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印章,在中國古代廣泛的使用。由此流傳到現在材質各樣,形制各樣的印章,是收藏的一個專有門類。

有的印章可謂無價之寶。它們的珍貴之處並不一定是材質如何頂級罕見,而是它所承載的歷史信息和傳奇故事。國家明令禁止出國的文物中,有三件就是印章。每一件都非常的傳奇。

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

印文為八思巴文,意為“統領釋教大元國師”。八思巴文在元代被尊為“元國字”,由忽必烈國師八思巴所創。由這枚印章的印文可知,此印是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之後封授。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

釋教,即佛教。在元代,具有統領全國佛教權力的大元國師大多來自薩迦派宗教首領,這是因為在元朝統一西藏的過程中薩迦派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1244年,蒙古王子闊端率大軍駐紮於涼州,並派人召請在西藏極具威望的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來涼州會見,這次會見,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元太祖忽必烈

同年,班智達·貢嘎帶著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兩個侄子從薩迦啟程,經過兩年長途跋涉,抵達涼州。闊端和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讚的這次會見直接促成後來元朝中央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體制,奠定了西藏地方直轄於中央的基礎。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

幼年時曾隨叔父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同赴涼州的八思巴,成人後備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賴與喜愛,先後於1260年和1270年被封為國師和元朝第一任帝師。八思巴不僅幫助忽必烈管理薩迦地方政權,治理西藏地方,而且在忽必烈統一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產生過重要的作用。而這枚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成為了今天對那段歷史最直接的見證。

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滇王之印

據《史記》記載,2000多年前,在今天雲南省境內有一個叫“滇”的國家。因為地處西南,而且當地地形非常複雜,滇國向來神秘。今天不少流行探險尋寶的小說每每都以滇國為取材對象。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雲南,滇王拱手降漢,漢武帝在其故地設益州郡,封滇王國國王為"滇王",並賜"滇王之印"。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滇王之印”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滇王之印用純金鑄成,金印重90克,印面邊長2.4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蛇紐,蛇首昂起,蛇身盤血,背有鱗紋。漢武帝賜滇王之印後,對雲南實行羈縻統治。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滇王之印”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56年,考古學家在昆明滇池岸邊發現了一個墓葬群,滇王之印面世。印面呈正方形,上刻篆書“滇王之印”4個字,印鈕是一條昂著腦袋、身體盤曲的蛇,不過雕刻手法簡練又粗獷,蛇身上的鱗紋有蛇頭那麼大。按照漢代的規定,臣服國國王的金印印紐一般用蛇、駱駝等造型,太子和諸侯王則用龜鈕。

“滇王之印”與漢代金印的規制,和《史記》的記載完全符合,不僅證明了《史記》記載的準確性,更是古滇國存在的有力證明。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古滇國疆域內出土的青銅器


皇后之璽

在中國古代,能否以皇后的身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非呂后莫屬。呂雉與劉邦共定天下,臨朝稱制十六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人,“皇后之璽”是呂雉身份的象徵。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皇后之璽為正方形,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兇猛,體態矯健,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此印玉質潔白,通體晶瑩可愛。印背雕有簡明活潑的螭虎鈕其形威猛之中又透出柔和優雅的意趣,與皇后的地位極相稱。印體的四壁均琢有云紋。“皇后之璽”四字印文的章法很有講究,其排列與行距十分疏朗大方。筆勢方中帶圓,整體氣韻生動,於高雅華麗之中透出端莊之氣。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死後,她的“皇后之璽”亦隨她一起埋入漢高主劉邦的長陵。之後,赤眉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盜掘呂后墓,兵荒馬亂之中,“皇后之璽”遺落在劉邦與呂后合葬的長陵園區附近。


跟中國關係再好也借不走,這三枚印章太重要了!


1968年9月某個傍晚,西漢皇后之璽被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小學的13歲學生孔忠良偶然發現,後被其父親孔祥髮帶到西安交給文物專家鑑定。此後,這枚玉璽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