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券商對五月份A股行情預測

1、中信證券:預計5月是A股二季度最好的投資窗口

長假期間的外盤擾動主要源於擔憂中美摩擦加劇,但美方的“威脅”全面落地可能性小,影響相對有限,對市場更多是短期情緒衝擊。

全球資金再配置加速,政策驅動基本面快速恢復,國內流動性寬鬆傳導至股市:3大因素驅動A股慢漲行情延續。外部因素的短暫衝擊帶來介入良機,預計5月是A股二季度上漲的下半場,也是二季度最好的投資窗口。

首先,5月是國內政策共識的凝聚期:逆週期政策和公募REITs試點改革等措施密集落地,市場共識將向“兩會”的共識靠攏,政策全力支持經濟的預期下,市場風險偏好會持續修復。

其次,5月是國內經濟的快速恢復期:基本面回補的趨勢隨著4月數據公佈更明確,生活服務業這塊“短板”最終補齊後,5月國內經濟活動會快速恢復;同時,A股一季報較弱的既定事實並不會影響後續盈利增速的逐季改善,且A股基本面當前的韌性明顯高於歐美。

再次,5月是全球資金再配置的加速期:歐美經濟“重啟”緩慢,5月仍將受疫情壓制,過剩流動性在全球再配置加速,無論從長期配置價值,短期估值吸引力還是基本面相對強度分析,預計A股仍將持續受益。

配置上,依舊建議以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5G、雲計算、新能源車等)為主線;同時可以繼續佈局前期受疫情壓制的優質滯漲板塊,包括餐飲、免稅、百貨、白酒、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廚電、CRO、房地產開發等細分領域龍頭。

2、海通策略:目前是牛市2浪調整後的熬底期 為上漲蓄勢

核心結論:①海外市場Sell in May效應明顯,歷史上A股5月正收益概率最低。基本面數據較弱、海外股市回調,A股可能再次回撤夯底。②中期視角,目前是牛市2浪調整後期的熬底期,類似14年上半年,趨勢性上漲等兩大信號:基本面回升、市場情緒觸底。③行穩致遠、步步為營,外需不足內需來補,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費。

趨勢性機會等兩大信號。當前市場整體上是底部區域的區間震盪,我們認為市場迎來趨勢性的上漲機會還需要等待兩大信號:一是基本面數據回升。基本面信號之外,市場引來趨勢性上漲的第二個信號是情緒指標降低到低位。

類似14年上半年,市場起跳前先熬底。疫情的確打亂了牛市的節奏,目前處於牛市2浪調整的夯底、磨底階段,牛市3浪上漲還需要積蓄能量,熬底期需要保持耐心。

步步為營,先聚焦內需。預計新基建其餘領域將來也會陸續公佈具體投資規模規劃,參考目前已經披露的2個領域,投資規模增速較高。消費方面,我們預計這次特別國債更多是用於拉動內需消費、增加產業補貼,尤其是汽車、家電等。

3、任澤平:外盤波動對A股影響較小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表示,最近外盤市場出現了波動,主要原因在於歐美疫情蔓延升級超出了市場預期,但由於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前面,成為全球復產復工最快的避風港,所以對A股的影響相對比較小,尤其是中央近期推出了以新基建領銜的,擴大消費、投資、內需等一攬子的宏觀對沖政策措施,二季度經濟會出現明顯的恢復,全球投資者對A股、中國經濟的信心會進一步增強。

4、安信證券陳果:無懼擾動,把握“復甦牛”中期趨勢

五一假期期間,在我們和投資者交流中發現投資者普遍擔心中美等關稅問題再生變數。從市場層面看,自2018年以來,市場對於中美問題長期性已經逐步達成共識,外部衝擊對A股市場衝擊的邊際效應遞減。從短期實際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目前階段對於大規模增加關稅等貿易摩擦的承受力也和過去兩年截然不同,預計其行為將受到較大約束。因此,我們認為該問題將不是A股市場中期趨勢的核心,而只是擾動因素。

我們認為未來一個階段,基本面趨勢的核心關鍵詞是“復甦”。伴隨著全球經濟停擺的結束,在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支持下,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將走向復甦,A股有望迎來“復甦牛”。我們認為“復甦牛”的根基來自於三個超預期:全球政策協同超預期,經濟修復超預期,國內改革超預期。

從政策來看,當前史無前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這些政策的力量有望使得經濟在短期之內回到正軌。從經濟來看,中國經濟數據持續改善,歐洲經濟復工持續推進,美國經濟正在逐步走出停擺,全球基本面的持續改善進程實際上正在好於市場預期。

我們預計A股仍將受益於流動性、盈利與風險偏好的持續邊際改善,呈現震盪向上趨勢,節後市場如因外部擾動出現回調,積極關注佈局機會。未來的經濟回升將使得各行業都呈現景氣上行,結構機會將從必需消費擴散至科技、週期、可選消費與金融,結合回升彈性與中期產業空間,我們依然傾向將科技作為彈性進攻主線。近期行業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雲計算、互聯網、電子、軍工、通信、建材、建築、券商等,主題重點關注自主可控、衛星互聯網、湖北區域振興等。

5、中泰策略:繼續看好二季度A股反彈,推薦新基建、新消費和生物安全法

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佔比低,海外疫情對國內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影響較小。國內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僅為10.6%。中信29個一級行業中只有電子、家電、交運、基礎化工和農林牧漁5個行業海外營業收入佔比在20%以上。海外需求預期最悲觀的時刻或已過去。市場擔憂二季度海外需求影響,從邊際看歐美國家復工復產海外需求將迎來回升。同時歐美等國家採取力度空前的經濟救助政策,如美國給民眾發錢和給失業人員補助金,有助增加美國居民購買力,減少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我們認為海外需求預期最悲觀的時刻或已過去。受海外需求影響較大板塊有望迎來悲觀預期修復。

行業配置方面,繼續推薦時代硬科技中的新基建、世代新消費和生物安全法。

6、中信建投:經濟重啟市場回升,新舊基建引領市場

隨著中國的疫情全部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重新恢復正常。我們預期5月經濟將比4月進一步回升,特別是隨著兩會在5月22日召開後,政策託底措施將得到進一步落實,支持經濟復甦。貨幣政策保持中性靈活,財政政策會是主導市場方向。一季報不確定性全部消除後,2季度將是全年環比改善最大的階段,也是2020年投資最好的窗口期。

從大類資產表現來看,股票和轉債是最優資產,盈利將牽引股票上行,也會決定行業景氣。從行業比較的角度來看:首先,在經濟重新恢復後,科技行業景氣程度將提升,前期市場大幅度下跌,科技行業配置價值重新出現,我們首推電子、通信和計算機三個行業;其次,逆週期調節受益的建築、建材、交運等行業也具有相當的彈性;第三,前期受損的後期恢復的餐飲旅遊等行業也將重新恢復。

7、國盛策略:配置良機

五一期間,海外又起波瀾,或短期衝擊節後市場或觸發獲利了結。但在經歷了貿易戰的短兵相接與年初歷史罕見的全球暴跌後,這種級別的衝擊對A股影響有限,反而又一次提供了配置良機,科技成長將回歸行情主線:

兩會前後往往是性價比較高的做多窗口。5月21日、22日兩會召開在即。在報告《歷年兩會行情覆盤以及這次有何不一樣》中,我們回顧統計了過去15年兩會前後市場表現:大部分年份兩會前後市場整體上漲,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低。建議積極把握這段性價比較高的做多窗口。

隨著海外疫情緩和,市場關注焦點將逐漸由“內需韌性”轉向“外需修復”,此前受海外拖累嚴重的科技板塊將最具彈性。從市場表現看,前期受國內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休閒服務行業已率先反彈。後續隨著海外疫情緩和、國內經濟活動正常化、一季度全年業績底確認,前期受海外疫情衝擊最大、長期國產替代趨勢明確、產業政策週期雙輪驅動的科技板塊也將迎來修復。

8、興證策略: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

對於A股而言,經濟、企業盈利從底部開始爬坡,短期數據空窗,“推遲的兩會”召開在即,穩增長、特別國債投向、類“四萬億”刺激政策預期發酵,流動性環境寬鬆,市場存在反彈、做多窗口。“遲到的兩會”行情比以往來得更晚一些。

結合一季報,“內需”的中心下,挑選業績與估值匹配的“兩個基本點”方向。1)現金流穩定、業績穩定、高分紅、外資重倉的核心資產機會。2)創業板註冊制實施,成長股“雞犬升天”“豬也飛上天”將越來越少見。轉型方向、科技創新、新基建、5G相關科技真成長龍頭。

當前市場最大的擔憂是對於後續宏觀經濟演變進程的不確定性。5月有望逐步水落石,行情多變,市場變盤之際,如何決斷?我們有必要在此對演變路徑做出情景分析。

情景1:小概率事件,強刺激,類“四萬億”,超配週期。

情景2:小概率事件,“灰犀牛”引發市場探新底。

情景3:大概率事件,藍籌搭臺+成長唱戲。

但1)現階段市場資金存量博弈為主,打破僵局需要增量資金。2)現階段電子、計算機等估值仍在高位,估值處於歷史分位數大概70%-80%左右,與14年1季度左右相當。

往後看,穩增長政策出臺,業績悲觀預期緩解,藍籌價值股息率優勢,估值底部,利率下行,衰退後期與復甦期,金融地產等藍籌股表現更優。待這些權重股表現吸引目光,賺錢效應凸顯,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將市場風險偏好帶上新臺階,才是科技成長放飛自我時。

風險提示:中美貿易博弈超預期加大;經濟下滑超預期;MSCI納入進程不及預期

9、天風策略:今年上證綜指點位或多數分佈在2600-3000之間。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指出一般來說,指數走勢與盈利增速在趨勢上表現較一致。即,對於多數個股及指數來說,中短期價格走勢,取決於其盈利增速的邊際變化,即遵循基本面的趨勢。例外的情形是,對於成熟行業的龍頭股(比如消費和週期龍頭),市場更關注其ROE能否長期穩定在較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中短期增速的變化,這使得這類公司具備穿越週期的能力。

往後三個季度,逐季修復的盈利增速,意味著指數點位可能也是震盪且底部小幅抬升。一方面,由於貨幣寬鬆(預計下半年邊際收緊),使得估值有一定支撐;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盈利的修復進度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全年看盈利增速小幅下滑但季度逐季修復。基於這兩點,我們對估值和盈利做出情形假設,並進一步測算對應的上證綜指點位矩陣圖。如下圖紅色框所示,2020年在盈利-10%至0、估值分位30%至50%的假設下,上證綜指的點位多數分佈在2600-3000之間(20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