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創作背景和內容簡介

“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聽聞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在大西洋的無人荒島上獨自生活4年4個月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的事蹟時,大受啟發,並以此為藍本創作出了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了出生在英國約克市名門望族中的魯濱遜·克羅索,因為不願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從事律師行業的工作,他選擇了離家出走去大海上討生活。一開始,魯濱遜憑藉航海的收穫,在巴西有了屬於自己的種植園,為了擴大種植園規模,他決定和一些種植園主、商人一起踏上第三次航海之路,前往幾內亞買賣黑奴。但船在航行的過程中遭遇了颶風,最終只有魯濱遜漂流到了荒島之上,成為了整艘船裡唯一的倖存者。

第二個部分,講述了魯濱遜作為倖存者,在島上獨自生存了24年後,遇見了自己的小夥伴星期五,兩人又一起生活了4年的種種經歷。

第三個部分介紹了魯濱遜和“星期五”一起幫助落難的船長,奪回船隻後,離開荒島,回到英國的事情。此時,距離魯濱遜離家出走,已經過去了35年之久。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漂流記》】

一、從文明社會到無人荒島,魯濱遜承受著惡劣環境和情感上的雙重考驗

魯濱遜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新航路開闢後,英國航海貿易日益興盛起來的時間點。那個時候英國的年輕人中,很多人都向往能在大海上自由航行,謀求一夜暴富的機會,魯濱遜違背父母的安排,正是基於想要在大海上追求財富、實現理想的想法。

但一個出身名門的城市青年,想要憑藉一腔熱血,就離家出走在大海上討生活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身處文明社會,我們所需求的物質,基本可以通過購買獲取,而魯濱遜到達無人荒島後,他小到喝淡水,大到生病治療,都需要靠自己解決,他要在荒島上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所面臨的困難遠比我們要大得多。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

而活下去,僅僅是魯濱遜所面對的諸多生存挑戰中的一項。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剛到荒島時無措的模樣】

•生理需求: 魯濱遜缺少野外求生的知識,一切都需要重頭開始

如果說身處社會大家庭中,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便可以通過勞動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那麼流落荒島的魯濱遜則不然,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將是他以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

如何尋找、獲取食物,讓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在荒島上維持正常的生活,等待救援;

如何生火,保證自己可以獲得熟食,不至於受食物中的病菌困擾;

如何製造工具,幫助自己面對大自然中存在的種種危機;

……

昨天魯濱遜還是個渴望一夜暴富的種植園主,今天便流落荒島,開始了自己的荒野求生之路,命運沒有給他準備的時間,他需要靠著自己的智慧重頭開始改善生活環境。

魯濱遜在度過心靈上的恐慌期後,憑藉著從損壞的船隻中搜出的武器、斧頭等工具,搭建了自己的庇護所,獵取了食用的鳥兒、山羊,算是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之後,魯濱遜開闢了一片小種植田,並將船上的大麥和稻子種子種到了上面,為了將麥子加工成麵包,他又自制了木臼、木杵、篩子。

二十八年的時間裡,魯濱遜用自己的智慧發展出了一個山羊養殖場、稻田、麥田、葡萄種植園,他還初步掌握了製作陶器和木匠手藝,讓人讚歎不已。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的小別墅劇照】

•安全需求:擔憂野獸和敵人的襲擊,還要面對疾病的威脅

魯濱遜生活在荒島時,遭遇過幾次危機,其中包括疾病、暴風雨、未知敵人的威脅

魯濱遜對此的反應是“惶恐不安”,他憂慮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一月三日,我擔心自己會遭遇突然的襲擊。”

“眼看著一座小山在巨響中坍塌,我嚇得魂飛魄散,這絕對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這麼嚴重的地震。”

“巨大的聲響令我頭暈目眩,感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無限渺小,一小塊石頭飛來就足以要了我的小命,那種戰戰兢兢,隨時可能沒命的感覺,簡直讓我要崩潰了。”

……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對於死亡的恐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獨居狀態下的魯濱遜,沒有可以依靠的對象,也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他需要直面大自然原始的一面,包括和野獸作戰、承受來自地震、暴風雨的考驗。

而在這種種自然的偉力面前,人其實是非常脆弱的。

魯濱遜的荒島求生之旅,一直和這些危機相伴,他的心在危難中惶恐,也在危難中成長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漂落荒島劇照】

•社交需求:魯濱遜身處無人荒島,渴望迴歸文明社會,他在28年的荒島生涯中,有24年是獨自度過,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內心承受著“孤獨”的考驗

房子建好了,差不多可以生活了,可是我自己卻出了些問題,常常眼淚奪眶而出。“難道我的一生真要孤單地老死在這裡嗎?”有時,我看著大海不住地嘆息,“這裡就我一個人,我該怎麼辦呢?”
大海茫茫卻沒有一艘船經過這裡,這真令我一籌莫展啊。

——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孤獨”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即便我們生活在社會集體中,也會因其而困擾,我們可以相信如同魯濱遜那樣獨自在荒島上待24年,中間又沒有可以交流的人,這該是怎樣一種令人悲傷、孤獨的畫面

魯濱遜始終在逃離這種孤獨感,無論是他的自言自語,還是他寫的日記、養的鸚鵡,都是為了避免讓自己在孤獨中放棄追逐希望。

魯濱遜在荒島求生的過程中,他造過獨木舟想自己駕船回去、也曾試圖向來往的船隻呼救,但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始終未曾被命運擊倒,依然保持著迴歸文明社會的信念,這是他堅韌的性格,也是他害怕孤單老死在這無人的荒島上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見到星期五時】

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第24年,迎來了轉機,他遇見了要被族人當作祭品殺掉的“星期五”。

魯濱遜從星期五的族人手中將他救出來後,教他說英語,與他分享自己的經歷,滿心歡喜想要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

魯濱遜的內心渴望著有星期五這樣一個朋友,可以陪自己聊聊天、分享內心的喜怒哀樂,唯有這樣,他才能感受到自己活得充實、並不孤單。

二、魯濱遜在荒島上艱苦奮鬥,克服困難,其實也是在戰勝自我

對於魯濱遜而言,荒島既是他所生活的現實環境,也是他的心靈世界。他離家出走時,心裡的想法是逃避父母安排的命運,追求自由和財富,為此他不惜遠離英國,到達巴西去經營種植園,這種種現象背後,映射出他試圖通過在內心製造荒島將自己和家人隔離開。

當魯濱遜獨自面對大自然的時候,他不僅要克服外在惡劣的環境,他還需要在內心打破自己和家人之間的心理界限,這是一個自我實現和尋求情感歸屬的過程。

《魯濱遜漂流記》:困難助力成長,戰勝困難,也是在戰勝自我

【魯濱遜劇照】

魯濱遜在極端的環境下,始終保持著理性,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戰勝困難,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的魯濱遜,也開始反思過去的自己有些不太成熟。

因為一場暴風雨,告別了曾經幸福生活的魯濱遜,終於意識到要想實現理想,靠的不是衝動的冒險,而是勤勞、智慧,在故事的末尾,魯濱遜給了兩個妹妹一人一大筆錢,還將兩個侄子培養成才,並讓他們繼承了自己的財產。

魯濱遜用這種方式完成了自己對家人的告白,這位離家三十五年的叛逆少年,戰勝了惡劣的環境,也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