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度过炎炎夏日

热啊!胖子更热,吃饭都不敢吃带汤的,家里和外面真是冰火两重天。有时候去图书馆不是看书而是因为图书馆有空调。有时候就想吃冰点的。各种冷饮,雪糕那叫一个爽。有时候不由得想古代人怎么度过这炎炎夏日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由得给老祖宗点赞

老百姓过夏天

扇子

古代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

凉席

除了扇子外,另有一种延用至今的纳凉方式值得一提——凉席。在古代,凉席又称“夏簟”或“凉簟”。

衣料

对衣服进行改进,是古代普通平民最有可能利用的避暑手段了。葛布其实在历史上充当了很久消暑纳凉的好角色。

冷饮

南宋时,冷饮的品种更加丰富,仅市面上出售的就多达数十种: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等等。街头贩卖“冷饮”的场景在宋代城市中相当常见。

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街巷,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

上层社会的避暑

古代冰箱——铜冰鉴

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

古代人怎么度过炎炎夏日
古代人怎么度过炎炎夏日

大约在商代,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夏天将酿制好的米酒滤去酒糟,进行冰镇,清凉味甘,身心皆爽,可以驱暑避热。

古代空调房

先秦时期,贵族夏天的娱乐空间—窟室,算是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空调房”,实际就是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

汉代时期,在皇宫就有专门的避暑纳凉宫殿—清凉殿,制冷效果很好“中夏含霜”。是汉代皇家最高级的避暑宫殿,冬夏两用的“空调房”,石质的高级床具、冰块,还有侍者在边上扇扇子。多重降温,凉爽舒适。

在唐代,皇宫中有“水激扇车”的含凉殿,算是最早的“空调”了。含凉殿是傍水而建,利用水车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宫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凉水在屋上循环,蒸发吸热,到达降温效果。

避暑圣地

在清代,就有了专门的避暑山庄,是皇家避暑的标配。清代从康熙开始,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是帝王的必去之地。

古代人怎么度过炎炎夏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