心”,他的其他邊緣觀點都是基於這個核心觀點而存在的。我們無法判斷哪個觀點是對的或者是錯的,因為在當時的世界,他們的觀點也是被人們堅信不移的。如今的我們,接受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從小灌輸給我們的“日心說”(在太陽系裡),“地心說”已被推翻,那麼如果我們從小接受的是亞里士多德世界觀教育,我們眼中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呢?

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有自己的核心拼圖。最近我在讀《水滸傳》,在水滸人物裡,他們各自也有自己的核心拼圖,可以說,他們的所有選擇與人生軌跡,都是圍繞核心拼圖而成立和存在的。拿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魯達舉例,魯達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善良仁慈,他身上有很多高貴的品質,很具慧眼,有慧根。這些標籤,都是在他世界觀核心拼圖作用下產生的,魯達的核心觀就是公道之心,所以他在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選擇了除暴安良、幫助弱小,自己丟了飯碗,出家當和尚,最後落草為寇。

另一個代表性人物林沖的核心拼圖是畏懼權勢、委曲求全、弱者思維,林沖就絕不會像魯達那樣,拋開世俗,踏入江湖。魯達可以為一個陌生的女孩受欺負便殺了鎮關西,林沖的娘子被欺負被調戲他都可以表現得很慫,反過來,魯達可以為了林沖得罪高俅得罪朝廷,而林沖卻做不到,他們的核心觀點就是不一樣的。那麼哪個是對,哪個是錯?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想改變林沖,魯達可以舉100個例子,但林沖不會聽。相反,林沖也可以舉100個例子證明自己是對的,魯達也不會聽。兩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常識,如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我們也會覺得自己認為的一些觀點是常識,實際上真不一定是,而且,極有可能我們的很多觀點是錯誤的。

每個人的觀點基於兩個事實形成,概念性事實和經驗事實。經驗事實就是我們親眼看到的,比如“我看見桌子上有一本書”,這是事實,是我親眼看到的事實。概念性事實是我們對世界的一些主觀看法,比如“人必須結婚”和“人不需要結婚”,如果你同意前者,那麼當有人說“人不需要結婚”時,你肯定會認為他說的不對,你覺得“人是必須結婚的”,當對方問你為什麼呢?你說,因為自古以來,結婚佔據多數,佔據常態,哪有不結婚的啊?這就是典型的“真理融貫論”,當你的觀點與某個群體的觀點是一致的,你就認為你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如果這個群體的觀點是錯誤的呢?

你的觀點因為符合別人的觀點,所以你認為你的觀點是對的,一切與你或者你所依靠的群體觀點相左的一切觀點便是錯誤的,你認為這個邏輯站得住腳嗎?但事實上,在我們周圍,在眼前這個社會,很多很多人都在使用“真理融貫論”,我覺得個體一要有“獨立思想和獨立意志”,不能完全靠“真理融貫論”打造自己的世界觀。如果你覺得相比概念性事實來說,經驗事實肯定是對的了吧,這也不一定!“眼見為實”早就被推翻了,眼見真的不一定為實。你看到眼前一個立體,但他也許是一個三維圖,是一個平面,你見到的不是真的。人的感知不一定是準確的,完全有出錯的可能,所以經驗事實也絕不是真理。

現在的科學很多都基於工具主義,包括牛頓本人看待自己的觀點都是持工具主義的態度,他說“重力”只是一個概念,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了這個概念,就可以來預測和推斷其他東西。如今我們課本上依舊將“萬有引力”當作真理看待,卻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個概念。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這個工具說。除此之外,也知道了原來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幼稚,而哥白尼的“日心說”也並不是堅不可摧,如今在我們看來荒誕不經的哲學幾千年前曾被視為真理,而如今我們堅信不疑的經驗事實在若干年後是否會被顛覆呢。

書中關於“證實推理”和“不證實推理”的部分,也很好看,這部分研究透了,看推理小說的時候就很有感覺,我就試著用這個理論琢磨了一下《羅傑疑案》,好玩得很,哈哈哈哈哈!奎因迪昂觀點、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波普的證偽主義、休謨的歸納主義、亨普爾的烏鴉波輪這些科學觀點挺有意思。“可證偽性”值得深入研究,這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你覺得一件事情或者一個觀點可能不正確時,你所持有的態度便是“可證偽”,當不論多少反面證據、反面案例在你面前,你都不予理會不去承認,那你所持有的態度就是“不可證偽”,“可證偽”是你持有的態度,“不可證偽”我覺得是無賴邏輯,現在很多人都是這種邏輯方式。

讀完這本《世界觀》,給我的啟發很多,有的還在消化中,可能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會恍然大悟。人類的今天只是科學大廈的一個站點,絕非終點。我們每個人絕不是完全正確的,要經常拷問自己,尤其是對根深蒂固原有認知的拷問。對自己產生動搖時別怕,你的思維正在經歷推倒-重建。不要把觀點和真理混為一談。“科學”不是褒義詞,“非科學”也不是貶義詞。真理不可知。


我的傳統文化


徹底刷新我世界觀的,是那本又名“精神病人的世界”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高中時期,我的三觀還沒有完整的建立,還不太理解什麼是世界觀,而讀這本書,要有足夠的分析判斷力,所以我很慶幸自己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快大學畢業。


因為這個時候的我,有了健全的三觀,也具備了正常的辨析力,清晰的思維能力。

這本書由很多精神病人的案例組成,照作者所說,是各式各樣真實的案例。雖然這些對話上天入地,穿越宇宙,但作為一個文化水平剛好處在中間位置的普通的民眾,文章裡面那些對話和邏輯,完全是能夠說服我的。所以我為什麼說讀這本書,要有足夠的分析判斷力,才不會陷進這些精神病人的世界裡。

這本書上那些讀者頗有爭議的案例,我就不提了,提了我也一時半會會而也講不清,畢竟自己有時候都覺得,精神病人講的邏輯很有邏輯,但我看不懂,只知道有道理。

礙於這是一本心理學範圍的書,加上自己有點理智,所以總在關鍵時刻及時制止自己。對,他們說的是有道理,但他們是病人。


依稀記得裡面的一個案例是說,一個女人,通過談話,讓她的幾十個追隨者自殺,我想洗腦真的很可怕,我可不想因為看一本書把自己變成精神病。幸好,我已經是個成熟的大人了。

除了這些奇奇怪怪案例,裡面有一個案例,我印象頗深。鑑於我比較冷淡的個性,我並相信這個世界會有至死不渝的愛情,你像儂我儂,天荒地老,上窮碧落下黃泉,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等,覺得這是童話世界才有的吧。

所以,如果按照網絡上給出的“世界觀”的定義: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位置、用什麼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它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它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那這個案例還真是刷新了我的世界觀,因而我也不覺得這個老奶奶有精神病。故事很簡單,老奶奶在老伴兒去世後,還堅信丈夫依然活著,依然陪在自己的身邊,相信他依舊在陪她看他們互贈的卡片,等等等等。

附贈卡片上的這段文字給你們,因為它表達了老人最真摯的感情,而且讓我很感動。卡片上寫著:


指尖的戒指不再閃亮

婚紗在衣櫃早已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的蒼老

但那份心情,卻依舊沒有改變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正因為有你

我才有勇氣說 “永遠,永遠”

這跟另一個故事很相似,但這個就帶點恐怖色彩了。這是一個病人想讓愛人復活,因此偷屍體做實驗,只想要她復活,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想。很血腥很另類。


所以讀這本書,在某些方面是真的刷新了我的世界觀,比如愛情,無論是哪種,我覺得都過於深刻。


前幾天奇葩說裡談論到soulmate這個話題。如晶說:


六分的愛情最好,

如果失去你我還有親情,朋友,事業;

十分的愛情太滿,

因為失去你我就失去了全世界。

我覺得很對。


散文畫詩


《活法》

是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代表作。如果你看過《幹法》,應該對其作者非常熟悉,他是如何一步步從瀕臨倒閉的京瓷一步步走到世界500強的,但是這本書卻不同於《幹法》,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哲學書、勵志書。

這是作者用自己一生對人生思考總結而來,想要活著更好是作者一生的追求,也是大家的一生追求,更是佛學、儒學的一大追求。作者也是一位佛學者,在書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對佛學的思考,對佛學的感悟,乃至世界之變化。

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知道為何而活,為了錢, 可是那一點點錢又怎麼能養活自己的慾望,看完這書以後。我才真正知道,其實可以活得很快樂,而是自己追求太多。反而忽略了身邊的幸福。






每天十點一本書


我的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

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乾二淨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身邊很多朋友在回想自己當年最重要的一本啟蒙書時,都會提到《上下五千年》。這是一本絕佳的好書,帶給人深刻的影響,讓從小就看到望不到邊的歷史長河的讀者,習慣瞭望,不太在意身邊腳下的瑣碎。

而《蘇菲的世界》對很多西方小孩來說就相當於《上下五千年》。如果你在15歲就能有幸讀到這本書,也許人生軌跡會相當不同。哲學源自人類最本源的好奇心,是思考的極致。

生命是一種很龐大的、神秘的存在。儘管我們都想過哲學性的問題,卻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哲學家。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我們每個人和每顆星都來自宇宙大爆炸伊始的物質,是一百多億年前熊熊燃燒的大火爆出來的一點火花,人生和人類的歷史也正如宇宙中的一粒塵埃。願你活成不同凡響的存在!

首家五色閱讀俱樂部 匯聚獨特五色悅讀者

小一大書悅讀會創立於2009年,匯聚了一群有趣有知的悅讀者。我們相信:

1.每個人都是一本獨特的書,閱讀、思考和分享,助你由小我成就大我。

2.每份“小”小的能量,匯聚成“一”本“大”而厚的思想之“書”。

3.因你同行,閱讀的路上“悅讀”越讀,風雲際“會”,共閱天下!


小一大書悅讀會


【妙法蓮華經】【楞嚴經】。因為經中講出了宇宙真實義,就是如來藏,一心三藏。

宇宙僅為一人一念,由真心一念之所變現,隨緣而顯現。它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隨緣現空現有。

宇宙只有一尊佛稱為真心,天地萬法由真心一念變現,尤如一夢之境,夢中境像萬千,只是夢人當下一念。

宇宙中每一法都當下就是這顆真心,因為真心無形無相,也就無法分割,如夢中每一法都是夢人當下一念。因此眾生皆本性具足,人人皆可成佛。

眾生當下是佛,但自私其小,而不得妙用,其實並不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白自己本性具足,當下成佛分真!

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

http://t.cn/RkfKd5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