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現實中有很多畫畫的人,堅持了很多年,不能說畫得不好,也不能說,不夠努力。但是,就是不能成為畫家。為什麼呢?這裡面必有緣故。分析以下三個方面,作為研究,看看能不能說得通。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作品中,要付出的更多真心

大凡學習畫畫的人,小時候都有一個藝術的夢。說想當畫家也好,說真心喜愛也好,我們小時候畫畫。沒有幾個人會想通過畫畫換錢的。但正是這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畫畫的時間越來越長,作品中的真心越來越少,往往變成應付,習慣。而把初心忘記了,初心是什麼呢?初心就是對畫畫的本身的熱愛,而不是畫畫所帶來的東西。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常言道,出家三天,佛在身邊。出家三年,佛在天邊。意思是說,出家以後,反而離佛越來越遠了。畢加索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而當孩子長大成人,就不是藝術家了。那麼,那些畫家學畫時間長反而離藝術越來越遠了。正是因為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了。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小孩子畫畫看到什麼就畫什麼。想到什麼就畫什麼。無拘無束。不受任何人影響。而成人就不一樣。特別是學過美術以後,每次畫畫,都要先想符不符合原理,符不符合透視,符不符合光影,等都想好了以後,心裡的那份感覺早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這樣是成不了畫家的。

不要只追求技法

很多畫得非常好的人,有的已經在小圈子內被稱為畫家,經常互相點評作品,互相研究,互相學習。這樣做有一定的優勢,但這樣做也有一定的不好,時間久了,他這幅畫就變成了技法的堆積。已經完全不見了,他內心最初想畫這幅畫的想法。還有,技法的增加必然會影響,感情的表達。而一幅畫,是感情的載體,而載體本身沒有了感情,那必然稱不上藝術了。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而一個真正的畫家應該在追求技巧的同時絲毫不能減弱,感情的表現。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畫家,我認為是俄羅斯畫家費欽。他的畫給人的感覺,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最初的狀態。觀察他的畫,好像一下子被人帶回到了童年。而那一刻已經忘了,什麼畫家的問題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作品的本身,這正是作品感染力的貢獻。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這幅畫看似粗獷,而造型嚴謹,用筆相當奔放,同時具備感染力。這是最好的技巧與感情的完美結合,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不守舊,敢於創新

生活中還有很多一批畫畫的人,或已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或曾經被某位名人,指點誇讚過。因此不願意否定自己,不肯借鑑別人的優點。我認為一個畫家,應該不斷地否定自己,敢於革新自己的創作理念。才能逐步前進,最終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如果僅僅是每次都拿自己已有的成績沾沾自喜,只能圖一個明哲保身,而不能激流勇進。

有些人畫了一輩子也沒有成為畫家,關鍵有幾點沒有做到,值得注意

又要說到畢加索,他曾經說過,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畫家的水平。而現在,他將拋棄所有技巧,向孩子一樣畫畫。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梵高,在他畫畫的時候,根本沒有在乎別人的評論與看法。也沒有在自己的水平上故步自封,而是不斷的前進,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新。最終形成了超越前人的風格,成為了大師。

總之。以上就是大師們與普通畫畫人的不同之處。如果做到了,你不但可以成為畫家,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大師。當然大家還有更多更高明的看法,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