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朝廷的氣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喜歡研究明朝歷史的人,大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主要是對明王朝永樂帝遷都北京和崇禎帝吊死煤山的歷史事件的形容,其實這個句子完整的應該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家朝廷的氣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這句話雖然不是大明朱家的組訓,但是其後人卻是將此行為貫徹到底,明成祖朱棣永樂年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御駕親征蒙古後,班師回朝於北京時如是說:“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此豪言壯語被後人尊為行事準則,後來才逐漸演變成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明太祖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從此朱家朝廷歷經十六帝,整整存在了270多年,可見其強大,即使明朝存在很多的缺點,錦衣衛,東廠宦官,政治混亂,腐敗嚴重,但是明朝的強硬,不妥協,不屈服這一點卻是令人打從心眼裡欽佩的。

朱家朝廷的氣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它是中國封建王朝權利的最高峰,不僅是國家精神層面上還是國家文化層面上都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局面。

秦朝、漢朝的時候就很強大,可是都免不了為了抵禦侵犯而進行的和親,唐朝的時候與各方勢力結成聯盟,宋朝納貢稱臣,清朝甚至是割地賠款,而反觀明朝卻從來沒有對外妥協過,即使是遭遇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但是整個明王朝依舊不妥協,擁立新的皇帝繼續與蒙古人鬥爭到底,直到戰爭勝利將蒙古人打回塞外大漠。

朱家朝廷的氣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而即使到了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也是寧可殉國也絕不肯投降敵人,再到後來的南明時期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也是與清軍拼死爭鬥,最後不幸兵敗被俘而處死。

縱古觀今,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就只有明朝這一代了,這不僅體現了漢族王朝最後的錚錚鐵骨,更是體現了一個民族應有的氣節。


朱家朝廷的氣節: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