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年前的製陶人——仰韶文化(一)

我走在路上,小黑子一瘸一拐的迎面走來。他左手拿著木杈,右手拎著兩條魚,腰間濃密的楊樹葉子在風中嘩嘩作響。我向他問好,問他今天怎麼沒有在作坊裡,他說今天他媳婦兒生孩子,剛剛從河邊抓了兩條魚,準備回家給他老婆煮魚吃。我向他道喜,他炫耀著手裡的戰利品,請我晚上去他家吃魚,嘿嘿兩聲走了。

小黑子的老婆為他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因為營養不良夭折了,另一個在野外玩耍時被野獸叼走了。村裡因為營養不良和被野獸叼走死孩子的情況時常發生,族長為了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帶領全族的人在村子周圍挖了一條又深又寬的溝,在四面搭上獨木橋。一來防野獸,二來防外族入侵。溝挖的是又寬又深,雖然野獸吃小孩和牲畜的情況大大減少,孩子卻時常掉進溝裡。在小黑子三歲那年,一不小心摔進深溝裡,摔斷了腿,落下了病根,至今一瘸一拐。

七千年前的製陶人——仰韶文化(一)

他是村落裡的手藝人,專門為村裡人燒製陶器。陶器作坊在村子南邊,小黑子住在村北邊。村子的正中間是族長的房子,結實的高臺上,木頭結構的房子顯得如此高大。小黑子每次路過,看著高大的房子,心生羨慕,自己何時才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種想法又轉瞬即逝,彷彿生怕被別人知道。族長房子的南邊是一塊大廣場,遇到重大事情,村民們都會聚集在這裡,聽族長髮號施令。

小黑子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村裡製陶的。在他小時候,父親就教他如何揉泥,泥要選什麼樣的,多少土兌多少水,水少了容易燒裂,水多了容易變形。光揉泥一項,他都學了好多年,更不用說拉坯成形、晾曬、修飾。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小黑子學到了父親的本事,並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創新。在他之前,陶器只是用來存水、存量的器具。所有的陶器只是一種顏色,形制單一,單調乏味。小黑子雖然腿瘸,但腦子聰明,自己為什麼不在上面增添點顏色和圖畫呢?

七千年前的製陶人——仰韶文化(一)

他把砂和泥按比例配比,燒製出泥質紅陶,敞口淺腹平底,圜底的缽、盆,泥質和細砂的小口尖底瓶,大口深腹的甕和罐等。不僅把每種陶器的用途劃分清楚,還在陶身上勾畫出栩栩如生的魚紋、鳥紋以及日常生活中聚會等歡樂場景,既實用又美觀。

生與死是最重要的日子,每當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村落就會非常的熱鬧。族長是神的化身,在他們心中,他是可以和神對話的,他說的話,發號施令,代表的是神的旨意。遇到死人,族長會親自過去主持儀式,將死者的肉體入甕,靈魂會不息不逝。甕棺不埋藏於底下,而是擺放在房子周圍,仍為家庭成員一份子。遇到孩子出生,族長會以神之旨意,賜之以名號,小黑子出生時皮膚黑紅,呈大吉之相,故以黑為名。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廣場上的慶祝儀式已經開始。各家各戶拿出自己的盆盆罐罐,裡面盛有糧食和美酒。廣場中央篝火熊熊燃燒著,族長在火旁將糧食撒向大地和天空,眾人圍繞著他,咿咿呀呀祈禱著。祈禱完畢,眾人又手挽手、肩並肩的舞著、唱著。深溝跌落的野獸成為美食,村民飲用著細口尖底瓶中的美酒,載歌載舞,把酒言歡。

七千年前的製陶人——仰韶文化(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