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歷史上的帝王制基本上都是世襲制,家天下,子承父位,或者父子兄弟相傳,本來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不過圍繞帝位的傳遞,卻始終充滿了腥風血雨,不僅經常爆發出種種殘酷的殺戮,兄弟手足之間的相殘更像是家常便飯一般。

因為,無比崇高的帝位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它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當上了皇帝,就相當於控制了天下所有的土地與人口,而所有的人,無論是什麼等級,都需要對皇帝俯首稱臣,皇帝擁有絕對的分配權,試問又有誰不心動的呢?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登基為皇帝的君主,被人譽為“千古一帝”,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世世代代傳下去,子子孫孫不斷絕,永遠由他一家傳下去。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想法雖好,可是,這個傳位才剛剛傳到兒子手上就出事情了,原本皇位是傳給大兒子扶蘇的,可是小兒子胡亥覬覦皇位已久,先是矯詔殺死了自己的大哥扶蘇,當上了秦二世,然後為了杜絕後患又殺死了對其有威脅的兄弟姐妹二十餘人,真可謂殘忍至極。

而作為“秦皇漢武”的第二個代表人物,漢武帝劉徹的做法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據說他發明了一種“立子殺母”的辦法,他認為,如果立一個年幼的太子,而這個太子又有一個強壯的母親,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會成為這個母親的傀儡,於是,本是他鐘愛的鉤戈夫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處死了。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再後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煬帝楊廣比起秦朝的小胡亥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是殺死自己的父親登上了皇位,更是將自己的親弟弟幽禁致死,甚至連他的侄子也不放過,一個一個想法設法誅殺掉。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而我們盛世唐朝的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同樣也是發動“玄武門事變”先殺死了自己的太子哥哥與弟弟們,也沒有放過他的子侄們,甚至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然後再威迫自己的父親,從而獲得了帝位。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以及明朝成祖皇帝朱棣,因不服其侄子獲得皇位,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的封地一路打入國門,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其後便順理成章的即位為帝。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而最後的一個例子便是我們的清聖祖康熙皇帝,在位時常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之一,一生政績顯赫無比,他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逐沙俄,徵漠北,每一次都取得了勝利,而他的傳位同樣是令人遺憾,在他的晚年時間爆發了令其痛惜不已的“九子奪嫡”事件,各個參與奪嫡的皇子們下場同樣很是悲慘,不少人被幽禁折磨致死。

這彷彿成為一種政治現象,每一次的皇權更迭總是會引發一系列的政治大震盪,即使統治者們想出了嫡長子繼承繼的方法出來,可是在現實中這方法卻並不是那麼好實施的,在皇位交接的過程中,這些嫡長子們樹大招風,要麼死於疑心的父皇,要麼死於心懷野心的其他兄弟手上,顯然嫡長子承繼的方法並不能有效阻止傳位中血腥的政治事件。

直到後來我們的清世宗雍正皇帝,因為他本人參與也目睹了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的慘劇,為了避免這種慘劇的出現,他借鑑了前朝的經驗,以及自身經歷的教訓,經過不斷的探索,終於讓他創立了“秘密建儲”制度,從此不再公開設立太子,而是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而皇帝自己也私備一份,待皇帝駕崩後,由御前大臣取出兩份詔書,當場對照無誤後,才能宣佈繼承人。

血腥的傳位終結者,雍正只用了一招便避免了這種殘酷的局面

自此,這才有效解決了歷代因為傳位,而發生的骨肉相殘的慘劇,不得不說雍正皇帝不僅是一位“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的君主,更是一位智慧與能力並重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